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积极感悟.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些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物的态度.笔者曾经历过军旅的磨练,经受过党校熔炉的锤炼,现如今作为一名公务员,深感身强不算强,心强抵万金.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6,(9):73-74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与周围的人常常格格不入、关系紧张。人家说一,他偏说二,在人际关系上总是别别扭扭、疙疙瘩瘩。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敌对心态。敌对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消极心态。其目的在于在心理上给他人造成有害结果,使对方蒙受痛苦和不快。这是一种心理缺陷。这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与个人的性格有关,与成长过程中不和谐的家庭或社会人际关系有关,也与我们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付传  林爽 《世纪桥》2013,(14):84-85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心态以及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公仆之心、宽容之心和平常之心必将对公众和社会产生具有正能量的辐射效应。公务员所承载的多重角色、自身的能力状况以及组织氛围等因素,均成为制约公务员心理和谐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培育公务员的职业精神、学习意识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氛围入手探讨公务员心理和谐的建设路径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和谐心态: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和谐心态的内涵及其时代特点所谓和谐心态,就是人们在认识、体验、把握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积极、理性、宽容、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机制。具体表现有三:其一,个体身心健康,能够理性地对待社会差别及其它困难,并想方设法去克服,努力实现人自身全面自由发展;其二,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融洽相处、互促共进,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良性互动的机制;其三,整个社会心态健康向上,充满活力,“和而不同”成为社会心态的主导基调。我们所倡导和追求的和谐心态,既具有符合人类社会规律的普遍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相似文献   

5.
于钦读 《奋斗》2007,(5):39-4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在构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中,必须重视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心理和谐,行为才能和谐.社会也才能和谐。所以《决定》要求,“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6.
刘东  丁青 《前线》2015,(3):36-38
幸福源于价值的满足,也源于心态的积极与健康。社会心态是社会变革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广义的社会心态包含社会的价值取向。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精神驱动力。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仅在心理层面有利于消解各种不良的社会情绪,也在政治、法律和道德等层面站在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高点。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其心态和谐与否,事关整个社会和谐心态的形成,事关和谐大业的顺利推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不断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更要加强自身修养,改善不良心态,以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带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付传  林爽 《世纪桥》2013,(10):84-85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心态以及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公仆之心、宽容之心和平常之心必将对公众和社会产生具有正能量的辐射效应。公务员所承载的多重角色、自身的能力状况以及组织氛围等因素,均成为制约公务员心理和谐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培育公务员的职业精神、学习意识以及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氛围入手探讨公务员心理和谐的建设路径问题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时期人们心理矛盾的主要表现 改革是一场极其深刻广泛的革命。它在迅速改变我国社会面貌的同时,也不可遏止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陈旧的心态,给人们的心理结构注入新质。但是,这种对人们心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奋斗》2007,(11):61-61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大处讲,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小处说.有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团体的和谐等等,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对于个人来说,这些都是外部的和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和谐,即人的心理和谐.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其他和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助,心理和谐则主要靠“自力更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青年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心态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青年群体以积极社会心态存在的同时,空虚浮躁的社会心理、焦虑和追新求奇的生活态度、弱势心理强化、价值观的扭曲、人际关系的冷漠等消极的社会心态也普遍存在。所以,了解新媒体时代青年社会心态的特点和现状,为准确分析现状成因及对青年不良社会心态的正确引导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实现身心和谐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主要针对个人而言,体现着人的内在需求合理与外在诉求适度的一致,是作为人的物质存在的身体与精神存在的心灵和谐统一、良性互动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身心和谐既要强化人的内在修养和培育积极平和的心态,又要通过社会的利益协调和心理教育机制加以引导,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当一个国家处在社会转型期,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而且人们的心理问题也大量凸显。目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面对急剧的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需要积极推进心理疏导机构建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5.
驼鸟心态 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不过现在有说法认为这其实是种误解)。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12,(6):44-44
驼鸟心态 遇到危险时,鸵鸟会把头埋入草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就是安全(不过现在有说法认为这其实是种误解)。后来,心理学家将这种消极的心态称之为“鸵鸟心态”。“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要是由人和自然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要载体.和谐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就是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指导人正确行为和表现的思想基础,社会心理整体是否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社会和政府要倡导积极和谐的社会心理,营造心理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保 《求实》2007,(2):87-88
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基础,具有体验性、包容性、相对性。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有利于提高人的健康素质,推进人际和谐,构建社会和谐。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就要认真学习和谐文化,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心态,大力弘扬文明道德风尚,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不同层次社会意识的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关联。良好的社会心理状态是促进和维系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力量。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调控社会心理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培育和保持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心态;二是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平衡社会心理关系;三是提升社会成员价值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态失衡是心理失衡的一种持续性表现.一般来说,很多人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都有过程度不同的心态失衡经历.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个性差异,其心态失衡的具体状况也会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