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炜琳 《学理论》2012,(18):187-188
在汉语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时,中国文化必然对英语教学产生影响。学语言就是为了交流,我们在学习英语以及它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同时,应该也能用英语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汉语环境和中国文化不是英语教学的累赘,反而是我们的独特财富,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中国文化对英语教学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郑宇 《学理论》2011,(12):329-330
如何把握和理解与本民族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惑。文化导向性英语教学模式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和表象,强调重新审视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使学生在中外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入与吸收英语语言文化,努力掌握目标语的文化体系,并以此来认知和阐释同一个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3.
许方华 《学理论》2009,(29):165-165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语言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关注文化的习得性。文化的习得性基于不同语言习惯之间的差异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基于文化习得性的英语教学必须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4.
马海逵 《学理论》2009,(17):229-230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内部的文化支撑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密切相连,自身文化与第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知识的缺乏往往阻碍着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背景文化教育的培养刻不容缓。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教育的内容,在初级英语教学中培养背景文化的原因分析以及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教学实践来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传授不可忽视.只有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探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导入>从外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导入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讨论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导入的内容、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给学生适时适量介绍英美国家文化、英语众多变体文化及合理处置本土与异域文化的关系,引起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注意,帮助学生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使用语言,从容应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人们逐渐意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育由此被摆到了重要位置上。但是,我们应当知道正是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传承和延续。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脱离特定文化背景和内涵的语言。因此,要让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学习文化,必须要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都蕴涵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简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文化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海峰 《学理论》2012,(35):223-224
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挑战和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文化知识的认知和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开设文化课程,普遍提高文化素养能力,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有些不切合实际。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一些文化知识是一条可操作的、切合实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赵星星 《学理论》2010,(16):236-237
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忽略文化知识的渗透,背离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宗旨。概述了高校英语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三方面论述了通过英语教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语言习得者处于目的语国家中往往会遇到语言外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因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交流中,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因此,要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必须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的内容应注重交际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张筱 《学理论》2012,(10):14-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中国当前的大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集中反映和贯穿着后现代精神的西方大众文化的传播,它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文化载体。当前应当把握机会,加强主流文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利用大众文化,改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关注实际民生问题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传统学术资源,与西学知识进行“比附”,论证“中西相通”或“西学中源”,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思想界认识西学的重要途径。以先秦诸子为核心的“子学”从一开始便充当了“中西比附”的依据和资料来源。士人通过“以子证西”,一方面认识了部分西学知识,维护了对“中学”的自信和坚守,但另一方面也因此阻碍了对西学的学习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程荣尧 《学理论》2009,(5):162-163
大学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提升师生员工整体素质,培育精神文化;以学生为中心,提升育人文化;规范师生行为,强化制度文化;创造优美环境,营造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就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推进高校科学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廉政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亚文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工作圈是当前亚文化集结聚合的三个主要领域。在廉政建设中,它从深层次制约和支配个体的行为和社会活动,对廉政文化或者起着某种补充、强化作用,或者起着干扰甚至消解作用。调和亚文化与廉政文化之间的冲突,东西方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路径,但“和而不同”是应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6.
打造高校廉洁课堂,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廉洁高校的重要保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要把廉洁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常抓不懈,自觉把廉洁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廉洁课堂的打造,营造鲜明的高校廉政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清廉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化观做了批判性的考察和分析,认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化观有两个显的特征:一是反科学主义;二是非理性主义。其偏颇之处在于:一方面,把科学狭隘地归结为“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另一方面,片面地强调以“人”为本,并将人精神简单地等同于艺术精神。其结果是人为地大大加剧了科学与人精神的分离和对立。  相似文献   

18.
高校廉洁文化传播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廉洁文化传播要素包括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传播环境五个方面。高校廉洁文化传播机理主要体现在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等语境的动态运动中,应坚持将高校廉洁文化传播视为开放性系统,构建开放性、双向对称型的新型高校廉洁文化传播模式,力争使高校廉洁文化传播效用得到最大发挥。同时要注重将高校廉洁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教育以及全社会廉洁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廉洁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崇廉尚廉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双语教学是教学语言形式的"双语"与教学内容目标"双语"的统一。但是,我国西方哲学课程双语教学却面临着教会学生让西方哲学"说外语"还是"说汉语"的两难选择。该难题的破解,不能单独从强调教学语言媒介的双语性质或教学目标的双语性质入手,而是必须从二者的内在统一关系入手,教会学生把让西方哲学"说外语"与"说汉语"之间的关系理解为手段与目的内在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利玛窦对西学东渐和东学西进的贡献 ,论述了他作为西方汉学奠基人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关于海外汉学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