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3年12月,毛泽东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首次发表了《七律·答友人》,当时并没有注释“友人”指谁。此后,不少人在苦苦探索:世纪伟人毛泽东的“友人”究竟是谁? 许多国内外报刊、专著刊登了一些作者根据分析、推测或误传而写的文章,报道了众多的“友人”,有的说“意指杨开慧”,有的说“可能是李淑一”,有的说“指华国锋”;乐天宇同志1982年说是“答乐天宇”,不久又说是“答乐天宇、李达、周世钊”,后又说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少先队活动》杂志主编在国外考察时看到的一堂精彩的生物课。当老师步入教室后,什么也没说,先给全班学生每人发了一条蚯蚓。学生们立刻亢奋得直叫,几位胆小的女生甚至钻到了桌下。发完蚯蚓后,老师说:“现在,我给你们10分钟的时间,让你们玩儿蚯蚓,过后,请把你们观察到的东西讲出来。”在10分钟的时间里,有的孩子用小棍逗蚯蚓玩儿;有的把蚯蚓切成几段;有的甚至用舌头舔一下蚯蚓……10分钟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蚯蚓切不死。”“蚯蚓爬起来一扭一扭的。”“蚯蚓不会咬人。”“蚯蚓是圆的、长的。”而把蚯蚓舔过的孩子则大声地说…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必须体现在实际成效上。当前,人们普遍感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比较难。难在哪里?主要是难在“抵消”上。说的被做的所抵消。《社会主义好》那首歌里有句歌颂共产党的歌词:“说得到,做得到”,  相似文献   

4.
谈“啸”     
啸,《说文》曰:“吹声也。”《诗·召南》郑笺:“蹙口而出声也。”古人爱用啸声来表达悲愤哀伤的感情,《楚辞》里就有“临深水而长啸”的句子,《诗经》中也有“其啸也歌”。这在开始大约也和悲哀而叹息是一样的。所以《楚辞》里同时更多的是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抽思》);“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以掩涕”(《远游》)等等。历史上真正啸声大作,并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创造活动的,是魏晋时代。曹植“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杂诗》);嵇康“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悲愤诗》);潘岳“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洛阳县作》);左思“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陆机“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飞飚”(擬古诗》)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  相似文献   

5.
“芙蓉国里尽朝晖”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文选德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又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贯南北,故简称“湘”。全省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是中国的东南腹地。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历史上有“湖广熟...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向来解说不一。有的说两岸弯曲倒影多,造成明灭现象;有的说看去若明若暗。为什么会若明若暗呢?我以为这是写九月水涸季节,愚溪水在左右参错凹凸不平的石板河床上流过,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五蠢》中“鲧禹决渎”一句,自古至今,未得确解。今不揣愚陋,试作索解如下。谬误不当处,尚祈海内外方家不吝赐教。 现今各种《韩非子》注本与选本,有的对此未作解说,有的将“鲧禹决渎”理解为“鲧和禹疏通河道”。他们还特别强调:“韩非把鲧列入‘圣人’之列,说他是治水有功的人”。“韩非认为鲧也疏通过河道,所以说鲧、禹决渎”。 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懂古文辞例、望文生义而作的误解。因为韩非在这里虽说“鲧禹决渎”,其实际意义却只相当于“禹决渎”,这“鲧”字只是行文时的连及之词,我们决不能把它理解为实有其  相似文献   

8.
有句苗族谚语说:“穷汉无粮①,苗家无王”(Khed yos ab mix,langx,ghad nesab mix wangx)这似乎是盖棺之论了。可是,在苗族民间文学中,关于“苗王”的故事和诗歌还不少。笔者搜集整理,先后发表的,就有《阿秀王》、《独戈王》、《百鸟衣杜王》和《娥扎与召觉诗娜》(叙事诗)等。这些故事和诗歌里的主人公,最后都作皇帝,民间称他们为“苗王”。  相似文献   

9.
"芙蓉国里尽朝晖"——源自毛泽东同志的《答友人》,原意是指湖南(芙蓉国)到处充满着生机。这首词已经有几十年了,可是在如今的美容界,同样有着"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景象,这就是南京朝晖美容连锁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释“彭咸”     
屈原在《离骚》中两次提到“彭咸”:“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王逸《楚辞章句》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自王逸注后,历代学者多从王逸说,虽也有学者对此说表示怀疑,但多语焉不详。钱杲之《离骚集传》说:“彭咸未闻。”戴震《屈原赋注》称彭咸“书阙不可考矣”,“一说即《论语》所称老彭”。俞樾《俞楼杂纂》二四《读楚辞》认为“彭咸即彭铿,铿咸双声字。”闻一多《离骚解诂》补充道:“铿咸不只双声,元音亦同,惟韵尾略异耳。”姜亮夫《楚辞今绎讲  相似文献   

