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展望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是中日友好的原则将维持, 因为中日友好符合两国的 根本利益。二是矛盾与合作并存将是两国关系的基本特点, 中日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将继续发生变化, 新的方式将在长期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 直至相对稳定。三是两国关系的发展 将受众多国际因素的制约, 主要有:中美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东盟的崛起和朝鲜半岛局势等;亚太多 边合作的发展将使中日关系从封闭型体系走向开放型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只是近百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两国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幸的曲折。特别是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双方友好人士和团体的努力,中日民间来往有了发展。到1972年,中日两国终于重新恢复正常关系,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今年是“七·七卢沟桥事变”’50周年,又是中日恢复邦交15周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回顾一下两国关系的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中日关系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相似文献   

4.
中日邦交正常化40 年来,两国关系虽不时经历风雨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 展,遍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日两千年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40 年是 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40 年。但是,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关系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转 型过渡,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政治互信不足,作为双方政治互信缺失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反 映,两国国民友好感情不断下滑,这些问题值得双方高度重视。中日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是两国 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各自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日关系保 持健康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要学习、传承老一辈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登 高望远,求同存异,要努力增进政治互信,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要加强互利 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弘扬友好传统,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 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好感情;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拓展两国关系 的发展空间。可以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5.
今年 4月 1日是中印建交 5 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回顾两国关系在半个世纪走过的历程 ,明确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 ,创造睦邻友好的气氛 ,构筑面向未来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具有重要的意义。风雨历程五十年中印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 ,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开始了友好交往。在近代历史上 ,两国人民又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中 ,患难与共 ,相互支持 ,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新中国成立不久 ,中印两国便于 195 0年 4月 1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印度成为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印建…  相似文献   

6.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国家关系与民间友好交往都有长足的发展。从民间友好交往与国家关系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两者之间正负面的相互影响作用非常明显。面对当前中日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正确认识民间外交与民间友好关系的发展对推动两国整体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日之间既要努力推动国家间的战略互惠关系,更要继续努力,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加深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信赖,促进民间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40 年 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也往往给当代中日关系战略研究以生动图景式的启 迪,对当代中日外交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温家宝总理曾访日展开“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 之旅”,创作吟诵汉俳,沟通两国民众感情,努力破解中日关系暂时出现的困局,体现了中国“维护 稳定、谋求合作”的对日外交政策。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外交和日语翻译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媒体 从业人员和外交战线的官员,理应加强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以利于中日外交事务实践以及亚洲和 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有2000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同时也有近百年战争创伤的历史。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双边关系经历了70年代侧重强调友好和80年代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等不同发展阶段。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之间的问题和摩擦日益突出,两国关系进入了友好合作与种种摩擦并存的新时期。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认真思考新时期中日关系的新特点,以及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应该如何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等问题,更加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恩怨过后正常化——中越关系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是中越建交60周年,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两国人民曾并肩战斗、相互支援,结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尽管中越间也曾有过风风雨雨,但那只是短暂的一段经历。自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发展,相互信赖逐步增进,友好关系日益巩固和加强。本文主要阐述中越关系的背景、回顾6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两国关系的经验教训,分析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1986,(1)
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有两千年历史。早在中国西汉时期,中国使者远航印度,经泰国湾时就访问了泰国南部。两千年来,虽月换星移、朝代更迭,中泰两国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始终如一。云南省与泰国地理位置靠近,自古就是中泰交通要道。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的傣族与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有亲缘关系。亲戚加近邻,情谊故弥深。 197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正式建交,中泰友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北京签署建交协定几天之后,当时的泰国总理克立·巴莫就访问了云南;之后他两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长期存在着诸多挑战和矛盾。日本民主党执政以后,有些矛盾相对柔化,有 些矛盾并无实质性改变。2010 年9 月的撞船事件激化了两国固有的一些矛盾,中日两国一度在政 治、经济和海洋巡查领域形成激烈对峙状态,双边关系陷入新的低潮。两国关系中结构性矛盾、领 土矛盾、军事矛盾、经济矛盾等挑战凸显。与挑战并存,中日两国关系面临诸多新机遇,日本“3?11” 大地震既是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成为中日关系转好的契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的灾害表 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和大力支援,以实际行动改善两国关系,由此抓住机遇,连动开启了两国关系中 的一系列转机。但中日关系的矛盾毕竟十分纠结、复杂、深化,两国关系很难在短时内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2.
笪志刚 《亚非纵横》2012,(6):9-14,59
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并开启了中日政治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新时代,迄今已到不惑之年。这期间中日政治关系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但两国在经贸等方面合作总体顺畅,中日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量增质升,成果显著。但近年随着中国崛起,两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逆转,中日关系出现了以岛屿争执为标志的对立乃至对抗,两国经贸合作也出现诸多争议。如何应对国际经济困难和全球局势日益复杂过程中两国关系出现的纷繁头绪,使中日政经合作继续朝着战略互惠和互利双赢的轨道发展,已成为中日双边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从中日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看,中国相对强大是两国关系总体稳定的基础和前提:两国的实力接近时,日本就会通过侵犯朝鲜半岛等方式,挑战以中国为核心的华夷体系,使中日关系进入矛盾多发的拐点期;日强中弱时,日本则野心膨胀,为谋取地区主导权而屡屡犯华,甚至全面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当前,中日综合实力接近,日本对华政策的挑衅性、攻击性明显增强,两国关系再次进入拐点期。中国应该依靠日本人民,并联合各种国际力量,迟滞日本右倾化步伐,平稳度过两国关系的拐点期,确保中强日弱的发展大势不被干扰。  相似文献   

