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孙晓喜  吕洋 《长白学刊》2023,(1):147-156
先秦乐舞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源头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在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先秦乐舞从依附于原始宗教的从属身份逐渐转化为独立的文化功能,并在先秦时期的礼乐实践中,推动了先秦文化从“礼仪”到“礼制”的跃迁,在“礼崩乐废”之后,先秦乐舞又成为儒家创造礼文化的思想灵感。经过儒家思想改造之后,礼乐实践结构中先秦乐舞的原始观念与感性形式被扬弃,礼乐实践的思想性内容得以引入礼文化系统,并在儒家的思想探索中形成礼文化的独特形式与鲜明风格,从而使先秦乐舞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之中,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特殊的文明样态与特有的文化形式。先秦乐舞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研究先秦乐舞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历史角色与社会功能,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始源与社会形制的演化脉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曾提出“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非常伟大,但是中国的古代文明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这一问题,也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的讨论,中国学术界虽已开展了多次,但它始终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高尚全 《传承》2012,(15):76-77
有人认为,应该充分肯定“中国模式”,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佐证“中国模式”的伟大,中国之所以出现奇迹,就是因为形成了“中国模式”。笔者并不反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但笔者反对把“中国模式”界定为:政府行政主导.受控市场。  相似文献   

5.
台山市经济社会发展之我见方庭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台山市经济和社会备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笔者认为,台山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业绩,是江门市委、市政府等上级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6.
现在,对于我国有没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很多人存在疑问,认为我们还不具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结论是从志愿者文化外延的角度思考得出的。志愿者精神虽然是舶来品,但中国的志愿者文化同样具有“自愿”、“无偿”、“奉献”、“有利于社会发展”等核心内涵,只是从现代公民文化建设、现代社会文化构建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上来看,目前我国志愿者文化建设确实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在中国叫响已有些年头了,有关方面近来也多次表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心。但笔者还是忍不住想说,在“文化产业”命名的背后,在相关政策与具体做法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吊诡之处。而这些吊诡,似乎也构成了中国式文化产业的种种症候。  相似文献   

8.
提及中国的爱神,一直众说纷纭,人民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形象。笔者认为,高唐神女就是中国的爱神,而她之所以被藏匿在历史的阴霾之下,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决定的。中国的礼教文化、性文化、饮食文化以及中国哲学是其"隐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最近,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在记者招待会上的一度哽咽和美国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詹姆斯·伦茨的声泪俱下,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直梦想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老大”的丰田公司为什么会被“一块脚踏板”放倒?一直被奉为企业文化“经典”的丰田企业文化又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天赋人权”论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曾显示出巨大威力,也曾作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但在中国,它却失去了昔日的灵光,历史发展最终宣告了它的破产。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天赋人权”论其所以在中国归于破产,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排他性的特点造成的。这种观点脱离社会的经济、政治而单从文化上看问题显然是不科学的。事实上,中华文化从总体上说,对外来思想文化是开放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亚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罗马文化的养料;近代以来更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韩流与汉风     
韩流与汉风 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火爆荧屏, 似乎并不怎么令人感到意外。中国有太 多的哈韩一族,只要编剧和表演还过得 去,韩国电视剧在中国便不愁没有市场。 崔仁浩为中国人所熟知,就是源于 他所创作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中国 热播。崔仁浩说:“在邻国之间进行文 化交流,文化传播中,首先是连续剧、 影视作品还有现代流行歌曲等首先会传 播,在此基础上,会有更高层次的交流, 比如小说等。而用小说来交流文化很可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是事关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文化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最持久、最顽强、最能发挥作用的力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就必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而这正是企业文化力的最终表现。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文化力,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来有效地整合企业各种资源,是每个致力于成功的企业一直探索实践的课题。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应从实践的角度注意增强“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3.
赵梅 《人民论坛》2023,(3):93-96
“取消文化”已经成为今日美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运动,对美国政治和社会文化产生着深刻影响。公众人物或知名公司因不当言论而被抵制、被“取消”的事件时有发生。“取消文化”源于美国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反种族歧视运动,在表现上与“政治正确”“觉醒文化”和重塑历史运动密切联系。我们看到,“取消文化”在捍卫女性、少数族裔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在追求多元、平等和正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矫枉过正的“取消文化”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极化,使美国社会深陷“文化战争”。  相似文献   

14.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为我们制定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可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重大任务,更是一项纷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笔者认为应注重从社会意识层面促进社会和谐,需要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需要构建和谐的文化支撑,需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韩流”热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韩国文化风行一时,掀起了生气蓬勃的“韩流”热。韩国文化能在我国如此风靡,得益于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政策、文化范式、文化传媒、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借鉴等。应对“韩流”,我们应保持理智,以开放的大国姿态,汲取“韩流”文化之所长,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新东方》2008,(12):20-22
科学发展观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思想,也形成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这个新格局被称为“四位一体”。在“四位一体”的格局里,文化建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科学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就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四个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丰十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高度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这种相互依赖与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也构成二者各自发展的关键制约条件。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蓝色经济区包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这种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驱动力。山东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模式即文化在山东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构成了山东经济发展强劲的内在动力。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以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藉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葛剑雄 《传承》2012,(23):94-96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一个很好的原则,那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发展到了今天,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形成一个新的观念,那就是“己所欲,如何予人”。我们以前往往认为,我认为好的,你也必须认为好,所以我要把它推广给你,要你学我,这是我的一种好意。其实这种心态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你认为好的,人家不一定以为好。如果人家以为好,也要考虑人家该怎么样向你学习。所以,不要急于把你自己认为好的文化去推广,更不能够强制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雷军 《创造》2002,(12):44-45
一个民族的生活文化体现着这个民族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它决定了该文化内部呈现出相对统一和首尾一致的状态。物事寓意是满族生活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特性,完全进入了满族大众社会文化的轨道。作为满族先民的肃慎“矢石”文化就奠定了后来满族“骑射文化”的主旋律和民族精神,标志着满族与其他民族之所以不同的鲜明特点。满族生活文化的种种事物和现象表明,这些事物和现象首先是一种具有丰富、延伸和可变的社会现象。当它在社会文化的轨道上运行时,不再是简单的、带有某种…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1,(2):92-93
俞思念在《学习论坛》2010年第8期撰文认为,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兴起逐渐进人关注点中。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兴起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意义,发挥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作用,形成中国文化建设的蓬勃气象,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百花园和众多文化流派,是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