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转型期品种丰富、数量众多的西方文化产品进入我国,成为广大青少年文化消费的重要选择对象。本文根据对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状况进行的调查,了解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倾向和途径,分析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青少年对西方文化制品品种的消费倾向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的西方文化制品进入我国,成为广大青少年文化消费的重要选择对象。本文主要介绍西方文化制品及其在我国转型期的销售状况,并根据对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制品的状况进行的调查,了解青少年消费西方文化制品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迷概念的出现及迷文化的形成并非始自青少年群体,其发展也并非单独仰仗于青少年群体,但由于青少年时期特定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质,使得青少年构成了迷群的主体;而融合媒介环境下青少年娱乐消费的深化,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迷群的大规模出现及迷文化的发展,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社会争议.本文关注融合媒介环境下的青少年迷群及迷文化现象,从四个方面分析青少年迷群行为特征,并着重考察娱乐消费与青少年迷文化的建设性关系及迷文化的负面性所在.  相似文献   

4.
“族群热”:青少年流行时尚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族群”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热浪。“族群”文化具有以青少年为参与的主体、表征的时尚性、反叛性与娱乐性并存、“小众化”流行的总体态势、与消费文化紧密结合的特征。“族群”文化的风行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动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因素,应关注青少年“族群”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同“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一致性,但更多地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的紧张关系。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可以认为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具有青少年特殊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寻求个体意识,而非集体意识,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乃至“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6.
正青少年科学普及数字创意产品,是指直接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消费群体,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数字创意科普产品。广大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长性,决定了青少年科学普及创意产业必然是兼具时尚性、前卫性、探索性和科学性的。中关村作为全国的科技文化创新之源、文化中心,有发展青少年科普创意产业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年文化”中的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当下性及当下性中的多样性,正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魅力所在。“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另一个特质是它的易变性。青少年在“青少年流行文化”这种貌似具有统一性的文化现象中,寻求的不是集体意义,而是个体意识。“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同伴文化”或“同辈文化”,在为同伴或同辈间的交流提供途径的同时,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借以认识社会和对社会表态的手段。其中“表态”的成份更高一些。“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说没有道德性和政治性,但多数“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及产品,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挑战”。现在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从总体上讲,不过是青少年借以寻找自我和表达自我的一场游戏。“青少年流行文化”会不时让成人社会、“主流文化”吃惊,为“大众流行文化”提供刺激,但是制造或消费这种文化的青少年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具有反抗性、更反对社会。他们所嘲弄或颠覆的东西,或许正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要舍弃的。  相似文献   

8.
钟一彪 《青年探索》2007,(5):68-69,73
情感消费可分为"因情感的消费"和"为情感的消费"。我国青少年的情感消费是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遭遇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消费主义热潮的双重夹击,并受现代广告和媒体的双重塑造。情感消费的结构状况表明,我国青少年的社会支持在注入大量物质因素的情况下仍倚重传统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9.
“灰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非主导价值体系而存在,对青少年不良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它以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不断地削弱主导文化中的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终极关怀等内涵,将青少年塑造成具有玩世不恭、过度消费、行为不检点、缺乏理想等个性特征或反社会人格,以致于最终脱离社会主导文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传播者的领导;正确把握文化选择的向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加强文化劝导力度,提高青少年对“灰色文化”的“免疫力”。这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而且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青少年审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既是一场经济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是物质文明的进步和消费者的自主,更是一场静悄悄的消费革命.消费主义文化主导下的青少年审美呈现出审美观念模糊、意识偏差,审美标准缺失、价值紊乱,审美品位偏低、偏好畸形等方面的偏差.青少年审美偏差行为的出现,主要在于市场化浪潮与商品经济的强势渗透,在于消费文化中享乐主义逻辑对其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亦在于大众传媒和现代性因素的输入,应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美育入手,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近年城市青少年消费研究的综述揭示了此类研究的问题:理论贫乏与现象、经验研究为主。并且尝试运用外国社会学者卡尔·曼海姆教授提出的代理论来分析城市青少年消费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说明代理论与城市青少年消费研究在中国社会和社会学界有充足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城市青少年消费行为与品牌消费心理调研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优良传统仍然得到大多数青少年的肯定。但他们同时主张“在节约的前提下,追求舒适、时尚和流行”;经济发展程度、地域和教育背景的差异使城市青少年的消费形态和消费心理也有区别;城市青少年注重品质消费、自主消费意识强、目标性消费突出,受广告影响大,品牌消费意识呈上升趋势;运动鞋消费在城市青少年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中具有极高的指标性。  相似文献   

13.
穗港澳青少年消费模式比较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今天的青少年已经是一个有相当购买力的消费群体。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潮流有敏锐的触角,热切追求新颖、时髦、美观及个性的彰显,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受。同时,青少年不断受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吸引,受到各种传媒广告的刺激,他们的消费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假如他们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就可能沉迷在非理性的消费中而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社会,消费成为社会中占主导位置的力量,消费也成为人们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青少年期也是个体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青少年在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受到消费主义的极大影响。更多的青少年通过消费彰显个性、品位,消费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身份认同的路径,然而青少年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加剧了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工业文明时代推崇"发展是天然合理的"观点,表现在消费领域有其明显的弊端。我国青少年在此领域出现了消费异化现象,这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整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消费观,正确引导青少年实施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16.
与前辈相比,中国“新世纪一代”有其独特的群体文化,“嬉皮消费主义”亚文化便是其中值得关注的文化形态之一。它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对传统消费文化的解构与抵制,是青少年同主导文化争夺话语权的文化体验,意象化、享乐化、反传统化与非稳定化是这种亚文化的基本特征。从哲学与社会学层面来看,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消费观嬗变、新价值理念对传统价值的犬儒主义抵抗、传媒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导向,以及“青年期统合危机”的个性化表达,是“新世纪一代”的“嬉皮消费丰义”亚文化的多维牛成因素。  相似文献   

17.
消费新人类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消费的角度重新定义新人类,认为在中国的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以其特有的消费方式区别于其他青少年的消费新人类,并从结构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他们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的消费方式带来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8.
周俊敏  马海燕 《求索》2011,(5):128-129,124
文化消费内涵着巨大的善,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价值,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使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生机勃勃,产业得以发展,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幅提高,也带来了社会的康宁。其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社会价值实现的方面包括娱乐功能的过度化,精神追求的相对弱化,审美意识的淡化,与自然的隔绝等。建议以更开放的伦理理念看待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保障文化娱乐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加快乐总量,但要控制过度的娱乐化,避免纵欲,特别要注意对青少年的影响,注重培养文化精神,提升文化消费中的审美品位,让更多的文化消费活动回归自然,享受更多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因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产生的民族文化缺失症,正在严重影响着青少年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学生作为一个年轻、敏锐、躁动,又生活在文化生活丰富、信息获取快捷、紧跟时代潮流的城市中心的青少年群体,学习之外的生活和消费总是站在时尚文化的前列。了解城市中学生时尚文化消费的情况,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成都市树德中学2005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从业余文化娱乐、饰品和日常用品消费等方面,对城市中学生的时尚文化消费做了调查研究。本文根据调查所搜集的部分数据,从中学生对网络游戏和对奇幻与武侠文学的着迷两个方面,对城市中学生的娱乐时尚文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令人入迷的网络游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中学生从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