14.
普京执政以来的俄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执政以来,保持了俄日双边关系的继承性。4年来,俄日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有一年半的时间关系变冷,跌入了两国关系史中的又一个低谷。从2002年下半年起,两国关系又重新步入向前发展的轨道。由于俄日两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限制了经济上的互补,加之俄罗斯缺乏必要的投资环境,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缓慢。今后两国关系能否顺利发展,主要取决于在领土问题上能否达成妥协以及经济合作潜力是否得到挖掘以及国内政治、国际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20 世纪50 年代,尽管中日两国没有恢复邦交,新中国的对日公共外交却已经开始。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妥善圆满地解决了日本战犯问题。它不仅解决了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 的战争遗留问题,更将中国人民宽大为怀、不念旧恶的形象传到了日本,推动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 展。作为新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遗产,新中国解决日本战犯问题通过中国官方与日本民间的关系 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将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间友好交往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间组织 ,中国对外友协和中拉友协 ,配合国家总体外交 ,积极促进中拉友好关系的发展。近年来 ,两组织对拉美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通过民间渠道 ,积极开展与尚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的工作 ;加强同对华友好组织的联系 ,促进中拉人民之间友谊的发展 ;协调与管理国内同拉美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城市关系的工作 ;积极争取拉美友好人士支持北京申奥。拉美国家对华友好组织对促进拉中人民之间的友谊 ,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事综缆     
2002年12月大事各方有如下评述: 一、中俄首脑会晤。2日,江泽民主席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回顾了10年来两国关系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建设性伙伴关系到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广泛、重要共识。一致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两国关系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会晤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了联合声明,并出席两国间5个合作协定的签字仪式。同日,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会见了普京总统。  相似文献   

18.
中印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从两国自身利益乃至构建和谐的国际环境需要出发,中印两国应成为面向稳定和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点国家。中日两国有两千年的传统友谊,但在甲午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日本大举侵略我国,破坏了国家关系。第二次大战后,日本又追随美国、敌视中国,参与制造“两个中国”,参与对中国的封锁禁运,阻碍了中日往来和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国人民和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和中日两国的国家关系,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到正式建交,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周恩来总理作为新中国的外交首脑,对中日关系有许多卓有远见的分析和判断,他为中日友好亲自做了大量的工作。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笔者就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印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交流史,共享两千多公里边界线,拥有二十五亿、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中印关系不仅对自身、对地区乃至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政治活动重心正逐渐从欧美向亚洲特别是东亚、南亚等充满活力的地区转移,对迅速崛起的亚洲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印度关系的研究愈显重要。当然影响中印关系的因素众多。从历史看既有两千多年文化宗教友好交往的回忆,又有1962年边界冲突留下的阴影;从现实看既有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又有双方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