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同利益、共同价值、国际权力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构成要素,审慎处理好其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将有助于顺利、有效地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些重要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与主权国家的核心利益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价值的关系;三是国际权力扩散和东移态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体显然是人类。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在"中国梦"之民族国家价值主体关怀前提下,对价值主体人类形态的认同和高扬,是价值主体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化。中华传统文化悠久高远的"天下主义"人文理念和西方近代以来政治哲学所强调的"命运"旨趣,是理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般方法论资源,前者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导性原则,后者构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性原则,二者结合起来则为"奉天承运"。在中国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中心的情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包含、代表、引领人类共同价值,提升和拓展人类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源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理论的层层揭示,其中"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在个体和共同体之间保持张力;需要破除抽象力量的支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它必须扬弃基于"中心-边缘"不平衡性发展理念而构建的世界贫富两极化的发展格局,把各国共同发展的共同善的伦理性要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共同发展理念只有得到全球治理的内在性拱卫,才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元治理理念与基于共同发展所要求的共同治理,构成共同抵御霸权性治理的非正义性侵蚀的价值基础,唯有如此,人作为"类"属性而非"种"属性的共同体主体际性才会在共同发展与共同治理的视阈下绽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主权国家为基本构成单位的命运共同体。鉴于认同与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天然联系且共享着核心内涵,本文认为,国家集体认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无论处于何种分析层次,认同与共同体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都不会发生改变。考虑到集体认同最终表现在行为层面,若以国家的行为动机作为衡量标准,便可对国家集体认同进行类型辨析,进而能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本文假设"欲望"、"精神"和"理智"是国家的基本行为动机,分别决定着国家对其所属共同体所持的三种集体认同,即功利性认同、规范性认同和类主体认同。这三种集体认同分别决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发展阶段,即利益共同体、规范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呈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成为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人类共同价值通过共商、共治、共建推动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建立,推动着人类共同发展和共同兴盛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理论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种前瞻性理论,更是一种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解决全球性公共问题的科学性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范畴,构建了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原则和实践路径,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他信"向"文化自信"的转变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构建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二者存在一定辩证互动关系。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化解地方性和全球性矛盾的尝试,而且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层面的应用和发挥,是文化自信精髓要义的扩展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着力于改变文化单极主义认知,冲破西方文明冲突理念和强权思维,摆脱以往霸权道义,实现文化多样性和自主性,突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建立互相尊重和平等交流的文化发展新常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本土化实践经验的同时彰显人类共同价值归宿。因此,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参考确立文化自信,即在辨识全球性与地方性二元矛盾前提下,澄明文化的民族性和全球性;在抵御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论的同时,推崇文化平等主义;在去蔽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理的同时,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继承和时代创新,也是回应全球困境、顺应时代发展的中国方案.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的内在一致性.人类命运共同体里的公民是自由人联合体里自由人在当代的具体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独立性认识"为认识基础是自由人联合体以"自由个性认识"为认识基础的创新发展;自由人联合体追求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美好生活向往"是契合时代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正式列为一项重要基本方略并得到了详细阐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具有中国内核的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中国在精神层面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它的提出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人类的共同需求和利益,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体现了时代性与前瞻性的统一;既牢牢根植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当中,又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体现了实践性与理念性的统一;既澄清了价值与价值判断的差别,尊重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包容性,又强调了不同文明间要平等互鉴、共同发展,体现了包容性与共生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数字化时代,这一理念正在以自身逻辑形塑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重构着新的"部落化"现实与未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分歧与共识在数字时代传播的每一次对话中呈现出来。在对外传播实践中,主动讲好自身故事并积极聆听他者诉求,才能感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不同成员既应分享共同的利益,也要尊重不同的文明,以传播为桥梁实现有机联结,达成行动的协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无限生机与未来。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人类社会共生性关系的现实,以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为核心价值,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共同体理论和党的几代领导人国家战略思想。它集统一性、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于一体,以"五位一体"为核心支柱。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它以中国的智慧建构了国际社会关系发展过程中新的交往范式。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价值。“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倡议践行了这一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包涵的全球治理价值及逻辑包括: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中“推己及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道路与智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新时代的共同体精神与软实力体现为自信、包容、开放、平等、团结、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促团结,其对内为民族精神共同体,对外表现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尊重他国文化与政治制度、平等正义、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实现相关国家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准则和全球治理价值。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社会学视野看,中、西方传统村落共同体内部建制都蕴含着共同良善特质。而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传统村落共同体加速瓦解,原本以血缘、地域、情感为纽带的共同体被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打破。由此,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资本逻辑的时代性批判,是揭开人类社会真正共同体本质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把握国内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全新的视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对于这一理念的深刻把握,只有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寻求新旧理论之间的契合和纽带,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来自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愿望,同时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在新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研究中,大多研究聚焦于政府外交,往往忽视了政党在连接国内政治与国际外交中的作用。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相同、理念自洽且功能互促,但在现实中,中国政党外交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交往对象的非稳定性、政党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以当前"一带一路"中的政党外交经验为依托,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传播价值意涵,扩大共识基础;强化顶层设计,理顺各种关系;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交流模式;善用法律手段,维护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共同价值观,以"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基础,超越了冷战价值观"势不两立,你存我亡"的敌对阵营划分;以"多元文明和平共处"为价值理想,摒弃了冷战价值观之"称霸全球"的图谋;以维护和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为价值追求,超越了冷战价值观之单边利益的限囿;以"同心协力、合作共赢"为价值实现方式,超越了冷战价值观的"遏制"、对抗、冲突、"零和博弈"。因此,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提出和确立无疑具有一种思想创新和价值理念革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许耀桐:"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专题内容宏大、气势强劲。或许我们会质疑,普洱市这样一个地区、一个地方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挨得上吗?如果真这样想,那是低估、小看了普洱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价值。现在,有这样一个契机来探讨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站在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抗疫的宏大图景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意蕴得到了立体化、具象化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意蕴更加丰富、利益意蕴全面呈现、责任意蕴充分彰显、发展意蕴愈加明晰。只有不断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意蕴的认知和认同,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走向实践,世界各国才能获得战胜未来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和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青年的发展关系着世界的未来,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青年人责无旁贷。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际,让青年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就要加强新时代青年思想教育,深刻发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思想内涵,传扬中国社会和谐包容的公共价值,树立"全球公民意识"的培养目标,鼓励青年参与国际交流、加快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现全球公平、和谐、正义的新秩序、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