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求学期间立志抗日1924年,我出生于山东长清县(现济南长清区)孝里镇。童年时期,我和叔兄朱诚喜跟随父亲朱保存读书,初级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清县第七区崮头第八高级小学读书。高级小学校长孟琴轩是朱诚喜的亲舅舅,在校学习期间,我们经常到他办公室去请教。交谈中,校长经常提起"九一八"事变和济南"五三  相似文献   

2.
《黄埔》2020,(1)
正2017年春,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采访慰问并拍摄了居住在南京的部分黄埔抗战老兵。我有幸认识了杨伯奇老人。杨伯奇生于1921年,湖北武汉人,黄埔17期生。见面时,老人操着浓烈武汉味的普通话,激动地握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赵锡南秘书长的手说:"我知道七七事变纪念日这一天之前,你们一定会来看我的……79年前弃笔从戎考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5日,我们在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城关镇的一条文脉幽深的小巷(小梅梨巷)里,访问了抗战老兵林锷先生。虽说林老年逾百岁,依然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谈吐不俗,不失儒雅风范。以下就是林老为我们讲述的他的故事。青少年时代我1916年农历二月初九生于黄岩县城关镇,原名叫林伟锷。父亲林求仁(1892-1980)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7,(5)
正2017年2月23日,我们在杭州古荡访问了抗战老兵陈慎先生。陈老是浙江诸暨枫桥镇人,自幼家学渊薮,祖上世代读书,曾祖父陈伟是前清举人,人称"浙江经学第一人"。祖父陈守真早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书,对《易经》颇有研究。父亲陈权(1890-1950),原名崇谦,字伯恭,曾任西北五省(陕甘青疆宁)测量局长。1949年在兰州随陶峙岳部起义,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参谋,浙江省工矿厅高级工程师,1950年在杭州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7,(2)
正2015年10月,淮安乡下,102岁的徐寿山缓缓地讲述着留在他记忆最深处的武汉会战。1938年6月12日,日军攻下安庆,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拉开了序幕。8月,南浔线,日军106师团攻下五台岭,直扑蜈蚣山、杨梅山中国军队的防线;日军27师团进至南义、虬津;日军101师团从星子方向杀过来。日军用意很明显,围歼德安的中国军队,再取南昌。南浔战事紧张,薛岳将指挥所移至德安,并对各军布防作了部署。薛岳决定:王敬  相似文献   

6.
1943年,祖父田汉在桂林《文学创刊》上发表了《孩子的行路难》一文,讲他的长子——我的父亲田海男(又名田申)在中国远征军中服役,赴印缅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事。一父亲田海男(田申)1923年1月25日在上海出生,因祖母怀胎于日本,由海上返回中国,故取名"海男"。一年后,祖母因病离世,是曾祖母把他带大。长大后的父亲经常参与祖父组织的宣传活动。1934年,他在祖父编剧、聂耳作曲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饰演小栓子,与扮演爷爷的聂耳同台演出。  相似文献   

7.
《黄埔》2017,(5)
正2017年3月25日上午,在杭州文一西路的湖畔花园,我们访问了抗战老兵林士瀛先生。林老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在杭州度过青少年时代我1918年农历七月十九日生于杭州,祖藉在福建永定。父亲林烈扬(在日本时叫林金光)是老家福建永定县高陂乡西坡村唯一通过科举考试的举人,  相似文献   

8.
顾少俊 《黄埔》2023,(5):47-50
<正>2023年5月23日早上,黄埔抗战老兵罗远耀的儿子与我通电话。当我问到他父亲的身体状况时,他说:“爸爸身体很好,还能看书看报。”我听了甚是欣慰。老兵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他们活着就是我们的财富。算起来,罗远耀今年101岁了,距离我采访他的日子也已过去近5年。  相似文献   

9.
《黄埔》2018,(5)
正2018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我们匆匆坐上快客到海宁去探访一位百岁抗战老兵张一鸣。刚下车,就见到张老的儿子张建迎了上来,上了他的车,直奔老人居住的康华医院。张建告诉我,父亲身体不错,多年来被评为"健康老人"。而今,老人生活安定幸福,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晚年过得舒心。张一鸣夫妇住在附近养老医院的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8,(5)
正2018年4月9日,我们在浙江诸暨市岭北镇探访了抗战老兵应邦铭,以下就是他一生的传奇经历。我1919年7月23日生于岭北镇富家坞。在家族中,让我印象至深的人,莫过于小叔(父亲弟弟)应为坊。小时最疼爱我的就是小叔,每见客人,就夸我聪明能干,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叔好读书,出仕后,更名应机,从东  相似文献   

