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字有多种含义,谈及“风”,人们一般会联想到自然界空气流动的风,是自然界空气流动的“风”字,可以组成许多优美的词汇,如风月、风色、风情、风力、风雷、风暴、风驰电掣、风起云涌、风凋雨顺等等。  相似文献   

2.
释“彭咸”     
屈原在《离骚》中两次提到“彭咸”:“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王逸《楚辞章句》注:“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自王逸注后,历代学者多从王逸说,虽也有学者对此说表示怀疑,但多语焉不详。钱杲之《离骚集传》说:“彭咸未闻。”戴震《屈原赋注》称彭咸“书阙不可考矣”,“一说即《论语》所称老彭”。俞樾《俞楼杂纂》二四《读楚辞》认为“彭咸即彭铿,铿咸双声字。”闻一多《离骚解诂》补充道:“铿咸不只双声,元音亦同,惟韵尾略异耳。”姜亮夫《楚辞今绎讲  相似文献   

3.
“‘皇’和‘王’古为辉煌、光明之意。”《诗·小雅·渐渐之石笺》“皇,王也”。分开来说,“‘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这是《古辞辨》中的第一条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有3条解释:1.盛大。2.君主。3.姓。《康熙字典》古体“皇”字有5种写法,如果我们不看皇字的原形,对这5个字根本就不认识。而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皇”字。周,毛公鼎、颂鼎上的“皇”字,上部像甲骨文的“日”,有三竖,下部是一个“土”字。从字形上看,像太阳的光芒照耀大地,这也许就是王凤阳先生说的“‘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的来由。  相似文献   

4.
论周公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孔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要略》说:有周公之遗风,而儒者之学兴。孔子开宗立派,首创儒家学说,寻根溯源,乃植本奠基于周公。因此,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伦理思想方面,则更可以寻索出他们源流贯通的脉络来。 要探讨周公的伦理思想,应从“德”字入手。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德”字的解释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已,谓身心所自得也”。周公是一个伟大的政  相似文献   

5.
上限为古赵,下限为当今,我对邯郸人性格描述为:崇文,尚武,包容,刚烈。苍颉造字,独独为“邯郸”留下一个份额,说明邯郸人该有文化。“邯郸”二字何解?《汉书·地理志》注云:“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加邑云。”又《后汉书·光武纪》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秦代即置邯  相似文献   

6.
《诗经》风·雅·颂新论●庄严一一个“老课题”的“新诠释”正如《诗经直解》的作者陈子展所说:“两千多年来,治《诗经》者不乏大家、名家,其数量之多,又远不止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①但对风、雅、颂的诠释,基本上未超出“二重性”的理论框架。也就是一方面从内...  相似文献   

7.
文言虚词“何”的用法,新版《词源》是这样说的:“一、代词。1、什么。2、谁。3、哪里。二、副词。多么。”除代词和副词两种用法外,我们发现作语助词也是“何”的一种主要用法。查《助字辨略》(清、刘淇),发现有“夫何,发语辞也”的说法。并且,闻一多、余冠英两先生及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学作品选本甚至有“何,语助,今字作啊”(闻一多语)之类的注解。这表明,“何”字的语助词用法早已引起了前辈们的注  相似文献   

8.
释“憲”     
“”字的金文初文为上下结构,尚无后出形体中的部件“心”。“”字的金文初文为会意字,其字形义为观察用于执行法令的锐器之状。《说文》“,敏也”的解释非“”的本义所在,而“从心目,害省声”的形体分析亦不确。  相似文献   

9.
也说“潇洒”季明志目前有一个词儿很流行,这就是“潇洒”。常听人说“要活得满洒些”。究竟何谓潇洒?笔者查《辞源》.《辞海》等,满洒一词,大体上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清高脱俗,如李白《王右军》:“右军不清真,萧洒在风尘”。杜甫《饮中八仙歌》:“宗之潇洒美少年...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第16期刊载了《社会主义史中的几个“第一”》,材料摘自华中师范学院的《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1980年第2期。读后感到有些条目不准确。现在仅就《社会科学研究参考密料》摘载的十三条中,提出若干辨正,同原编者商榷。 (一)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原编者说:1847年6月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根据是《马恩选集》第1卷第731页注89和《列宁选集》第1卷第786页注47。查两个注,注中都沒有说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而是说,同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马恩全集》“第四卷说明”中也说“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爭取建立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多次讲过,同盟“是一个秘密  相似文献   

