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富裕表征着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劳动幸福也是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基础上对于人的本质的进一步确证,表征着人的属人性的丰富程度。两者具有深刻的辩证关系,劳动幸福是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营造了公平正义的文化氛围、提供了自由的发展环境,共同富裕是劳动幸福的价值旨归,其所表征的劳动解放、人的解放和人类联合也是劳动幸福的追求目标,劳动幸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进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以劳动幸福为价值指引,提升劳动内生动力、保障劳动公平正义、坚持劳动幸福和劳动自由。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生活是一种圆满的生活,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理想和目标。我们忙碌生活、辛勤工作,为的就是有一个幸福圆满的生活。但是幸福的生活并不是顺手拈来的,而是必须通过努力和创造才能得到。所以在伦理学中幸福就被定义为“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德性就是一种好的品质,就是优雅、高尚、自足、勇敢等美德的总称。幸福就是在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最高的善。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主观感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崇尚的幸福是一种自觉空性,并依此而存的自在状态,由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个不同层次的幸福目标构成。佛祖就是实现幸福的榜样,它教育人们通过不断反省自身、与人为善、尊重自然、实现自在的幸福。佛教幸福观帮助人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谛,对当代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态教育提供可借鉴的价值体系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浙江人幸福指数的政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幸福指数(Happiness Index)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社会成员的幸福指数,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关注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处于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的个体在追求和创造生活的过程中,由于感受和体验到目标和理想的接近与实现而得到身心的满足和愉悦。它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与人的现实生活、人的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至善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西方道德哲学中,至善是道德本体论的探求,是对道德终极价值的形上追问,是西方本体论哲学的缩影。但不论思想家们对至善的理解多么不同,它始终蕴含着人类的"合目的性"和幸福两个因素。至善既包含着最完满的幸福,又是人们所努力追求的目的。马克思抛弃了传统本体论哲学,立足唯物史观,从社会实践出发,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道德善的最高目标,把西方传统本体论"至善"的内涵转换为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揭开了本体论的神秘面纱,使至善原本就含有的对人生理想和幸福追求的一面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7.
无论实现科学发展,还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最主要的。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人民就无法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我们什么时候都要把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8.
王守颂 《前沿》2014,(13):146-148
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满足之后,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它可以让人摆脱物质主义的束缚,自由自觉地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生存意义。今天,休闲逐渐成为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核心因素,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7)
幸福是人人追求的生活目的,马克思从人的本质思想中科学阐释了人的幸福,分别从人的需要是人的幸福的基础,人的劳动是实现幸福的途径,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幸福的可靠保证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由此启示,我们可以通过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诠释和解读人类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小康》2012,(12):6-7
正专家点评创造幸福、体验幸福、保障幸福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邢占军当幸福成为热点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其实它从来就不是"奢侈品",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任何时代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幸福生活形态,尽管在内容上可能会相差很大,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幸福生活都是靠人们的辛勤劳动创造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福?古人说的是好德、行善、温饱、无病、子孝、长寿、善终。如今生活需要不断“刷新”,工作每天都在“复制”,爱情不会只有“粘帖”,忧虑无时不在。每当我在翻读一页页书,一张纸报时,心中油然而生便多了几分满足、充实和幸福。什么是福?健康是福。什么最爱?如果说还有最爱的话,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身体。什么才是幸福?活得简单自在就活得幸福,还需给生活留点空间。许多东西,我们觉得美好,  相似文献   

12.
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最纯洁、最美丽、最可爱的愿望。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动力的源泉。有梦想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生活,它是人们生活的动力。梦想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成为现实。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张维迎 《小康》2012,(1):84
正人类有史以来都在追求过上更好的生活,过上幸福的生活,小康其实也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我们达到全面小康之后,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人类追求幸福,大致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使别人痛苦自己变得幸福。第二种是通过使别人幸福而自己幸福。第一种是强盗逻辑,就是通过伤害别人使自己幸福。第二种是市场逻辑,  相似文献   

14.
幸福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必然的路向,一个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并立的“社会主义幸福社会”正处于萌芽成长中,未雨绸缪地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设计显然是必须的.中国共产党对幸福社会的追求经历了艰难的探索,总结形成了构建幸福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在推进幸福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社会大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个体奋斗目标的设计与追求等作为主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生活价值目标不同,人们的幸福观也就不同,尤其是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幸福观。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树立了崇高幸福观,他认为帮人民克服一点困难,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勇于维护集体的利益,为共产主义贡献一切,是最幸福的。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类生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培育公安民警的良好品质和构筑积极的心理机制,可以指导和帮助民警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宏 《青年论坛》2010,(6):110-113
顾客满意是现代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所追求的目标,它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重复购买、正面口碑和顾客忠诚。顾客满意实际上反映了顾客的需要得到了满足。通过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顾客满意的实现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利于探求企业通过满足顾客各层次需要的基础上实现顾客满意。  相似文献   

18.
追求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在需求,也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主要执政理念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美好生活需要"的概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更加深刻切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凸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憧憬.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丰富,既包含维持人们生存最基本的硬需要,又关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软需要.从目标维度、主体维度和实践维度对美好生活需要进行深入剖析和全面解读,对于我们从理论层面厘清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化是追求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安康幸福的一种手段;现代化也是一个过程,没有终极的目标。气象现代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气象和相关科技,不断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过程。气象事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气象事业转型发展,就要全面推进"需求引领、效益导向"的气象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气象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动态发展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人类的生活观,它要求人们在哲学的层面上反思生活,认清生活的历史性动态,分析现实生活过程中生存危机和生存困境,批判地实现人的合理性生存。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逻辑基点是现实生活矛盾;其思维方式是历史的生活实践思维方式;最终的目的在于缔造人的类生活,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