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热词     
《时事报告》2007,(1):8-9
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了政治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人们将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称之为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政治早已是一种国际现象。民众通过互联网,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参政议政,已是常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公众通过上网的方式参政议政,也日益普遍。  相似文献   

2.
网络,触角日益延伸。网民,数量逐渐膨胀。短短几年间,中国的网民规模已成为世界之最,达到4亿之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长大”。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改变了政治生态,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  相似文献   

3.
人们将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称为“互联网政治”也有人称之为“网络政治”。2007年6月21日《北京日报》发表专访中央党校沈宝祥等教授的文章《互联网政治: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方式》。沈宝祥认为,所谓互联网政治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既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便利,推动了以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为特征的经济文化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但也因此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从网络政治学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成了网络政治谣言的滋生地和传播平台。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和扩散不仅会改变民众的政治立场,还会造成社会动荡,影响国家政治稳定、国家形象与社会公信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谣言的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要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惩处机制、坚持信息的透明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网络建设、加强公民的媒介素养和政治素养、加强自媒体行业的自律等五个方面来治理网络政治谣言。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政治传播媒介,它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社会生活.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即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它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向着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通过分析当前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的内涵、特点和影响因素,指出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参与的区别,进而探...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0,(8):89-89
刘明在《长自学刊》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扩大了传统媒介对受众影响的力度,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改变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同时也改变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满足民众政治参与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长白学刊》2010,(1):48-5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扩大了传统媒介对受众影响的力度。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改变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同时也改变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生态环境。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满足民众政治参与的愿望,必定比在非信息时代要有更高的要求,要有更强的利益分析与整合能力,对于政策运作和实施效果的反映也必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预见性。因此,加快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政治生态环境,对于更好地保持当代社会的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崭新的政治参与方式,正日益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重要手段,互联网逐渐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工具,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治参与的模式和结构。在充分认识与肯定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和社会功能之时,也不能回避它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为民众提供了表达利益、权利诉求的渠道,加强了民众和政府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但由于数字鸿沟、互联网自身缺陷、参与者主客体局限性的存在,也出现了诸多的无序的、非理性的网络行为。促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民主政治发展不可回避的课题。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兴起与背景  相似文献   

10.
正舆情,可以理解为反映民意的信息,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相对舆情,更具自由性,来源更直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影响力日趋增强,虽然对政府和社会多个层面的考验加大,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传统方式难以获取的有效信息。在我们关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引导舆论方向、稳定民心民意的  相似文献   

11.
郭鹏 《前沿》2014,(15):30-33
包括网络反腐在内,网络政治参与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非制度化是现阶段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最大陷阱,一旦应对不力将给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带来消极影响。民众相对较低的政治参与能力、数字鸿沟造成的网民结构失衡、参与过程中的群体极化倾向,是制约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的三方面主要因素。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应注重增加网络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创新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网络民意表达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大众媒介,网络媒体的影响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了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层面,其中甚至包括决策这一长期为政治精英所主导、普通民众较少直接参与的领域。这表明,虽然参与网络讨论受不同地域经济等因素影响,但客观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试图通过互联网表达其自身对政治、经济及社会问题上的诉求或看法。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1,(10):I0003-I0003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政治领域带来的新问题促成了互联网政治研究的兴起。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封闭的政治空间。一方面,公民对网络可能带来的政治参与机会有着强烈的期待,互联网正在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空间;另一方面,国家权力机关和各级政府部门也在试图通过网络了解“民意”.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敏 《前沿》2010,(23):24-28
互联网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构成了一种双重影响。一方面,互联网的应用使民众政治参与需求得到释放,社会主义权力监督得到加强,行政效能的提高和民主化再造成为可能,公民社会也因为互联网的使用而变得强大。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也可能造成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削弱,境外分离势力不法利用互联网危害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过激的网络民主主义也会对国家外交活动形成一定的不当干扰。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政治参与,一方面彰显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和公民社会建设的进步,另一方面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消极征兆也同样会削弱政治参与的正当性,当前网络原教旨主义的消极征兆表现得尤为明显。网络原教旨主义存在的主因是参与主体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认知困境而造成的。要消除网络原教旨主义征兆,应通过增强民众对现有政治制度的认知、培养成熟的意见领袖队伍、对网络原教旨主义思潮和话语及时予以回击等措施,提高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能力,减少盲从性和无序性,真正以负责任的公民自治主体的身份参与到网络政治中来。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公民参与探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是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变,这一改变已经渗入到政治领域引起政治环境的革命性变革。互联网在极大地促进了公民参与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网络监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有机结合,是网络政治的重要功能之一。网络监督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在表达切身利益、反映自身诉求、关注社会热点的过程中,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行为。网络监督作为信息时代媒体监督的新形式,具有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巨大优势。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方式的多元性和监督过程的公开性是网络监督的独有特征。网络监督有利于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网络时代的兴起,不仅改变着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政治生活方式。上海"钓鱼事件"、湖北"邓玉娇事件"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事件都是人们以互联网作为政治参与的平台,通过网络获取社会信息,又通过网络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褒贬评议,并发表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也给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带来深层次的挑战。主要表现为:网络社会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众价值观念的多样化,造成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网络政治参与的"膨胀"易引发民众对现行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网络在加大监督的同时也消蚀着党的形象和威信。要在网络社会中维护和提升党的政治权威需要做到:规范网络秩序,营造网络自律环境;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上理论阵地建设;畅通网络民意渠道,尊重民意;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中国也不例外。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影响力必将不断扩大。网络应成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新领域。江泽民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指出了借助网络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作用,并要求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网络是人们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的平台。网络的强大功能,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也引起了人们思想交流的新变化。同时在其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大量不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