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晋 《外交评论》2015,(2):138-158
"伊斯兰国"这一极端组织的兴起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已对中东政局造成重大冲击和影响,引发相关国家外交政策、对外战略的调整。"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及周边地区的不断扩张,不仅使中东乱局进一步恶化,更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教、权力、思想观念之争日益尖锐。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组织形态,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究"伊斯兰国"的历史变迁和内部组织结构。不同于以往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思想激进、管理落后"的特点,"伊斯兰国"在战场、民政和社会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专业性。"伊斯兰国"的孳生坐大,需要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
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志斌 《外交评论》2007,1(1):86-93
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的缘起十分复杂,既有历史远因,也有现实动因和石油诱因。伊拉克战败后,美国在中东具有了绝对的地缘优势地位,战后的伊拉克就是美国插在阿拉伯世界的“战略支柱”。目前美国在伊拉克面临着政治认同困境、部族主义对抗国家主义以及民主政治文化结构性缺失等诸多难题。美国“伊拉克改造战略”的深层结构性难题正在逐渐显露,徘徊于“退出”与“驻留”的战略两难境地将导致美国陷入霸权诱惑与越南式战争泥潭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能源战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确保美国未来能源安全是美国新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在国内,美国加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推行能源多元化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在国外,美国加强对中东海湾地区的石油控制,同时减轻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并不惜以军事和外交手段扩大对世界其他地区能源的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析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出台及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名的美国新中东政策——艾森豪威尔主义,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冷战宣言书,它的出台不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中东形成的“权力真空”,遏制苏联的需要,中东石油资源、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有关,更有美国自19、20世纪之交形成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关。可以说,“门户开放”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出台的深层原因。艾森豪威尔主义在其出台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在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三国应用了三次。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2006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亚非战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清晰地勾勒出亚非地缘战略(非洲、中东、南亚、中亚和东亚)的具体内涵。强调“先发制人”战略、推进亚非地区民主化战略、打击恐怖主义战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战略、促进亚非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战略。2006年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的亚非战略体现了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现实权衡,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并重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6.
刘中民 《外交评论》2009,26(5):72-84
反恐优先与和平进程边缘化之间的恶性互动,构成了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沉重遗产。因此,建立和维持和平与反恐之间的兼容、平衡关系成为奥巴马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在宏观战略层面,其关键在于美国能否重塑中东的地区战略环境。具体说来,中东和平进程能否取得进展,关键取决于美国能否改变长期偏袒以色列的僵化战略,能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哈马斯融入中东和平进程,能否改善与叙利亚的关系,使叙利亚成为中东和平进程和地区安全的建设性角色。在反恐问题上,奥巴马政府需要对美国的反恐战略进行全面调整,确保伊拉克局势不会再度恶化,加强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同时避免陷入新的战争泥潭。此外,伊朗核问题成为美国在中东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伊朗问题,才能配合中东和平进程与反恐战略,实现反恐与和平的兼容。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的中东政策考量中,安全、经济、价值观和全球领导地位四大利益目标均占有一定分量,它们常常相互阻碍,彼此抵触。奥巴马政府在应对中东北非的政治动荡时,既要同时服务于相互冲突的四大利益目标,又受国内政治斗争干预,再加上中东局势变化极快,其政策不可避免地充满两面性、矛盾性和多重标准。近期美国仍要修补其原有的中东政策。从长远来看,美国减少对中东的战略投资势所必然,对中东民主化问题则持伪善态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自由主义泛滥及其恶果激发了新保守派与基督教右翼的崛起。作为分别活跃于上层建筑领域和社会政治基层的两个新兴集团,新保守派与基督教右翼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通过竞相加入共和党阵营和建立全国性基督教右翼组织,实现了强有力的结盟。这一联盟支持共和党夺回了美国政坛的优势地位,并决定了美国社会近30年的整体保守趋势。新保守派与基督教右翼在外交立场上高度投契与一致,在两者联盟的主导下,布什政府针对中东伊斯兰世界推行了“自由、民主”神圣诉求下的反恐战争、铲除暴政和文明改造战略。但这一战略至今已使美国陷入日益严重而又难以摆脱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9.
《外交评论》2016,(2):82-109
"伊斯兰国"的快速崛起使其成为当前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议题。它在兴起过程中成功的战略动员,集中体现了当代恐怖主义的"进化"与变形。首先,它通过开动"国家"机器,编织了一张可供战略动员的恐怖主义社会网络;其次,它通过配合使用媒体、人力与财政三大战略动员手段,汲取了充分的国际关注、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源;再次,它通过与"基地"组织的战略竞争、在中东地区的渗透扩张和向国际社会输出暴力的对外行为,力图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在其治下的政治秩序。长远来看,"伊斯兰国"庞大的恐怖网络和强大的战略动员能力将使得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克服其战略动员造成的多重影响,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的举措予以应对,以求有效化解这一组织对国际安全和地区秩序不断加深的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外交评论》2016,(1):60-81
2015年9月,普京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出其不意地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展开大规模空袭,推动叙利亚危机进入新阶段,俄罗斯的中东战略也进入关键时期。普京在叙利亚的强势举动,不仅事关反恐安全,更希望借此达到"撬动"中东地缘政治板块、改善俄美以及与西方关系的政治目的。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和中东地缘政治的复杂形势,普京全面而周密地设计了针对叙利亚战争的战略战术,充分检验并展示了俄罗斯的军事装备水平和实战能力,在这场堪称新地区战争的混合战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