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玲 《湖湘论坛》2002,15(6):15-16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不仅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且首创了唯物主义地解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先河,科学地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世界历史”思想。首先,马克思指出,世界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力的普遍发展。马克思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清 《前沿》2014,(19):66-67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文献,重温《序言》,可以看到其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精当概括,是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篇经典文献。《序言》系统阐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3.
人的本质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永恒探讨的话题。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的人,从社会实践出发,系统地探讨了人的本质内涵,形成了科学的人本观。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形成,经历了早期的"自我意识"人本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类本质"人本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的"社会关系总和"人本观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人的需要"人本观的长期逻辑演变。从文本学的角度系统梳理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逻辑进程,对于我们当今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杨曦 《求索》2008,(10):104-106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有着全新的理论立场和出发点的,而“推广应用论”作为一种主观逻辑是不能科学地说明唯物史观的创立的。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来看,“推广应用论”的逻辑也曾是被黑格尔、马克思所“使用”,但随着唯物史观的发展,这种逻辑最终又被否定了。因而,它并不是唯物主义实现哲学变革的思想理路。本文通过黑格尔哲学演变成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演进理路,揭示了“推广应用论”的理论困境,说明“推广应用论”在解释唯物主义哲学问题上的局限性,从而为唯物史观“正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莱茵报》期间的政治斗争实践活动,使马克思看到了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对利益的进一步探索使他从“理性的天国”中“回到人间”,来到了“科学的人口处”,并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自觉清算与批判,实现了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转变,并最终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雷勇 《前沿》2008,(9):26-29
费尔巴哈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不仅重塑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而且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本主义哲学。它超越了近代西方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对立。它从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拯救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本主义传统,对宗教的批判显示出其独特的个性。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文中简称《提纲》)由于实践的契入而成为马克思实现超越费尔巴哈哲学的主要标志。马克思的《提纲》是在工人革命运动与批判旧哲学的历史背景下生成的,因而其自身蕴含着深刻的实践性。新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以及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提纲》展现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它们从三重视维反映着马克思的实践观向度。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改革进入攻坚、社会全面转型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考量《提纲》中马克思的实践观,对于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必然性,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扬弃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对人本之人与人本之本、对存在论意义上之人本与价值论意义上之人本在认识和侧重上的异同。他从主张意识的人和人的精神自由转向关注受世俗社会束缚的人和人的解放。此后,他从异化之维确立了人的理想化本质,最后又转向实践之维并确立了人的社会本质。以人的社会本质为中心,并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形成了独到的人本思想。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人本之人主要指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人本之本则指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到社会发展实践中,他的人本思想又表现为社会的发展依靠人、为了人。  相似文献   

9.
在晚年的总结性巨著《唯物主义历史观》中,考茨基透过达尔文主义和实证主义等理论的透视镜,通过与经济决定论的辨识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内涵,而这些实际上回答的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继续走入当代的问题。考茨基在通俗化、体系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不过他思想中的达尔文主义和实证主义等倾向,严重影响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翻译和转述,也造成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范式的分化,为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形态向多维的次生形态的转变提供较为关键性的助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世界观,先后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自我意识哲学、从自我意识哲学到现实人道主义、从现实人道主义到"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从"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到唯物史观等四次转变,形成了理想主义、自我意识哲学、现实人道主义、"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等五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有着显性的人道主义和隐性的唯物主义双重逻辑,显性的人道主义先后经历了"政治的"人道主义、"社会的"人道主义和"历史的"人道主义三次阐发,隐性的唯物主义也相应经历了"政治的"唯物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三次阐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现实的人"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考察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提出了人的类本质、类特性、类活动等具有哲学人类学性质的范畴,把唯物史观引进人类学,从而形成其具有唯物主义哲学人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历史的、理论的证明1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历史的证明马克思、恩格斯从创立唯物史观起 ,到他们成熟时期以至晚年的论著中 ,在有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论述中 ,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这便是科学的、唯物主义的人本观。为了证明这一点 ,让我们用编年叙事的方法 ,看看历史的事实 :马克思在 184 3年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告诉我们 ,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 ,就是国家 ,社会。马克思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 ,在社会主义的人看来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就是在这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思维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史上理论创新的典范。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实现由黑格尔的以目的联系为基础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向以因果联系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转变,是整个思维创新的关键。马克思通过对人类的对象化活动的研究,创立唯物主义的主客体辩证法,实现了方法论的根本性突破。运用主客体辩证法这一理论武器,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形成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范畴,科学地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联系。  相似文献   

14.
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往哲学的突破在于康德以"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方式实现了"人为自然立法"的"主体论转向",把过去"主体归结到客体解释"转变到"客体归结于主体解释",形成了新的哲学坐标。这一转变经费希特到黑格尔,构成了德国哲学在近现代发展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的德国传统包括了对这个转变的批判继承,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理论的新构造,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关涉此。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研究及其观点不是什么囿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而是马克思哲学本身所包含的"主体"这个出发点的需要和体现。但马克思的"主体"范畴已经超越了康德和黑格尔,即已经是"现实的个人"意义上的规定。正是基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和实现为"现实的个人"这个历史前提和出发点的提出,才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必须从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出发,深入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论转向"的扬弃的梳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四)《论犹太人问题》 1843—1844年,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并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公开批判。马克思认为,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也是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1844年初,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批判鲍威尔在犹太人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思想演进的轨迹——从自我意识哲学到实践唯物主义,向我们昭示了青年马克思不断超越自我的思想历程,又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研究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变的内在动力与逻辑,我们可以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本质特征作出某种符合哲学史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马克思接受黑格尔的学说是经过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的,从美学思想的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从启蒙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黑格尔的转变过程,崇尚理性精神的现实需要,使马克思逐渐抛弃了自己过去推崇的理想原则,靠向了黑格尔。在《博士论文》、《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反映了马克思早期美学思想的文稿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手稿》、《提纲》、《形态》,这三个文本以不同的方式阐述了共同的思想主题——作为马克思哲学核心的实践唯物主义。《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秘密诞生地,是穿着费尔巴哈外衣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误解的澄明,是脱去费尔巴哈外衣的《手稿》;《形态》是对前两者比较系统、全面的深化,标志着成熟形态的马克思哲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平民化的经典——解读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自从被创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一种张力和开放性,以致人们对其提出了多种解读模式。国内外关于唯物史观的解读主要有客体化、本体论的传统教科书的解读模式,人本学实践观解读模式和交往理论。解读是特定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水平上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受时代局限而出现某种不足和误读。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之所以会存在多种解读模式,也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前后存在着主导逻辑的转换以及由此带来的核心范式内涵的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深入研究,马尔库塞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既是一种实践基础上的哲学批判理论,又是一种劳动基础上的感性本体论。这种从《手稿》出发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路,其合理之处在于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维度和人本维度,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忽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维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