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节能工作的重要手段.要从五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耗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实现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加强对本单位能耗的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二是公共机构应当健全能耗统计制度,并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一年度能耗状况报告。三是公共机构应当在能耗定额范同内使用能源,加强能耗支出管理。  相似文献   

2.
公共机构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公共机构的节能监管上要求: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和组织实施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制定本级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定额,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3.
有条件的省会城市或地级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可在上级部门编制的标准框架内,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更加严格的能耗定额标准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费的重要主体,强化公共机构节能,是落实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能耗总量偏大、增长速度较快、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9年以来,济南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依据《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围绕解决“怎么算节能、怎么算不节能”这一影响和制约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的根本问题,历时近两年编制出了《济南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耗量定额》,并在全市选择部分公共机构进行了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节能减排成为各国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重要任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节能工作。公共机构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建立和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节能降碳从供方来说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从需方来说,也可以通过增强节约意识、促进人均能源资源消费的降低来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多方面鼓励与支持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2022年9月,国管局等部门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对公共机构实行能源费用托管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能源费用托管的概念、形式、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能源资源消耗定额》(以下简称《定额》)。自今年开始,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将强化定额标准约束,以能耗定额与一定下降率相结合的方式下达各部门、各单位年度能源资源消耗指标。国管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负责人就《定额》的制定和实施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8.
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是公共机构节约能源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在此,结合福建省清流县开展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工作的基本情况,就如何做好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电力的发明和使用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将一次能源转换为二次能源的最高效的技术。"清洁电力、绿色能源"的口号,说明在能源的消耗方面使用电力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保护环境。当今全球的能源消耗是70年代的两倍,预计2030年全世界能源消耗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机关后勤》2009,(10):I0001-I0001,I0002
2008年8月1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31号国务院令,颁布《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公共机构节能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标志,对于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低公共机构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全国各级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配套法规制度逐步建立,节能改造力度不断加强,资源能源消耗水平明显下降。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人均用电量与2005年相比累计下降18.5%,总用水量累计下降15.6%。同时,各级公共机构倡导节能,率先垂范,厉行节约,涌现出一批节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节约资源能源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机构节能是全社会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张掖市公共机构节能实施办法》对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开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青海的冬季漫长而寒冷,一年中供暖时间长达6个月,冬季采暖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较大。青海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服务保障中心承担着省政府办公厅的服务保障任务,负责14家办公单位、907户住户的供暖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青藏高原的绿与暖,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碳,中心通过优化管理、实施技术改造等方式,降低冬季采暖天然气消耗量,减少碳氮排放,努力实现能源集中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器和敏感区,又是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率先在全国实现碳达峰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排放总量低,高于西藏和海南省居全国倒数第三,仅占全国排放总量的0.5%。二是能源结构低碳化成效显著。目前全省新能源装机占比达87%以上,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88.2%,已经具备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理想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发展》2023,(1):4-5
<正>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从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方面做出战略部署,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明了方向。致公党中央经过深入调研、座谈,并广泛听取海外专家意见后,认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逐步将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转变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现代能源体系。在发展目标上,通过一次能源的多样化,摆脱化石能源的地缘限制,  相似文献   

15.
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建设节约型机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政务在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民服务电子化、行政决策电子化等方面有助于节约政府开支,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而市县政府集中办公可以通过精简和优化机构和人员、缩减财政开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等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因此,发展电子政务和推进市县集中办公是地方政府改革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公共机构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和执行部门,在推进“双碳”目标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双碳”目标的提出赋予了公共机构新的使命,即在完成自身节能减排计划的同时,其技术应用、治理模式或协同机制等将对全社会低碳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笔者以天津市公共机构低碳发展为案例,  相似文献   

17.
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是实现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基础。2010年1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并印发施行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标志着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正式纳入国家统计体系,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于10月22日至25日组织举办了为期4天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培训。自治区区级各单位,各地(州、市)以及各县(市、区)从事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人员26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主要针对国家和自治区赋予的年度节能工作任务,重点讲解了新修订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学习了公共机构名录厍建设工作要求和方法,对公共机构基本信息核查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培训;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和评分标准进行讲解学习;对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水利部、国家节水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公共机构节水工作的通知》及节水标准进行了解读;对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审核方法进行了学习。分管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副局长马建铭同志出席会议,对下一步开展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作了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共机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双碳”行动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严标准,全力推进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努力争当新时代绿色低碳发展的排头兵、先锋队。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战略部署,要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海南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强调,“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擦亮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南分公司(下称气电海南)作为海南省清洁能源“主力军”,坚决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推动公司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全面贯彻落实《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助力海南省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