11.
江厚昌,扬州人,黄埔16期生。1985年2月,江厚昌从扬州无线电元件三厂退休,广陵区委请他担任钞关居委会主任一职。1991年抗洪救灾,他舍小家,保大家,日夜工作在一线。1991年,扬州的梅雨天气一下子延长了一个多月。雷声在云层间轰鸣,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循环不停。6月29日以后,总降水量超过常年6倍。"奇怪,这雨怎么就停不下来呢?"中午,江厚昌看着玻璃窗一行行往下淌的雨水自言自语地说。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7,(2)
正一位热情好客的长者2015年我曾在《黄埔》杂志上发表《殷显政的黄埔人生》一文,不久之后,收到杂志社转来的一封信件。来信者是《黄埔》杂志忠实读者、黄埔21期毕业生、现任四川凉山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刘志祯(刘中心)老先生,因我文章中记述了殷老在鲁干班的一段经历,与他颇有相似之处,引起了他的共鸣。此后一年之中,我一直与刘老先生保持着书信往来,大致了解了他非同寻常的黄埔经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7,(4)
正2013年9月21日,看到"抗战活化石"113岁的远征军抗战老兵付心德去世的消息,我感到了一丝惊讶:老兵一辈子受尽了苦难,很长一段时间缺乏营养、缺乏保健,却能够如此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得享长寿,这难道仅仅是基因的缘故吗?打这以后,我就越发关心抗战老兵这个群体。在这期间,虽然老兵们不断地凋零、归队,但从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老兵都是长寿的。尽管他们  相似文献   

14.
曹燕 《黄埔》2013,(3):55-55
彭汝容,1911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九),出生于江西萍乡市芦溪镇江霞村。1926年3月,读初中的他与26岁的大哥彭汝良一同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他被编入入伍生一团二营第二中队。不久,为巩固革命策源地,新生组成入伍生团分驻广东几个重要城镇据点(深圳、石龙、东莞、虎门等地)就  相似文献   

15.
2022年1月1日,是荔浦市龙怀乡庆云村油榨屯黄埔老兵毛洪群百岁生日。由于年事已高,他已经无法准确流畅地诉说他的经历,笔者只能试着记录其中的某些片段,以展示他"善良而顽强的"一生。从戎报国1922年1月1日,毛洪群出生在广西荔浦县(现在是县级市)偏僻的龙怀乡庆云村油榨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年少的毛洪群喜欢读书,由于父亲是一个有点文化和远见的农民,便让他读到了初小毕业。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20,(4)
正陈生华,1922年出生于陕西乾县梁村镇的一个普通农家。6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教其识字,聪慧的陈生华一年多就可以一知半解地看《岳飞全传》《薛仁贵征东》和《三国演义》等书籍。后来,他从乾县高小毕业考入省立邠州师范学校。弃笔从戎投身黄埔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陕西,三秦儿女愤怒了!正在师范学校读书的陈生华和同学们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7,(5)
正2017年5月6日,我们到访杭州转塘街道郎君庭园君澜阁陈菊南寓所,访问了这位抗战老人。以下就是他向我们讲述的一生的经历:青少年时代1924年农历三月九日,我出生在浙江嵊县甘霖镇汉溪乡大邱岩村,我的父亲陈盛超早年在乡里务农,后来到杭州宏记营造厂打工,开始时在钱塘江边修筑塘堤,有时也做些小买卖。20世纪30年代,钱塘江开始建造大桥,父亲当了个小包工,参与钱江大桥公路的修筑工程。  相似文献   

18.
黄菊春 《黄埔》2013,(4):47-47
肖国光,1913年5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洞口镇平栋村。他小时聪颖好学,家庭经济不是很富裕,但是父亲肖荣涌还是竭尽全力送他读了武冈云山中学。1933年他初中毕业回家办私塾,两年后到邵阳市保安团任文书。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作为一名有志青年,肖国光认为“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堂堂七尺男儿,应该投笔从戎,保家卫国”,遂于1939年投考黄埔军校,被编入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十七期七总队。1940年春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直属第五军(军长邱清泉)辎重兵团(团长张毓英),任二营八连少尉排长。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的日子。在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的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了《血脉相连中华情——一个老兵的黄埔情结》展览。透过展览中的一幅幅老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位九旬黄埔老兵与他的夫人,多来年奔走于海峡两岸,为两岸的黄埔校友搭建沟通交流桥梁,密切两岸同胞联系,为两岸交流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0,(4)
正刘少清简介原名:刘应云,91岁,生于1928年农历4月3日,于1944年农历12月15日离家入伍。1945年农历1月14日离开南溪,随国民党部队出征抗日。1949年12月,随国民党赴台至今。离开家乡75年的刘少清老人终于回到自己日夜思恋的故乡,得知这一消息的亲人、老乡们远远地迎接91岁台胞刘少清先生。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东岩村三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