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较为频繁。为了降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冲击力度,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采取提前告知的策略;政策操作呈现"高频率、小幅度"的特点;为了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对不同存款机构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从政策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的适时调整,对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资产价格和物价水平都发挥着积极的调控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将存款准备金政策培育为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工具之一,并对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2.
两会开幕前的3天,央行再次宣布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加上两次降息间的一次降准,这是央行在三个月内第三次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央行称,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求索》2011,(2):14-16
本文引入货币政策转向虚拟变量,通过对2004年7月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货币供给以及货币政策的目标变量的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在加强,存款准备金对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作用较小,危机中货币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其有效性程度不高,长期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因此,应当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降低存款准备金影响时滞,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8,(1):55-55
2007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当年12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2007年内第六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此次加息属于“非对称加息”,即存贷款利率调整有所不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黄瑞玲 《群众》2011,(6):43-44
在遭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中国经济借助一揽子政策强劲反弹,但也面临经济增速回落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困境。为协调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方面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三率”齐动,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将对江苏经济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要避免经济波动是当前中央为宏观经济调控定下的基调。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也要遵循这一基调。前期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有四种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再贴现率/再贷款利率、窗口指导。  相似文献   

7.
知识窗     
《群众》1994,(3)
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对利率所采取的管制和调节措施,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和信贷资金间接调控的手段之一,是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政策主要包括如下两个内  相似文献   

8.
新闻闪回     
《观察与思考》2007,(24):10-11
央行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7年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20余年历史新高。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此次上调是央行今年以来第10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9.
唐云松  梁田 《求索》2014,(2):108-113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系统研究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分析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税收政策对房价的脉冲响应是先正向后负向的响应,利率政策对房价的响应是正向响应,而土地购置面积政策是负向响应;税收政策的影响贡献率相对较小,货币政策对商品房成交量的影响最大,土地政策对房价影响效果相对显著。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提高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冯冰  李亮 《求索》2010,(8):17-19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来,政策制定者常把货币政策作为稳定产量、减少通货膨胀的首选政策。然而,货币政策只有和一定经济社会条件相结合才会起作用,那么,联系经济社会条件,实施货币政策就是一理性选择。由于不同经济变量受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迟滞,于是,在经济结构约束条件下设定最优工具值,央行如何选择合适货币政策动态优化工具,以促使货币政策收益最大化将成为央行"预期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预期对货币政策选择的影响,并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分析了考虑预期的IS曲线和菲利普斯拓展曲线对货币政策选择的作用机制,并就相关经济含义进行了解释,得出了若干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性之一,货币政策的行业效应往往使得总量货币政策对不同经济主体或产业产生差异化影响。本文基于2001~2013年的月度数据,利用G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22个行业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及从业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显著的行业非对称性,各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差异较大,并且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对同一行业的各方面影响不尽相同,行业资产规模以及从业人数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冲击更为敏感,而行业营业收入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7,(5):52-54
新华社7月20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06%提高到3.33%: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57%提高到6.84%。同时,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实施银行加息。  相似文献   

13.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次降息无论从时点和实质性的利率市场化推进上都超过了市场的普遍预期,凸显了政府在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改革调结构的决心,政策底性质明显,将继续对冲经济内忧外患下快速下滑的风险;而股市在利率下行环境下相对吸引力进一步上升,配置价值将缓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内需不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的总需求结构,直接成因是金融机构存贷差额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中央银行应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过剩的流动性。但从长期的角度看,唯有进行综合改革,从源头上控制流动性的过快增长,才是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数字     
0.25个百分点 央行10月19日晚间宣布,自10月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我国金融市场的贷款周转速度明显加快。我们的当务之急 ,是将央行的工作重心由主要借助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和存款准备制度三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国内宏观经济运行转移到关注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上来。为不同目标制定不同政策 ,并具体研究政策间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9,(1):52-53
2008年12月22日,央行宣布,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08年9月份以来连续第五次降低利率,第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央行双率罕见幅度下调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也分别下调1个到2个百分点。其中,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调整力度之重,为央行近年货币政策调控历史上所罕见。——中国社科院金融专家易宪容:此次货币政策大幅度的调整,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全球发达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时对经济形势的一种应对,体现出政府力促经济发展的态度和决心。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开始我国遇到了通货紧缩现象 ,虽然中央银行适时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 ,但经济运行速度增幅趋缓 ,物价仍然持续低迷 ,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因而有必要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临的障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国家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 ,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货币的目标。国家或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称之为政策工具 ,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经济的扩张、投资的急剧扩大 ,我国的经济总体是在高通货膨胀的轨…  相似文献   

20.
预期管理对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经济行为主体获得的信息分为消息、"惊喜"和噪声三类,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考察了货币政策信息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货币政策信息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消息冲击与"惊喜"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本一致,但消息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相对较大;(2)噪声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消息冲击、"惊喜"冲击相反,并相对较小。货币政策信息不同构成成分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忽略货币政策信息构成将无法科学考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同时,在货币政策实践中,重视预期形成的作用,进行预期管理引导政策预期,货币政策当局信守承诺,有助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