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010年4月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全国房地产市场急剧降温,房价开始回落。但与此同时,房租价格开始迅速上涨,一些大城市的涨幅超过30%。我们认为,本轮房租上涨有季节性波动、房价上涨滞后效应影响和投机炒作等因素,但非典型性流动性宽松引起的通胀预期是根本原因。房租上涨可能向中小城市传播,中国政府应当加快政策调整,避免出现经济滞涨。  相似文献   

2.
<正>房价与房租呈现一致性持续上涨态势,高房价、高房租导致一线城市人才流失、抑制居民消费、降低社会幸福度、扩大贫富差距、影响其他产业发展、放大金融风险,影响一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代房租成为包括官员在内的广大城镇居民以及社会、朝廷的一件大事,是宋代社会的"新常态"。减免房租、压制房租上涨成为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举措,适应了城市化历史潮流的需要。在业主和租户的利益冲突中,宋政府立场并不站在房产主一边,而是站在弱势群体租户一边,主要维护的是中小商人、作坊主、城市贫民和流动人口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正在房租上涨等问题的讨论上,长租公寓企业和中介机构似乎成为了"罪魁祸首"。市场指责的焦点在于,此类房源上涨,是否是由这些机构引起的。同时如何破解高租金,也成为大家热议的内容。客观看此次部分城市租金上涨的事件,我们认为,长租公寓机构并不是引起相关城市租金上涨的最根本原因。因为大城市长租公寓项目的占比也就是5%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林丰 《时事报告》2011,(4):46-47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表示:租金的调控也是房价调控的一部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有责任来重视这项调控工作。政府不但调控房价,还将调控房租,这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因为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国内部分城市房屋租金呈现出大幅上涨的态势,让许多租房者都感到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6.
周琼 《人民公安》2014,(8):23-23
<正>我国自清末民初以来,大城市就开始出现住宅问题。其中又以住房短缺、房租高涨、房屋租赁关系混乱最为突出。八年抗战,更是让这一问题雪上加霜。1932年12月1日出版的《中央日报》曾用"突飞猛进"和"一日千里之势"来描述当时广州房租的上涨,一间房的租金在5年之内翻了3倍,房租占到生活开支的近三分之一。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曾出台了多条法律法规,意在对出租屋管理进行规范,化解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观察与思考》2008,(6):10-11
3月1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统计,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春节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2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保持农村上涨超过城市,食品上涨超过非食品,消费品上涨超过服务价格三大特点。在统计的八大类商品中,继续维持五类上涨、三类下降的格局。统计显示,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其中,城市上涨8.590,农村上涨9.2%;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1月份上涨2.6%。  相似文献   

8.
去年12月,台湾麦当劳 公司一口气关闭在台湾 的15家分店。该公司称,全球经济不景气,零售业、连锁店都必须评估开店成本。关店的主要原因在于年年上涨的房租侵蚀利润。例如麦当劳前两年忍痛关闭在台北忠孝东路那家在台湾最大的店面,也是因为房租涨价。  相似文献   

9.
心安是福     
在我的生活经历中,留下几次租房住的苦乐印记,其中一次在北京租房的故事让我难以忘却。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与爱人一同去一处平房集中的地方,想租一间房,暂时住一段时间。转了半天,才找到一处待出租的平房,可一看房子,我们为难了,那是两间房,由于房子里面拆了隔墙只能住一家。房左右两侧都是门,按房主说的价,两间房月租金800元,我心想,自己是临时住,只有一间就够了,租两间太浪费了。我们把自己的意思向房主说明。房主是热心肠的人,他说:你们可以先住在里面,过几日我在两间房中间打上隔墙不就行了。于是我就先交了一个月房租400元就搬进去住了…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印发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政报》2010,(6):11-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印发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近期部分城市房价、地价又出现过快上涨势头,投机性购房再度活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实现城市住宅商品化,要与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 我国城市住宅商品化,可考虑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从现在起至工资改革、物价体系改革全面展开以前,将房租的“暗补”变为“明补”,进行住宅“明补”出售和“明补”出租。搞“小区配套”。 第二阶段:结合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资改革和物价体系改革,把房租纳入工资范围,取消房租补贴,按商品原则出售、出租住宅。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下半年,城市房价止跌回升,2013年初,京沪等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加大。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2月下旬,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五条"出台。按照规定,出售自有住房所得均按20%计征个税。加码之重,始料未及。然而,调控房价的举措并未得到公众的认可。相反,有人担忧新增的税赋会转嫁给购房者。这种担忧并非毫无依据,过去10年,几轮房地产调控下来,房价和房租不仅没降下来,反而双双水涨船高。房地产调控为何陷入"越调越涨"的尴尬境地?有什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房地产的权利归属,法律对房屋和土地做了不同的规定。房主对房屋拥有所有权,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房屋建筑有使用寿命,而房屋所有权却无限期;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房主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使用权又是有限期的。于是就出现了无限期的房屋所有权和有限期的土地使用权之间的矛盾。按现有法律规定,住宅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以70年为限,那么,70年土地使用权到期以后,土地怎么办?房子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刘上 《小康》2014,(9):66-67
8月,全国楼市成交环比微幅回暖。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本月,其监测的42个主要城市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上涨1.5%,同比下降13.25%。今年前8个月,主要城市累计成交总量虽低于去年同期15%,但仍高于2012年4%。环比来看,26个城市上涨,宁波和杭州本月政策因素影响最大,上涨幅度均超过60%,其中宁波上涨64.92%,杭州上涨62.42%;兰州降幅最大,为49.14%。同比来看,28个城市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长沙,同比下降55.1%;涨幅最大的是汕头,同比上涨69.92%。  相似文献   

16.
李蕾 《淮海论坛》2009,(2):15-17
一、日本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与崩溃 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泡沫经济.接踵而至的崩溃带来了恶劣的后果。日本的股价与城市实际地产价格似日本六大主要城市的地产价格衡量1在1985—1989年底大致上涨了3倍.但是同期的批发物价指数却一直长期保持低且平稳的下降趋势。尽管有许多的因素导致股价与地产价格的迅速上涨.但是理论界一致认同的观点是日本市场上经历的是一场典型的资产价格泡沫。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以下简称国发10号文件)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以下简称国发10号文件)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买房子才是根本,只有房价下来了房租才能便宜,不可能说在房价不变甚至飘升的情况下,房租反而会跌落,因为房租与房价几乎是同步扯动。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7月22日在一次高层论坛上表示,国家应调整目前鼓励全民买房的政策导向,引导城镇居民健康合理消费,倡导中低收入家庭租房住。束克欣称,目前美国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是68%,英国是56%,欧洲其他国家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大约在30%到50%之间,而我国目前城市住房产权自有率是82%左右。(7月23日《深圳商报》)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12日至18日,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30个城市中,28个城市的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其中,北京成交面积环比上涨44.47%,成交均价环比上涨17.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