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推进"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的诉求在于,通过渐进方式分阶段实现南盟一体化目标、服务于"邻国第一"政策,以重塑地区影响力、平衡国内地区发展与资源配置以及构建以印度为主导的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目前,"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但受基础设施条件、满足投资需求的能力、相关国家的政局稳定性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孟不印尼"合作的地区环境并不理想,其未来成效也有待观察。中国致力于推动与南亚发展战略对接,但信任不足限制了彼此倡议对接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由于印度在南亚的地缘位置和综合国力远胜于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在冷战时期选择与美国联盟与印度对抗,印度与原苏联结盟,印巴对抗成为美苏争霸在南亚的表现形式,巴美、印苏两组力量的较量决定了印巴对抗与冲突的性质和前景。冷战结束后,印巴对抗发生了明显不利于巴基斯坦的变化,但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再次使两国在核对抗上达到大致平衡,因而略显倾斜的南亚总体战略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印度“亚太化”和美国对印巴定位变化促使印巴对抗逐渐超出南亚地缘范围,是印巴对抗成为亚太主要安全关注议题之一的内外力量。  相似文献   

3.
陈利君 《亚非纵横》2012,(2):44-51,60,62
2011年,尽管南亚的热度不及中东北非、南海等问题,但仍然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年里,南亚主要国家政局基本保持稳定,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大国外交、地区外交活跃,但通货膨胀严重、社会发展滞后。反恐不仅未给南亚带来和平与稳定的社会环境,反而给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社会安全局势增添了许多问题。2012年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大背景下,南亚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可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4年的南亚,政治、经济出现少有的好景象:政权过渡平稳;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合作加强;恐怖活动减弱。但这种安定繁荣的基础又还不稳固:尼泊尔内战硝烟又起;斯里兰卡和平进程持续僵局;地区的贫困和印巴脆弱的和平进程使区域合作处于较低水平和不稳定状态。一、江山多有易主,政权过渡平稳2004年是南亚的“大选年”。印度、斯里兰卡和阿富汗举行了大选,巴基斯坦和尼泊尔更换了总理。无论是民选还是替换,各国政权过渡都比较平稳,政局没有出现大的动荡。(一)印度辛格政府走出“短命”厄运。5月的印度大选有两个出人意料:一是选前被普遍看好的印度…  相似文献   

5.
黄莺 《国际资料信息》2005,(8):22-27,16
与中东、南亚一些长期遭受恐怖活动折磨的地区相比,东南亚恐怖活动并不“十分严重”。但2002年印尼巴厘岛爆炸案后,东南亚面临的恐怖威胁急剧增加。一方面,国际恐怖主义的兴起、国内政局的动荡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二战后该地区长期存在的分离主义运动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控制力的减弱也使一些国家的恐怖活动无法得到遏制和清除。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大国关系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国际格局形成了互动效应。本文以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冷战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美俄中三国在南亚问题上政策的异同,展望这一地区大国关系的互动前景以及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1年大多数南亚国家政局基本保持稳定,大国外交活跃,印度日益重视与区域外大国发展全面的合作关系,其他南亚国家在重视与印度交往的同时,积极拓展与区域外国家关系。在经济领域,2011年的南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预期。  相似文献   

8.
2005年的南亚,大国政局基本稳定,部分小国局势动荡;印度崛起态势明显,印巴关系整体趋缓;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总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美、日、俄等大国对南亚的关注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9.
南亚形势的回顾与展望马加力1996年,南亚形势持续动荡,各国政局普遍不稳,经济改革困难重重,地区安全形势恶化,出现了新的热点问题。各国对华关系普遍改善,我在南亚的影响力有所上升。一在过去的一年中,综观南亚地区形势,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一)...  相似文献   

10.
南亚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而印度,从独立之日起,就一直未能彻底摆脱贫困的阴影。一、缪尔达尔的分析关于印度贫困的研究,除了印度国内之外,最出色的恐怕要数缪尔达尔的《亚洲的戏剧:一些国家贫穷的研究》(1968年),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覆盖了包括印度在内的11个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情况,详细地分析了这些国家贫困的成因及脱贫之路径。先看看缪氏的分析,再考察印度的缓贫努力,两者对照,则印度缓贫努力之得失,庶可得矣。南亚国家的贫困成因,缪氏归为六种:(1)产出与收入。生产力水平低,从而导致国民生产总…  相似文献   

