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学 《精神文明导刊》2006,(2):30-31,34
2005年暑假期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委托中西部20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西部开发助学工程”2004级受助大学生开展暑期活动。有关各地从受助学生成长实际需要出发,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项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于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使受助大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社会,增强了历史使命感、报国责任感、成才紧迫感,收到了扶贫更扶志,帮困叉帮心的良好效果,受到受助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2.
田磊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71-174
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与大学的和谐发展休戚相关。建设和谐大学,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应该主要着眼于大学中一些特殊群体。这其中,一个最典型的群体就是民族高等院校中的“受助少数民族大学生”。研究和探讨促进民族高校受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途径,可以完善民族高校现存的资助体系、帮扶体系、关爱体系等,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东有一个“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用于救助那些贫困生完成学业.并希望那些受到救助的学生们毕业后能还回受助款,用以资助更多的学生。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自1997年设立开始,每年由设立人出资100万元.  相似文献   

4.
猪肉涨价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们的大问题并不是感恩"欠发达"问题,而是慈善事业本身"欠发达"的问题。不久前,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受助无感恩",被取消了继续受助资格。这事恰好嵌在我国《慈善法》列入立法计划的消息发布之际,颇受公众关注。从中我看到了多重遗憾。"受助无感恩"让我体会到的遗憾软一点,"取消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汉某高校受助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两者之间呈相关性。研究发现,受助贫困大学生总体感恩意识是积极正向的,女生的感恩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的感恩水平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受助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农村家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城镇家庭学生;感恩意识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可对高校受助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进一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莫华 《人民公安》2007,(20):14-18
从湖北大学生不感恩被取消受助资格、山西患脑瘤的小姑娘接受捐助违反承诺将剩余善款卷走,再到本案这起特殊的官司,怎样用法律规范捐助行为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黄志鸿 《中国民政》2011,(10):58-58
江西省景德镇市通过构筑帮扶工程三项措施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参与关爱行动的良好氛围。一是组织“流浪儿童之家”。在市救助管理站的基础上,建立受助未成年人教育培训中心,邀请大学生志愿者、“五老”等定期为流浪儿童作法制辅导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8.
王军 《当代广西》2012,(4):64-64
随着习酒公司的不断发展,“习酒·我的大学”主题公益助学活动规模也在逐年扩大,10万、60万、200万、1000万……截止到2011年度.已资助贫困大学生1000余人.公益足迹遍及贵州、重庆、云南、广西、四川、河南等地,受助学生遍及近百所知名高校。  相似文献   

9.
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由于对资助者态度冷漠,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名言,深得民心。所以,当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未能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受助无感恩",被取消了继续受助资格.这事恰好嵌在我国《慈善法》列入立法计划的消息发布之际,颇受公众关注.  相似文献   

11.
借鉴生态学中生态位相关理论,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种有益的建议,即提出大学生就业生态位的概念,从生态位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运用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理论可以解释现实中大学生就业过程的相关问题和现象。对于大学生就业生态位分析模型的构建,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准确地找到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位置,并且可供高校相关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冯文静  苗春霞 《前沿》2013,(20):184-185
本文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工作原则,建立以“意志坚定、能力提高”为核心的资助育人新模式,为受助学生搭建公平、公正、励志的精神平台,将人文关怀、精神鼓励、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渗透到资助工作中去,最终使受助大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善人格,自立、自强、自尊,拥有较强应变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有意识促进自我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慈善第一。何处寻找慈善"理想国"?中国式慈善面临现实困境。这种困境是捐助者与受助者双方共有的,近期的新闻就有不少:湖北5名大学生被指"缺乏感恩意识",社会反响强烈;北大受助研究生段霖夏中途退学  相似文献   

14.
<正>近期,"襄樊贫困生不知感恩被取消受助资格"事件颇受人们关注。据《楚天都市报》日前报道,"襄樊5名贫困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  相似文献   

15.
以华中地区五所高校的本科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感知及其所获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社会支持与就业压力的关系。数据显示,这当中存在结构性差异,最重要的结构性差异体现在因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的差异(包括家庭户籍性质与家庭经济条件)而导致的大学生在就业压力感知和所获社会支持上的差异,并且这种状况日益呈现固化的趋势,这使得农村大学生或贫穷家庭的大学生感受到更大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段学森  赵庚 《人民论坛》2013,(7):220-221
近几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如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建设高效、实用的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以激励青年创业?在课题组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梳理了天津市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进一步优化创业支持体系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或意识形态,在我国产生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不仅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影响大学生树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还影响大学生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试图从理论层面、宣传层面、教育层面和实践层面四个维度提出综合防治的对策来化解和防范。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民政》2010,(6):I0003-I0003
2009年9月18日,韶关在浈江区启明广场举行“福彩百万公益金助千名学子”资助金发放仪式暨文艺演出。广东省民政厅副厅长饶美奕、省妇联助理巡视员张丽玲、韶关市委副书记林耀明、副市长张志才等省市领导、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浈江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资助金发放仪式,为受助学生颁发了助学金,并勉励受助学生把社会各界的关爱化为学习的动力,在逆境中奋进,  相似文献   

19.
文嘉 《青年探索》2012,(1):64-69
对大学生群体就业意愿及其就业择业的行为分析,应包括专业选择、继续升学意向、基层工作意向等多个方面。根据调查,广东大学生就业观念比较理性、切实,但当前“求职难”和企业招聘难的矛盾依然普遍存在。相关行政部门应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特性,制定和完善相关就业促进与优惠政策,培育公平就业的市场,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庞艳桃 《理论月刊》2010,(7):186-188
通过对现行资助政策体系的考察及大学生受助意愿的调研,探讨了资助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挑战,获得了有关大学生受助意愿的第一手调查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在适度资助、组合资助、资助育人的原则指导下,实施"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联动互补"的资助模式,提出了有效资助的技术路径、方法及加强资助效能分析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