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活动当中,民族文化的演进与变迁发挥着双重作用。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推动,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持,且这一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对于民族经济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表面上看社会转型是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从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从同质单一性社会转向异质多样性社会。但是最为重要的变迁是作为社会生活核心的文化的变迁,或者说是文化体现出来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变迁。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空档,我们称之为“文化盲  相似文献   

3.
发展旅游以来,德夯苗寨禁忌文化变迁表现出了层次性和阶段性,既有变迁,也有固守。影响禁忌文化固守的原因有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意识、传统社会结构和旅游参与度。在研究文化的变化发展中,应加强文化固守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的地域性而言,校园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社区文化,它以社区为依托,对社区周围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文化幅射功能;同时,社会转型期中发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变迁,也从根本上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衍变以及诸多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赵建伟  康就升 《前沿》2011,(4):126-128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作为亚文化的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进行着意义深远的文化变迁,合江民族村同样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相应的文化变迁。文章以合江民族村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为切入点,分析了聚居、工业文化和主文化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的影响,并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变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斯皮罗在其《文化与人性》一书中指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可以使人的潜在可塑生物基质得到升华,并对人的生物性欲求进行控制,引导人的本能行为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人类文化是形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条件。在当代中国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文化也在经历着一种深刻的嬗变。文化嬗变的后果之一,就是引起了个体内心激烈的情感冲突,它充分体现了文化变迁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毋庸置疑的影响。但文化嬗变之所以会对个体情感体验产生深刻影响,并不是由于文化变迁本身所引起的,而在于急剧的文化变迁使人…  相似文献   

7.
蒙一丁 《长白学刊》2010,(3):137-140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看,传统社会形态的现代转型,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互动、配合与促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文化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也已经和还在继续发生着伟大的历史性变迁,从而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时尚文化与我国青年思想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举  高贺骏 《前沿》2004,(3):183-185
时尚文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产物 ,它的发展与青年思想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详细描述了时尚文化产生、发展轨迹与当代中国青年思想变迁的过程 ,分析了时尚文化与青年思想变化的互动影响 ,并对如何看待时尚文化与中国青年思潮变迁做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消费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消费的视角出发,遵循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考察和探究青年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我们更直接而现实地了解和感受着青年思想认识与价值判断的发展特征与规律所在,揭示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要素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3,(1):91-92
熊跃根在《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会工作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西方社会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的影响,致力于回应社会需要和解决个人、家庭或社会问题。然而,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工作早期发展起来的价值判断、技巧与实践模式,已难以适应变迁的文化与政策环境。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社会工作需要进入新的启蒙状态,对过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做全面的反思。而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制度、文化、专业学科体系和社会结构等的差异,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理论中关于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产生了视角丰富,取向多元的各种理论观点.这些理论在不同时期被应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全球化成为整个世界的变迁趋势的今天,人类学把全球化看作是当代的一种更大时空范围的文化变迁过程,人类学重视地方文化的特异性,重视文化自觉的变迁观可以帮助我们清醒地认识自身文化,找到民族文化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镇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生着剧烈的变迁。由于变迁过程的不平衡,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断裂。这种断裂的不断拉大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从"文化堕距"理论出发,深入分析"文化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文化堕距"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探索弥合"文化堕距"的机制,对于促进文化城镇化均衡发展,着力推进村镇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甲:现代化作为特殊的社会变迁过程,不仅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发生巨变,而且人也将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这一场触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的变迁过程,必然制约和影响着青年社会化与发展,使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我们开展这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社会变迁以及外来文化的输入等所引发的文化变迁,对纳西人对本族宗教东巴教的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纳西人社会的各个阶层对东巴教认同意识的变迁与政治制度的变迁和主流文化的语境有密切的关系.当代文化旅游、东巴文化的国际声誉等外在因素,对国家主流话语中关于东巴文化的评价产生着影响,也对纳西人不同阶层的东巴文化认同产生着具有时代特征的各种影响.不宜简单地看待当代东巴文化的"复兴",纳西人对东巴文化的认同有"表层认同"、"文化艺术欣赏层面的认同"和"基于信仰的文化根性认同"等多样化的内涵层次和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5.
文化需要是人民群众在消费物品与劳务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满足的内在渴求,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历史变迁表明,社会发展决定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具体内容和实现程度。而属于社会发展范畴的人的解放和技术的进步在文化需要变迁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社会、人、技术的合力变奏构成了人民群众文化需要变迁的内在逻辑。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将呈现出自信、创造、多样的新趋势,构成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鲜亮色彩。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的心理变迁成为我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少数民族心理的生成是被在实践中形成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民族文化影响和制约着的。然而,随着实践方式即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的变迁与民族文化的变迁,我国少数民族出现了对生产方式变迁和民族文化延续性断裂的不适、哀伤和惆怅的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对身份认同的茫然和迷惘。对我国少数民族心理变迁的社会现象,我们应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去分析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辩证认识少数民族心理变迁的作用和影响,积极培育适应城市化与现代化、符合历史必然性的少数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急速变迁,给世界上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带来极大冲击,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区域文化被打破,文化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云南多彩的民族手工艺面临着冲击与适应,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任何艺术形式的兴起和发展,都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不会脱离社会生态独立存在。文化生态变迁也会影响艺术的发展。除了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外,技术层面内在的因素,如音乐特点、表演形式、文词特征等也决定了湖北小曲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历史嬗变与民族复兴的契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名家 《思想战线》2006,32(1):31-38
“文化经济”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以前是以潜在的朴素的形态存在着。文化经济一体化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人类社会物质基础、政治环境、价值理念不断演化、变迁的历史过程。“文化经济”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佳契机和发展路径,文化经济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目标是促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社会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或者转型时期社会价值体系的变迁和重组都会受到人们主观意识尤其是整体的历史传统和政治文化的影响。当前,中国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在快速发展,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地审视政治文化是否可以给社会发展带来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