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东战略需要处理的是中、美、中东三边关系,因此应该建构在对美国中东战略的研究、对中东战略格局现实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国家利益及其所受威胁的把握这三个基础之上.中国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认识上既有重合又有差异,因此中美在中东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中东战略格局从两极对立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要求中国反对单极霸权,支持多极化.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包括战略利益、政治利益、能源利益、经贸利益和非传统安全利益,这些利益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威胁.中国应该实行以支持中东国家独立自主和实现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中东战略.  相似文献   

2.
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代替英、法成为操控中东事务的主要超级大国。确保中东地区远离苏联阵营,确保西方国家在中东的石油利益,一直是美国中东政策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目标。然而,9.11事件的发生使中东伊斯兰地区被美国视为当今世界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经反复酝酿和策划,美国抛出了“大中东计划”,力图通过“民主改造伊斯兰世界”来达到消除恐怖主义和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优势的目的。这种“民主改造中东的新战略”,必将带来地区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拉丹被击毙象征着反恐主导美国全球战略时代的终结,新防务报告出台标志着美国全球收缩进入实施阶段,中东政治动荡一年之后美国对形势的判断趋于乐观.这三大因素决定,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战略性投入将逐渐减少,美国对中东盟国的政治和安全承诺可能弱化,未来美国在中东地区可能采取选择性介入战略.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 ,美国在中东地区“一枝独秀” ,但它并没有因此改变其传统的通过扶持以色列而制衡阿拉伯世界的政策。究其原因 ,主要是美国国民对以色列有着基于宗教的强烈“认同感”。若从冷战后的中东政治格局来看 ,美国没有必要支持以色列。但由于美国是一个“上帝治下的国家” ,宗教对外交决策有着巨大的制肘作用 ,而其主流宗教派别———基督教与犹太教在渊源、教义以及实践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同一性。这样 ,美国支持以色列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是冷战后美国在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进行的第四场地区性战争,它是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而发动的一场改变中东格局的关键性战争。这场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单边主义,加强和巩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并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中民 《外交评论》2009,26(5):72-84
反恐优先与和平进程边缘化之间的恶性互动,构成了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沉重遗产。因此,建立和维持和平与反恐之间的兼容、平衡关系成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在宏观战略层面,其关键在于美国能否重塑中东的地区战略环境。具体说来,中东和平进程能否取得进展,关键取决于美国能否改变长期偏袒以色列的僵化战略,能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哈马斯融入中东和平进程,能否改善与叙利亚的关系,使叙利亚成为中东和平进程和地区安全的建设性角色。在反恐问题上,奥巴马政府需要对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全面调整,确保伊拉克局势不会再度恶化,加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同时避免陷入新的战争泥潭。此外,伊朗核问题成为美国在中东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伊朗问题,才能配合中东和平进程与反恐战略,实现反恐与和平的兼容。  相似文献   

7.
夏莉萍 《外交评论》2004,102(2):32-37
文章主要分析了美国犹太人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几种途径。美国犹太人通过选票、媒体、支持候选人参加选举、接近和影响决策者等方式给美国的中东政策打上了明显的亲以烙印,美国犹太人集团也因此被认为是华盛顿最有影响力的院外集团。  相似文献   

8.
美国"九一一"事件对今后中美关系的改善将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进而使两岸关系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冷战结束后,美国及其盟国以"胜利者"的姿态,傲慢而又自负地举起了"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的大棒,到处肆意干涉别国的内政,把以美国为主导的政治历史观、社会民主观、道德价值观强加于他国人民的头上,轰炸伊拉克,进而侵犯其领土和主权;出兵科索沃,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中东政策过分偏袒以色列,导致中东流血冲突不断升级,使中东和平前景暗淡……正当美国的"武功"发挥得淋漓尽致之时,对美国的仇恨之火终被点燃--公元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遭到了恐怖分子致命的自杀性袭击.美国人引以为豪的世界贸易中心及五角大楼一角数小时之间灰飞烟灭,造成数以千计的生命消失和数以亿计的财产损失,而美国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话被打破了……受"九一一"事件的影响,美国会重新审视其内外政策,尤其是对外政策将会作一些调整,使之更务实,但其全球战略框架不会改变,还会乘机加强.  相似文献   

9.
周士新 《外交评论》2009,26(1):111-120
强制性外交是以武力为后盾,旨在要求被强制方终止或采取某种行为的外交方式。对强制方来说,强制性外交虽呈现出强烈的防御性质,但同时也具有明显的进攻性取向。冷战后美国的霸权意识推动其在中东地区更倾向于实施强制性外交。本文结合利比亚与伊朗的核问题,分析了美国在中东地区强制性外交的运作特点与效用。为了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安全利益及战略强势,美国利用强制性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尚未从根本上奏效。  相似文献   

