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性问题是近几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一经确证之后理论研究似乎就处于相对停滞状态。通过探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兴起的缘由以及研究现状,整体研究的现实指向是为马克思主义正本清源,还原完整的、足本的、原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以确证理论本身的整体性为起点,并从整体性为视角阐发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及其组成部分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秦宣 《理论视野》2010,(3):9-13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建设内容上,要注意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从建设主体上,要协调处理好各种建设力量的关系,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整体性的研究与建设力量;从建设平台上,要注意协调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网络媒体之间的关系,着力搭建整体建设的平台;从管理机制上,要协调处理好各管理部门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3.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机构成的历史的整体,所以对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资本主义进行研究需要整体性的研究范式。而对资本主义整体的考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式。马克思主义在考察资本主义的内容上涵盖整体,在方法上凸显整体。根据马克思主义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对金融危机爆发后的资本主义进行研究,需要对金融危机的原因的整体性、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的整体性以及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整体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书关于"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出如何在"整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含义、本质特性、理论内容以及理解路径的设计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大而全"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说,它是关于以人为本的"人的解放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也即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批判性、文化性和学术性的基础,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要以实践性为落脚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故应放弃和清除那种被学科视界所分隔的理论布局和内容设计,在一体化视界中使之合逻辑性、合思想性.为此提出五种理解路径:恩想史理解、概念理解、本质内涵理解、理论功能理解和"具体的总体"理解.  相似文献   

5.
国内近几年来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学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派精彩纷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两种传统的理解,一种理解是指一个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各门学科的体系化;另一种理解是指一种整体性精神,即马克思主义在整体上具有革命的、批判的和人道的精神,这一整体性的精神规定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周红 《学理论》2009,(19):217-218
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倡导的用总体性(整体性)视野看问题的研究方法,即以整体统领部分,并注重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方法。将总体性教学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实践,不断的强调本门课的中心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其本内涵及组成部分,不仅有着理论上的可能性,更有着实践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重申方法与方法整合——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方彬 《学理论》2009,(10):11-13
还原性研究方法与整体性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论,两种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各具优势,也都存在先天的缺陷。对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改变两种研究方法的二元对峙状态,从而形成研究马克恩主义的新方法一融贯论研究方法,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化与拓展的方法论前提。融贯论研究方法由于实现了对还原性研究方法与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扬弃与整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优势。  相似文献   

8.
位旭方 《学理论》2010,(19):66-67
自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日趋增多,学者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含义、体现、意义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整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重点阐述的内容,是他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经历了从形式的整体到历史的整体再到革命的整体的深化过程。其主要特征有:整体性是具体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整体性是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乌托邦情怀与关怀人的统一。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资本逻辑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生成和推进的根源,它衍生了马克思理论的总体构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正是基于以上的观察和认识,资本逻辑批判成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应该从理论内容、奋斗目标和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整体性教学,要转变观念、树立整体性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学习和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7)
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构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社会风险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遵循。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视角下,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下的"渐整体性",社会在分工的形式下各领域逐渐连为一个整体。社会中的人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人与社会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人与社会的整体性下表现出了社会风险的连锁性和全面影响性的特征,对于风险的治理要发挥人民的总体性对社会进行全域治理,并要进一步提高国家总体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哲学研究问题的基本环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考察试着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方法。通过考察马克思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的初始关系、问题演进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的确定直至问题解决等三个基本环节的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过程是以马克思与传统世界的观念决裂开始直至马克思的死亡为结束的以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为主旨的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人类哲学。  相似文献   

14.
蓝强  薛雪 《学理论》2012,(30):49-50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完整性和发展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我们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坚持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及学科的整体性四个层次,集中表现为"四个内在统一":在基本内容上,它是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在发展进程中,它是历史发展的内在统一;在学科建设上,它是六个二级学科的内在统一;在逻辑结构上,它是研究方法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5.
刘晓宇  刘长君 《学理论》2015,(1):22-23,37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与发展的160多年里,其理论和实践已经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但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依然存在,这充分说明了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艰巨性,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在"超学科"上研究与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这对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教学的具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书君 《学理论》2010,(24):267-268
整体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基本理念,必须以整体性的观点和方法实现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再由教学体系向教学方法的转化。《概论》课教学特别强调采用问题教学法总揽教学内容的整体性,采用比较教学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采用导读教学法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采用角色教学法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中的重要地位,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理应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核心内容加以重视。这是构建强有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学术集成创新的关键,并以此带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教师理论素养的整体性提升。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9)
柯尔施这一初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在其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总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总体性即整体性与完整性。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表现在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上,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上,以及对于有关社会革命方面的认识上。在作者看来,柯尔施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通过关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完整性的相关研究,对于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因此,通过对于柯尔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完整性的分析,以期对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赵秀娥 《党政论坛》2013,(17):10-12
国内近几年来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学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派精彩纷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两种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5)
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经过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和继承者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一直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多偏向于将其分解成为不同的学科,分别对其研究,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整体性的研究。分门别类地进行探索虽然能够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分支领域,但却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本质。从整体性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我们彻底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