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23,(15):26-27
<正>海洋兴则民族兴,海洋强则国家强。纵观历史,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向海国强、闭海国弱。海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和国家发展实力。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向海而兴,就要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大国崛起有赖于综合国力的上升,而文化实力又是综合国力各构成要素中的核心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国的兴衰.近代以来的德国,先后经历统一后的崛起与二战后的复兴与再统一这两个历史转变过程,并崛起成为当今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强国.近代以来的中国命运多舛,直到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才迅速提升,并成为当今世界第四大强国.尽管中、德之间综合国力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国要特别正视在文化实力方面与德国的巨大差距,借鉴德国成功崛起的经验,努力提升文化实力,尽快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美国建国至二战重要外交政策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随着其实力的增强,在外交政策上经历了孤立主义、门罗主义、门户开放和世界主义(即多边主义)的演变;与此同时,美国也由“孤立主义”者到“西半球警察”,进而演变为“世界警察”。美国成为政治强国的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轴,是基于美国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国力状况,追求以国家利益为主、兼有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同时兼顾国内政治格局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时代潮》2003,(7)
这是一场抛开联合国的战争这是一场非对称性实力的较量这是世界上第一场现场直播的战争9伊战·人道·和平  相似文献   

5.
马波 《前沿》2014,(21):217-220
甲午中13战争奠定了13本在亚洲的强国地位,东亚秩序遭到颠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是多维的。中日战前实力差距较小,但中方在人员素质、思想理念等软实力方面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旧制度的韧性,集团利益的固化,统治阶级缺失时代觉悟,社会没有形成共识等。以史为鉴,新时期践行中国梦,必须坚持改革,珍惜改革,做到社会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与海洋强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有效传播具有中国特色、表达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诉求的海洋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一般认为,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海洋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此,深入挖掘唐宋时期海洋文化的历史基因,考察其依托"海上丝绸之路"传播海洋文化的方式与途径,对于探究中国海洋文化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优化海洋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缩小与世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乃至将我国建设成为21世纪世界海洋强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重视公共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到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演讲,英国学生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他们关心“一个强大的中国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实力?”“中国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强国崛起,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观点在西方比较有代表性。一项民调显示,80%的欧洲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国。  相似文献   

8.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机械时代”的绝唱,美可能进行的“倒萨”战争将成为“信息时代”的经典。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在过去10多年中,不仅精确制导武器、作战飞机、地面装备更新换代,而且不断推陈  相似文献   

9.
朱孝远 《人民论坛》2012,(24):76-77
要和平,不要战争;要秩序,不要紊乱;要丰裕,不要饥饿;要文化,不要愚昧;要美德,不要腐败,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共识和振兴欧洲的纲领在世界历史上,文艺复兴(1350-1650)是欧洲由衰及兴的转折点。完成这一转折的重要前提是文化转型和提倡创新。正因为抓住了"文化强国"这一重  相似文献   

10.
德日两国对待侵略历史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和日本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如今德国和日本都成为世界强国。人们注意到,德、日两国对待法西斯主义和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截然不同。对比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助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防止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及世界性侵略战争的重演。  相似文献   

11.
《春秋》1995,(4)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祸害最大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从根本上说,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妄图用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和称霸世界的产物。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德意日法西斯上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但是战后英法等国强加于德国的《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款,如要德国支付高额赔款、割让东部领土以及军备受到限制等,都是德国所难以接受的。德国不甘心战败,要恢复其大国地位。意大利和日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分赃结果也不满意。随着战后经济实力的迅速加强,要求重新瓜  相似文献   

12.
高敬 《新东方》2005,(5):12-17
—六十多年前的中国正处在一场艰辛而漫长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也处在一个世纪的衰落之后,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之中,而整个世界正处在一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也最残酷的战争中。就在这席卷全球的世界大战中,几位决定战争命运的大国领袖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史称“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这是那种注定要写入历史,并且注  相似文献   

13.
1905强国的狂飙年,是值得认真纪念和反思的一年。当时的中国,在与西方强国冲突和碰撞惨遭重创以后,只能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不对称的国际地位与不平衡的民族心理让中国社会产生剧烈的震荡,因而在1905年出现的罹难、衰变以及殉难,使得20世纪初年的中国历史显得尤其厚重与悲悯。大国并不一定是强国,强国要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100年前的世界文明跑道上,强国把中国甩开了很大的距离。当强国纷纷巩固进步的资产阶级政权时,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政权,由一个老妇统治了44年;当强国不断向“电气时代”巅峰挺进时,中国举国上…  相似文献   

14.
黄炎 《人民公安》2014,(11):58-61
100年后,当我们回首一百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会觉得那是一场愚蠢的战争,特别是对欧洲而言。当时的欧洲,虽然在世界范围内互相进行着殖民地的争夺,新旧强国之间也有不满和嫉妒,但从整体上看,欧洲还算是一个大家庭。  相似文献   

15.
胡波 《时事报告》2013,(10):17-17
强弱是相对而言的,离不开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海洋强国之所以强,至少必须满足两大条件:一是与自身比,实力得到了增强,实现了跨越;二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比,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进入了国际海洋政治的强国俱乐部。在世界海洋国家群体性大发展的背景下,第二个指标显然更有意义。换言之,对外追求一定的海洋权力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理解“正义必胜”的哲学意蕴,要从战争性质、人类大历史观及实现“正义必胜”的条件性和对“胜者正义”批判的角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义必胜”的论述表明了战争性质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胜利的必然性和维护正义的道德性。“正义必胜”是一种大历史观,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表明了正义战争的内在价值、人类的价值取向,赋予了人们以坚定的信念。“正义必胜”并不否定正义战争胜利的曲折性,战争的胜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义的一方也需要实力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在斗争中争取正义,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将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同时,要谨防强者对正义的利用,“赢者通吃”的模式会被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17.
唐娟 《前沿》2024,(1):94-103
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体现了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战略逻辑的辩证统一。基于一定指标筛选出的世界农业强国,既体现出共通的发展要求,反映出某些类似的实现路径,又有基于各国国情、农情的特有实现方式。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既要遵循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体现世界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要基于我国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因此,我国建设农业强国,一方面,要对标世界农业强国的主要指标,找到我国与世界农业强国的主要差距,吸收借鉴其建设经验;另一方面,梳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人多地少的资源现实、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等国情、农情,将世界农业强国的一般方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曾经崛起于世界的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发展一度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成就了几百年来俄罗斯民族的强国主义目标然而,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上,苏联的崛起只是一种"短时段"现象,如果从二战结束后苏联成为世界大国算起,仅40多年,苏联就终结了"超级大国"的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9.
陈计冰 《传承》2012,(13):8-9,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为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我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现实依据,世界发展趋势的大力推动是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和“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失衡是文化强国战略提出的内在动力。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形势,都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100年后,当我们回首一百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会觉得那是一场愚蠢的战争,特别是对欧洲而言。当时的欧洲,虽然在世界范围内互相进行着殖民地的争夺,新旧强国之间也有不满和嫉妒,但从整体上看,欧洲还算是一个大家庭。王室之间的亲戚关系,近百年的欧洲和平盛世,还有各国之间切不断的庞大的经济贸易联系,都值得欧洲人好好珍惜而非主动破坏,战争并非不可避免。然而,战争还是爆发了。这场世界性的大战,起因于欧洲一个偏僻地区的一声枪响。为何本该是和平保障的同盟机制,在这一刻不但没有起到制约纷争的稳定作用,反倒把同盟国家一个个拉进了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