10.
中东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是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热点地区。文章从历史、民族、宗教以及外来侵略等多个层面分析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指出中东情况错综复杂、矛盾冲突众多、战乱持续不断、形势反复多变。文章着重阐述了巴以矛盾的由来和现状,指出美国在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问题上推行自相矛盾的政策,使它更深地陷入中东旋涡之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与国际定位以及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主要是经济发展利益,而非地缘政治利益。中国在应对中东剧变中既坚持了中国外交的原则性立场,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同时又采取了符合实际需要的灵活性方法,有力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中东变局是对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一次重要提升。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初春,北非中东地区发生大规模政坛剧变,突尼斯本·阿里总统和埃及穆巴拉克总统双双下台,利比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爆发激烈内战,也门总统萨利赫的反对者与支持者对峙街头数月,叙利亚全国到处都在抗议阿萨德政权。文章旨在深入分析有关北非中东剧变的若干主要问题:(1)北非中东剧变所具有的阿拉伯革命的性质与特点;(2)北非中东剧变背后的领导人换代与家族腐败原因;(3)阿拉伯民主例外论与阿拉伯威权主义的关系;(4)土耳其模式适用于阿拉伯国家的可能性与现实性;(5)美国中东政策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3.
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法及移民政策的制定以及每一次的修订,都深受其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总是以国家利益为原则,力求最大限度符合其国家利益的需要。纵观美国各时期的移民法和移民政策都体现出较强的实用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4.
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及其对国民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政治文化源于欧洲、特别是英国。清教传统、欧洲自由主义思想及英国保守主义思想是美国政治文化的主要源头。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这四大要素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形成有机整体,在塑造美国国民的性格、精神、偏好、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全红 《外交评论》2006,93(4):66-72
美国族裔群体在涉及其祖籍国利益的外交政策上一直都试图发挥各自的影响,并使美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色。而族裔群体内部所拥有的各种族裔政治资源则决定着这种影响力的大小,其中人口规模与人口分布、社会融入与经济地位、组织能力与政策目标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美国政治与国际环境等外部条件相同的形势下,这些因素是区别各族裔群体在美国外交决策过程中具有多大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外交评论》2017,(4):32-58
中东22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一带一路"也给中国与中东关系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前景。中国中东战略的特色是软实力、轻足迹,积极进取的经济战略、谨慎保守的政治战略、尚未成型的军事战略,是大国中东战略的新尝试,同"一带一路"的核心精神相吻合。中国同中东的政治关系迎来契机和机遇,双方相向而行,合作意愿非常高。同时,中国同中东的经济合作却处于困难时期,具体项目的落实非常困难。在机遇与挑战的交叉影响下,中国中东战略容易形成政治与经济、战略与战术之间的错位、脱节。中国同中东的关系,战略上要乐观,战术上要谨慎,既要防止坐失良机,也要警惕冒进,重点是防冒进。  相似文献   

17.
一、政治改造伊拉克是美国对伊战争的重要目标(一)伊拉克在美国中东战略中的作用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和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的结合部,素称“五海三洲之地”,沟通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是世界上少有的陆海空重要交通枢纽。这个地区还有着十分丰富的战略资源———石油,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0%。中东这种独一无二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在世界未来格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为谋求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单极霸权的世界新秩序,实施“两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两洲(亚洲和欧洲)并重”的全球战略。作为…  相似文献   

18.
石油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又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而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对象。中东是当今世界的“油库”,因此也成为世界各国首选和最重要的石油角逐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其巨量的石油消耗,中国在获取中东石油资源的同时必然与在这一地区有着传统能源利益的美国产生利益冲突。本文试图通过对这种利益冲突作一个简单的分析来思考中国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普及和日益发展,互联网平台正在成为国家利益博弈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渠道.网络国际战略作为近期美国实现外交目标和推进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是"巧实力"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提升美国霸权地位,实现政权更迭和制度替代,在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交往中,革新战略战术和技术手段,日益重视网络战略的功能,处心积虑对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和古巴开展网络攻势和网络渗透,形成了一整套策略、方法和途径,其政治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俄罗斯政策主要由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国内因素、美对俄认知等因素决定。冷战后 ,由于国力差距悬殊 ,美国掌握着美俄关系的主动权 ;2 1世纪初 ,美国共和党政府上台后 ,凭借“一超”的实力地位 ,追求主导世界秩序的“单极”战略 ,在对外政策中奉行美国利益至上的“单边主义” ,强调地缘政治利益、重视传统安全 ,以实力和对抗解决问题 ;俄罗斯大国倾向、外交战略、国家的“非民主”特征导致美对俄非良性认知等使得布什政府视俄为战略竞争对手 ,实行弱俄、防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