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德辉 《政策》2008,(10):49-52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践行科学发展观.需要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与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不仅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实践过程,也是以延安精神为本质特征的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过程。前不久,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弘扬延安精神与加强作风建设”研究班学习,通过学习和研讨.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到延安老区与老区人民共迎新春,在瞻仰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时他动情地说: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延安精神与群众路线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走中国道路。延安精神与群众路线凝聚了政治认同与民族精神认同。延安精神有助于落实群众路线,而群众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和根本途径。延安精神与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能够有效克服各种教条主义,破除各种新的"迷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护航,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4.
巴杰 《传承》2009,(24):12-13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一种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先进性的精神源泉之一。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回顾和重温延安精神,对于开展高校党建工作、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无疑会提供一些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5.
王晓瑛 《传承》2013,(8):30-31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时代精神,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应保持并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在助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6.
巴杰 《传承》2009,(12)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一种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先进性的精神源泉之一.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回顾和重温延安精神,对于开展高校党建工作、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无疑会提供一些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7.
谈延安精神中的三个财富高云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都讲发扬延安精神。那么,对于延安精神,可不可以不仅仅限于忆念传统,而从理性的层面来加以认识呢?言及延安精神的弘扬传播,总能听到某种存...  相似文献   

8.
刘文珊  曾彩珍  李伟雄 《传承》2012,(11):12-13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精华和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升华,为中国革命迎来了走向全面胜利的曙光。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培育者和积极践行者,为延安精神的产生、形成、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弘扬延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姜正国  彭素娥 《湖湘论坛》2007,20(2):28-30,33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安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与时俱进,全面培育和弘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0.
延安是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于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服务宗旨、加强党的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首先应深刻认识其内涵延安精神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一座历史宝库,它形成和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就是其中之一。“延安精神”既是过去我党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今天我们建设四化的重要精神动力。认真分析总结“延安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及伟大意义,把握“延安精神”的实质,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艰苦奋斗、创业进取的优良传统、实现十三大提出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弘扬延安精神发展市场经济朱必任有人认为,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关,甚至不相客。然而,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作风发展成熟时期的丰硕成果,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政治优势的精华部分,它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直接联系的。其纽带就是延安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延安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富有时代内涵和普世价值.科学发展观是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产物,也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同时也要与时俱进,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在批判性借鉴制度化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基础上,延安精神可从制度化的角度加以考察。以党中央离开陕北、延安精神明文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时间节点,延安精神分别经历了前制度化、半制度化、完全制度化三个发展阶段,并呈现精神状态、传统、规范性制度三种存在形态。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互动中,延安精神制度化的主导逻辑分别为有效解决抗日和革命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研究者的理论化、围绕时代问题的当代转化和代际传递。已具备制度属性的延安精神仍需提升制度化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5.
张九汉 《群众》2008,(7):7-8,15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在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创新,不断培育、积累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是我们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田雨 《传承》2015,(2):11-13
延安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它是鼓舞敌后抗日军民士气、迎接抗战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新时期延安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实质和内涵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脚踏实地、勤勉敬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等。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进程中,延安精神仍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17.
弘扬延安精神振兴晋宁经济周聪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培植的一精神文明成果,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延安精神既然是当年延安时期的思想升华,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今天,还需不需要继承和发扬?邓小平同志作了肯定的回答,他说...  相似文献   

18.
李渊 《前进》2016,(9):32-35
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深刻阐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引发热烈反响。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和发展起来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延安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对于不断把党的先进性建  相似文献   

19.
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莲 《湖湘论坛》2009,22(1):54-55,110
延安精神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军民在革命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延安精神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大法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思想武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吴贤 《创造》2000,(11):48-48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弘扬延安精神?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切入:  首先,在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中弘扬延安精神。理想是一面旗帜,是追求向往的目标,是精神的原动力。崇高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延安精神最鲜明的特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多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想相互渗透,一些人在各种思潮中迷失方向,是非不清,思想困惑,理想信念产生动摇。为此,就更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坚定人们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对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