11.
“听”、“闻”作动词时,在表示听觉对外界声音的接受上,意义很相似。然而,它们无论古今,大都不能通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常用词部分,对“听”、“闻”的解释和辨析,可谓集先人字词典说之大成。该书一九六三年版1133页上写道:“听是一般的听,闻是听见,意义不同。闻与听的关系等于见与视的关系,所以《礼记大学》说,心不在焉,视而不听,听而不闻”。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新郑市委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三字歌》读本,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学习,在全市兴起了学习热潮。 新郑市委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文化层次较低,理解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多次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从事宣传、党史研究、文化工作的同志,编写了《“三个代表”三字歌》。该书  相似文献   

13.
警惕“厌学风”再度席卷校园杨九迎1992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商热”来势凶猛,“厌学”也如一股席卷校园的旋风,迷漫着整个大学校园。“风声、雨声、不闻读书声;歌声、舞声、又加叫卖声。”形象地反映了大学校园里那极不协同的厌学、逃学、及至退学的现...  相似文献   

14.
王连峰 《青年论坛》2004,(1):128-129
曹丕《典论·论文》中说 :“徐干时有齐气 ,然粲之匹也”。《文选》李善注认为 :言齐俗文体舒缓 ,而徐干亦有斯累。这个解释显得不够全面。本文通过对徐干现存辞赋和齐地的民俗特征、魏晋时代文学审美品质转变的考察 ,认为《典论·论文》中的“齐气”在形式上是指虚夸藻饰的言辞 ,其精神实质则是缺乏真实强烈的感情。《典论·论文》对“齐气”的负面评价 ,显示了建安时期从汉大赋向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称湖南为“芙蓉国”,始于五代诗人谭用之。他在《秋夜遇雨宿湘江》中写道:“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薛荔村。”不过,这个雅号在上千年中都没有为一般人所接受,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毛主席在《答友人》一诗中写下“芙蓉国里尽朝晖”之句以后,才迅速流传开来。至于这“芙蓉”到底指的是什么花,那答案就很不一致了:有的说是水芙蓉,即荷花;有的说是木芙蓉,辞书上也都是两说并存。  相似文献   

16.
吕先义 《今日浙江》2006,(12):61-61
借助戏曲小说可知,旧时官府的大堂上,时常见到挂着“公正廉明”“、明察秋毫”之类的匾额,其中无不包含一个“明”字。这个“明”其实就是“明察”的意思。何为“明察”?据《说文》解释“:察”者,细审也。《辞海》释为明白清楚地考察评审。可见,即使在旧时的官府,也将“明察”列为对官吏的普遍要求,甚至是作为取信于民的一种手段。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明察是处理各种矛盾的基本前提。大而言之,治国安邦要明察,只有明察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顺乎民心的大政方针;治军打仗要明察,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法官审案要明察,才…  相似文献   

17.
费倩倩 《群众》2022,(24):71-71
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的意见》强调,“对风腐一体问题深挖细查,健全风腐同查的工作机制”。强调“风腐同查”,是针对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同源同根、一体同生本质特征作出的科学决策,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有力纠治由风及腐、有风变腐突出问题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对屈原《国殇》中“车错毂兮短兵接”句,《楚辞集注》释云:“言戎车相迫,轮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剑以相接击也。”从王逸、洪兴祖、蒋骥等古代注家以至现代的各家注本,大体上都采取这种解释。现代的注本不少更明确地释为敌我两军进入“近战”、“肉搏战”。“短兵相接”这一成语,也就是从这一诗句派生出来。千百年来,似乎这一解释已不庸置疑。然而,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却是大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析“慎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民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2,15(3):46-46,88
诠释“慎独”一词,一般以《礼记·中庸》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曰:“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闲居,即独居、独处。所谓慎独,就是指在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之处,也要做到谨慎有德。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朱熹曾注云:“隐,暗处也。微,细事也”《四书集注》。朱子之注,或容有疑。“隐”指暗处不谬,但以“细事”释此处之“微”则不甚确当。古书中的“微”字,既可用以指称“细小”,如慎微之“微”,又可包涵“隐匿”之意。据《左传·哀公十六年》:“白…  相似文献   

20.
屈原《离骚》中的“三求女”一章,注家聚讼纷纷,争论焦点是“无女”及下女宓妃、佚女、二姚这些美人究竟比什么,三求女的用意何在。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四说。(1)女比忠贤、同志,求女比求贤、求同志说。汉人王逸以为“女以喻贤”,宓妃比“隐士”,佚女、二姚比“贤士”,三求女的动机是“视天下贤人,将持玉帛而聘遗,与之俱事君也”。(《楚辞章句》)其后,唐人《文选》五臣注,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钱杲之《离骚集传》等均依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