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生活是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将人的精神生活理解为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思维活动,从而使精神生活变成了抽象的逻辑思辨。马克思认为精神生活是在人的物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生活对人的物质生产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不仅为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帮助,而且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是人类生活质量的最高境界。千年发展目标从一系列简单而又有效的指标入手.呼吁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角度来设计我们的发展路径,并且以人为本,不断增强人民改善自己生活的能力,以使更多的人民有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论“让人民更有尊严地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也是人本执政理念的应有之义。,从历史发展、现实环境、未来要求和国际经验来看,实现人的尊严生活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尊严”内涵着平等的人格和政治参与、发展的目的性以及自我发展等内容,人有尊严地生活应该奠定在物质和思想基础、社会公正、民权以及社会保障五个方面上。建构收入分配运行机制、社会公正机制、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人权机制以及自我实现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尊严生活。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幸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玉 《前沿》2011,(5):56-59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规定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幸福观。在幸福观的视阈中,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追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指向,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幸福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奋斗目标,现代公民的荣耀与幸福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诉求。明确地把以人为本的幸福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指向,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所具有的理论力量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在生活中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和方法论;是对世界近现代历史和现实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今现实的自觉把握;作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的前沿命题,它尤其是对中国人民现实生活之社会主义价值的发现、呼唤、建构和检验。社会主义研究必须要面向生活,要努力建设生活中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李泽春 《人大论坛》2011,(12):57-58,F0003
文化凝结着历史,文化歼拓着未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改善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全会高瞻远瞩,提出了推动文化人发展大繁荣,建设礼会主义文化强陶的宏伟目标,吹响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冲锋号  相似文献   

7.
人的实践创造了并不断地在创造着人的生活世界,也只有在人的生活廿界里,实践活动才能合乎人有意义的生存。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离开了人的生活世界,实践只能称之为活动,因为并不是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只有合乎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才能成为实践活动。因此,也只有在生活世界的视域内理解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实践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九亿多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强调必须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提出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的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城市化建设,并提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已有几年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我国的立法工作已经从过去的以制定构建为主,进人了重在修改完善的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立法工作的新形势,地方立法如何确定取向,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机关后勤人思想意识的转变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30年的实践,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回顾30年来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无疑是中国人民在精神观念发生的剧变。  相似文献   

11.
探讨     
《政协天地》2011,(7):45-45
有—种生活叫政治 在当代社会,人的社会性、人的政治性,已经与任何一个人的自然属性联系在一起了。一个人的政治生活质量决定其全部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一个社会的成员之政治生活的普遍质量如何,将决定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程度。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桑玉成著文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的社会生活异化的批判。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解读,应将共产主义定位为人类的生活观。共产主义确立了人的类生活的理念和人的社会化生活方式。共产主义的类生活的态度是对人异化的生活态度的批判。共产主义的人的社会化生活方式是对商品经济条件下物化的生活方式的否定性超越。  相似文献   

13.
在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回顾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变迁,有很多令人难忘和喜人的成就,从开放前的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贫困,到现在的物质极大丰富,三十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总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实践的结果。改革开放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郑杰 《长白学刊》2007,(1):30-31
关照人的生活是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定和命运,哲学研究无法回避人和人的生活意义问题。人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存在,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过程。生活对人而言不仅有一个本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还有一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人正是通过劳动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有意义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理想生活”、“可能生活”。真实的人生便是力求超越现实、完善自身,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宏 《淮海论坛》2007,(2):47-47
图书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我国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必然给图书馆职工的价值取向带来新的变化。所以必须强化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物质与精神是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一个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生活:另一个方面是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需要的,但是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形态亦出现了新样式、新格局、新品质。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很多从未遇到的问题困扰着人们。然而,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这种生活变化就是: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了,更有奔头了,更有动力了。借助“动力”这个比喻,可以说,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变化的表象背后有着强大的生活动力。作为社会发展的社会心理资源,生活动力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社会心态的风貌。那么,当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人类所生活的现代文明的社会,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地球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增加了生活情趣,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过去,人们常说,秀才不出门,知晓天下事,只不过是形容一个人的才学而已。而现在这一天不是真的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19.
城区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深刻认识城区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的特征,增强城区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建设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对于实现城区政治生活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党组织独立性,指的是党的工作在融人经济生活中有别于其他组织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独立性的内涵是指,通过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在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在企业经济生活中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党的意识、责任意识,为促进企业经济工作快速发展,促进创建和谐的企业内部环境,促进创建和谐社会作出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