11.
在南亚舞台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无可争辩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印巴关系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南亚安全环境的好坏。然而,对巴基斯坦来说,1947年印巴分治固然是巴基斯坦的胜利,但分治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地区力量的结构性失衡,特别是1971年印度成功地肢解巴基斯坦后,印巴力量对比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2.
冷战的结束,东西方对抗的消失打破了长期存在于南亚地区的巴美和印苏对抗的战略格局。苏联的解体和苏军撤出阿富汗使巴基斯坦失去了它在美国西亚战略中的地缘政治优势。美国开始调整它的南亚政策,在加快步伐改善与印度关系的同时拉开与巴基斯坦的距离,使巴长期借助美国抗衡地区大国印度以及遏制印度在南亚称雄的外交政策受到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民选的巴基斯坦谢里夫政府在力求稳定国内局势、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务实地调整对外  相似文献   

13.
与中东、南亚一些长期遭受恐怖活动折磨的地区相比,东南亚恐怖活动并不“十分严重”。但2002年印尼巴厘岛爆炸案后,东南亚面临的恐怖威胁急剧增加。一方面,国际恐怖主义的兴起、国内政局的动荡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二战后该地区长期存在的分离主义运动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控制力的减弱也使一些国家的恐怖活动无法得到遏制和清除。虽然“9·11”事件后,东南亚国家便积极合作反恐,且内容不断扩展,程度不断加深,但效果并不理想。东南亚主要恐怖组织的核心力量并未遭受重创,仍有策划和实施“大案”的能力,它们的势力范围还在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4.
吴永年 《东南亚》2009,(3):74-79
印度民族的矛盾和问题复杂尖锐,不仅影响了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影响了与南亚诸国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印度民族问题着手,深入探讨其与南亚诸国的关系。通过它不仅了解印度崛起道路上的艰难,也使我们懂得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0月,印度与阿富汗两国领导人签署《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这标志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正式建立。在战略伙伴关系协议下,印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安全领域的密切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升,这将对地区经济与安全等产生复杂影响。印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景广阔,但也面临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6.
任飞 《东南亚》2010,(3):43-46
独立以来,印度核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民用到军用的发展历程,其中追求大国地位是其一贯追求的战略目标,稳定国内政局是其核政策调整的推动力量,而"民用"在印度核政策演变过程中则始终扮演重要角色。当前印度核政策的特点表现为:强调不首先使用、强调不扩散、强调"三位一体"、强调军民结合。未来印度仍将致力于不断加强战略核力量建设。此外,在政局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核战略在印度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将会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政局危机:背景及其影响陈继东印度高达政府执政仅10个月即被迫辞职,其背景值得分析;古吉拉尔重组新政府使政局危机暂时平息,但仅7个月后又被迫下台,其影响极为深远,应予关注。一、印度政局的第一次危机1997年3月30日,印度国大党宣布撤消对高达政府...  相似文献   

18.
印度面临着严重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失衡、用水效率低下、水污染等严重危机。印方的应对措施包括大量抽取地下水,积极推动"内河联网计划",改革管理机制,执行节水增效计划等,但其成效与执行力度仍远远不够,症结则在于水资源由地方管理导致的"公地悲剧"。印度的水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中长期前景也不容乐观。水危机及其应对方式将成为印度综合国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将直接影响南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印度与以色列两国因军事和安全方面的相互需求,迅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印以关系符合美国的南亚战略安排,对俄罗斯的南亚战略,以及巴基斯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作为复杂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单元,印以两国合作的前途并不乐观,美国的南亚战略、印美合作本身,以及伊印关系、印度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印度国内政治等因素都构成了印度与以色列关系进一步深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印度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理念是:印度应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的制定,保持在全球治理中的战略自主性;全球治理必须尊重国家主权;南亚应成为全球治理的重点地区。秉持这些理念,印度参与了许多领域的全球治理,并做出一定贡献。但印度在全球治理中仍面临目标与能力之间存在落差、话语权较弱、全球治理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周边国家疑惧等挑战,这些挑战限制了印度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