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物理论之中争议最大的即为公物所有权的法律性质问题:公物所有权究竟是公法所有权还是私法所有权?抑或避开公私法的争论,另辟蹊径,从功能角度谈公物管理权?提出概括性管理权就能够解决此问题吗?结合我国特殊的所有权制度,从国家、集体和私人的角度来讨论公物所有权问题,并对公物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进行辨析,论证公物所有权为民法所有权,在当前制度下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单平基 《求索》2010,(12):50-52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这一法律概念在不同场合下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和制度内涵。自然资源全民所有并非法权概念,需要过渡到宪法上国家所有权以获得法律保护,宪法上国家所有权则需进一步转化为民法上国家所有权才能使自然资源作为民法上所有权的客体被支配。伴随着主权国家向国家法人的主体转化,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亦实现了转变。这为在其上设置用益物权性质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提供了可能,从而保障了自然资源效用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3.
张纯 《求索》2007,(11):102-104
我国国家所有权定位渊源于我国宪法第6条以及第7条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④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宪法的这一规定常常被人们诠释为:我国公有削就是全民所有权与集体所有权,进而简化为所有制即所有权。实际上,所有权制度仅仅涉及所有制部份利益关系的法律安排,并不能充当实现所有制全部目标的唯一工具。我国现行公有制所有权表现形态为全民所有与集体所有。全民所有应当是公共所有(公有),属于公法性质的所有权,国家所有权应当属于民法上的所有权,是独立于公有之外的公有制的另一所有权表现形式。中国语境下的“公有”既不是“全民所有”,也不是“国家所有”不属于传统民法上的任何所有权类型。  相似文献   

4.
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其他无形财产权、股权、信托财产权利、继承权等等,所有权只是其中的物权的一种。对国有财产权和集体财产权的法律确认和特别保护应在物权法之外单独立法。“私人所有权”的概念不科学。物权法应该只规定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草案具有技术性,可以尽快通过。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定原则,又称物权法定主义,它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物权法区别于合同法的重要标志。2002年12月23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首次被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系统规定了物权的概念、基本原则等重要内容,并明确了私人所有权与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不仅保护了物权,而且维护了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物权法的制定以及国企改革的深入,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不断遭受质疑。国家双重法律人格的混同,造成了对国家所有权性质的误解,故应当区分国家的公法人格与私法人格,在行政体制外分离国家所有权与行政权,使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成为非行政性的经济行为,从而还原国家所有权的私权性质。  相似文献   

7.
黄军  李琛 《理论月刊》2005,(5):106-108
对国家所有权按其客体之目的、用途等的差异,进行区分,并分别设置不同的法律规则予以调整,具有相当的合理性,这一模式也为多数国家所采用。我国物权立法应当予以借鉴,将国有财产区分为公用性财产、营利性财产和资源性财产,从而分别规制。  相似文献   

8.
法制博览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0月22日召开,物权法草案再次提请审议。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他人的物权负有不作为的义务,不得干涉权利人行使物权。权利人享有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物权。私人对其依法取得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享有所有权,国家保护私人储蓄,国家保护私人投资以及因投资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国有独资公司是我国公司制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其在运行中颇多争议,尤其是其产权和治理结构一直成为争议焦点,本文也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论述了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是所有权能长期分离和短暂分开相融合的结果,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有独资公司所有权人地位虚化、政企不分、权责不清、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管理混乱、落后。其治理结构借鉴了民法中的永佃权制度,说明应尽量减少国家权力对国有独资公司的干预,运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民主管理机制,从而真正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1,(7):52-52
韩松在《政法论坛》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不能以私人所有权的明确性为判断标准。我国已经明确了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是本集体成员,因此,只要明确了特定的农民集体的集体成员资格,明确了成员集体的团体性及其形式,明确了集体所有权行使中的集体组织与集体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则,就可明确了集体所有权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中明确了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这是我国在保护私有财产权问题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私有财产权在我国宪法中仅是一种经济权利、物质权利,相对公有财产权来说,它处于弱势地位,同时该权利的实现缺乏可操作性。在当前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有必要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公有公共设施是行政公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由国家赔偿法对其致害的情况进行调整。我国并未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只是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民事侵权案件来处理,这样做致使大部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案件无法可依,也不符合对受害人权益的保护和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考虑到公有公共设施的行政公产属性,需要将公有公共设施的致害纳入国家赔偿法范围。  相似文献   

13.
私人侦探进行调查取证是其众多业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调查取证的范围应当限制于民事行政诉讼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而不能”染指”刑事公诉案件。私人侦探调查取证的具体方式复杂多样,因而对其调查取证的证据效力应当区别不同情形确定。  相似文献   

14.
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出发,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明确提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由模糊到明晰、由承认到保护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区分性、层次性和稳定性的理论特质。由于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毛泽东混淆了私有财产权利与私有制的界限,未能准确厘定私有财产存在的时限,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不够,存在着平均分配私有财产的倾向。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私有财产观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发生的“高速不雅照”事件,引起了舆论关于“电子眼”与个体隐私保护的争论。对于公安机关来说,诸如非法窥视、监听、披露私人活动,非法收集、使用、公开私人信息,非法搜查、监视、监控私人空间等现象非常普遍,但人们更多关注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财产所有权等基本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公权力的扩张,制约和防范国家公权力以保障公民的隐私权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法治价值。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已于2005年启动了立法程序,这种通过从政府掌握的私人信息的保护入手是一种重点突破的做法,立法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政府机关的规制上。  相似文献   

16.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是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它全面准确地体现了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了对国有财产的保护,对国有财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物权法的立法目的、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对国有财产范围的规定、物权法对国有财产所有权行使主体的规定、物权法对国有财产强化保护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以期透视《物权法》对国有财产保护的不足,并对之完善略抒已见。  相似文献   

17.
制度视野下的私有财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财产权是宪政的基石、人权的屏障、民主的前提、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繁荣稳定的枢纽。保护私有财产权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完善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宪政建设和法律保障及正确处理私有财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关系等方面对私有财产权给予完整充分的保护是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宪法是传统意义上的公法,民法是传统意义上的私法。传统的观念认为:宪法对权利的保障通常只是约束国家和国家机关。而宪法对私人领域是否具有效力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文章从宪法和民法关系入手,讨论宪法权利和民事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贵州民族民间文学非常丰富,具有全国分类学理论的各种类型,但对民族民间文学知识产权保护缺乏必要的认识,应提高各民族的文化自觉,重视文化传承人的作用,建立一种以人为本兼顾民族群体和个人,公权保障和私权保护相结合的民族民间文学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和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总结目前我国网络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建议在网络民事法律中以意思自治原则、平等原则等为基本原则,修改、补充现有民事法律规范,明确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为例外)为虚拟财产民事法律侵权归责原则;对于一些复杂的虚拟财产问题,考虑单独立法,规定虚拟财产的性质、权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