11.
缓称“儒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称“儒商”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柯秉刚时下,“儒商”一词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但何谓“儒商”,解释不一,在《经济日报》发表的一些文章中,就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认为儒商是指依据儒家学说指导经商活动者,其伦理价值的核心是以义治商;有的则说“儒商”是指较高层次...  相似文献   

12.
“听”、“闻”作动词时,在表示听觉对外界声音的接受上,意义很相似。然而,它们无论古今,大都不能通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常用词部分,对“听”、“闻”的解释和辨析,可谓集先人字词典说之大成。该书一九六三年版1133页上写道:“听是一般的听,闻是听见,意义不同。闻与听的关系等于见与视的关系,所以《礼记大学》说,心不在焉,视而不听,听而不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画的传统思想观念历来是“人与自然 ,玄同彼我 ,冥于大通”(《绘事微言·画有自然》)。这种见解均出自支配中国人思想二千年之久的儒、道两家。孟子说 :“万物皆备于我” ,“上下与天地同流”(《尽心上》) ,又说 :“吾与日月参光 ,吾与天地为常。”(《在宥》)庄子则说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又云 :“人与天 ,一也。”(《齐物论》)这正是传统书画家们所崇倡的“天人合一”。自古鉴赏家曾将中国绘事的优劣分为五品 :“自然者为上品之上 ,神者为上品之中 ,妙者为上品之下 ,精者为中品之上 ,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立此五等 ,以…  相似文献   

14.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名联。对于“风”字的释义,许多注家感到棘手,他们或是回避不作注,或是解释不正确。如胡云翼《宋词选》:“说风尽,也就表明唱的回数太多了”,把“风”字解释为扇子扇起来的风。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说“是指悠扬宛转的歌声在其中回荡的空气”。歌声停了,风或空气也歌尽了,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都讨论过“俭”与“奢”的问题。大体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黜奢崇俭”,一是主张“反俭尚奢”。《尚书·大禹谟》曰:“克勤于民,克俭于家”。《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说法。孔子欣赏“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信条,主张“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孟子说:“贤王必恭俭”,(《孟子滕文公》)老子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同志,在青少年时代就牢固树立了“为中华腾飞世界”、“为中华之崛起”的目标,因而发奋苦读,孜孜不倦,并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一九一○年春天,十二岁的周恩来同志随伯父到东北,先后在铁岭银冈书院和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在学校里,他读了很多象《革命军》、《警世钟》、《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和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及《苏报》一类的书报。民族危机,山河破碎,人民苦难,政府腐败的现状,激发他树立了改革社会的志向。有一次,东关模范学校校长在课堂上问学生们为什么读书,学生们有的说为光宗耀祖,有的说为升官发财,有的说为知书达礼。当问到周恩来时,他慷慨作答:“为了中华之崛起!”由于周恩来的南方口音,校长没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坚定而平静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与众不同的回答,表明了周恩来同志从小就有非常明确而宏伟远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本文拟就《矛盾论》中所包含的“系统论”思想作初步的探讨。首先,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提出了“矛盾多方”的概念。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从事中国革命的人,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毛泽东同志还说:“研究事物发展过  相似文献   

18.
“水浒气”     
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限于篇幅,此处“三国气”存而不论。何谓“水浒气”?在相当程度上说,乃霸气、盗气、匪气、流氓气也。《水浒传》中恶霸形形色色,祝家庄庄主、西门庆、蒋门神之流,虽童稚亦耳熟能详;桃花山、二龙山等山大王,分明是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为害一方之强盗;混江龙李俊、船伙儿张横辈,则是驾着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动辄将客商扔进水里喂鱼的水上土匪;而花花太岁高衙内、没毛大虫牛二之流氓行径,同样令人  相似文献   

19.
《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常頞接着李冰修筑的僰青衣道,从僰道(宜宾)将道路往南延伸,经朱提(昭通)汉阳、(威宁)修到味县(曲靖)终止。“五尺道”就是指的这条道。《史记》司马贞《索隐》说:“谓栈道广五尺。”《汉书》颜师古《注》说:“其处险阨,故道才五尺。”这就是“五尺道”名称的由来。唐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引李泰《括地志》说:“五尺道在郎州。”郎州是唐贞观年间改南宁州所置,在今天的曲靖,说明“五尺道”的终点站在曲靖。《辞海》五尺道条目是这样说的,五尺道为“古道路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  相似文献   

20.
李逸 《时事报告》2010,(3):46-47
今年年初,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更名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随后,《征收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拆迁”一词被取消,具体条款里代之以“搬迁”。意见稿中出现了房屋征收必须在7项“公共利益”下进行的说法,并提出了若干项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