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有哪些丰富内涵、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如何突破,怎样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  相似文献   

2.
雷长青 《传承》2011,(20):44-45
农业现代化对于实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学界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路径存在分歧,原因有很多。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走一条既要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要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黄祖辉  傅琳琳 《求索》2023,(1):132-14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大国,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的重要举措。强国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能自主掌控农业关键技术,既能守住国家农业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食物高水平、高质量的消费需求。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一方面,要从大国小农、人多地少、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禀赋悬殊和集体公有制度的基本国情农情出发,走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强国农业普遍特征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好发展与安全、小农与现代农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农业强国须遵循的有效路径包括:建立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和双层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建构政府、市场、行业组织“三位一体”农业统一大市场;发展强村富民强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带动农业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坚定道路自信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历史逻辑来看,道路自信体现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从实践逻辑来看,道路自信强调的是对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路径的自信;从发展逻辑来看,道路自信着眼的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两步走"战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指引。当前,我国迎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顺利完成新阶段的新任务,有必要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逻辑与思想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从而明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党如何带领中华儿女实现伟大梦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课题。对此,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从国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事业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现实要求。我们党只有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进程中探索出来的崭新道路,蕴含着我国追求和推进现代化的特殊规律,也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了明确的原则要求。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理论逻辑来讲,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观照;从历史逻辑来讲,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肩负使命任务的历史必然;从实践逻辑来讲,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8.
周立 《求索》2023,(1):105-112
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让农业强起来,既要确保国家农业与食物安全,更要牢牢把握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推动中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为研究什么是农业强国、如何建成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农业强国评价指标和主要类型的详细分析,可以明晰农业强国的内涵,并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提炼“大农业”“大安全”“大食政”理念,为建成农业强国找到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党的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工作规律的深刻认知与创新探索,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清晰的逻辑理路和有效的实践路径。坚持人才工作正确政治方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世界人才强国构成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科学内涵的核心要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贯通这一重要论述的三条鲜明逻辑理路。在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推动党的人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实践路径是: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主线,不断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以建设人才强国战略为统领,开创人人尽展其才生动局面;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着力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契机,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王亚华 《求索》2023,(1):113-1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我国新时代新征程的“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农业强国的提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政策导向。农业强国建设需要通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来落实,并且对“五大振兴”提出内在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五大振兴”,要立足国情农情,完善城乡人口互动体制机制和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农业科技能力和强化现代科技支撑,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我国全球农业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与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是与"学习"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体现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学习型政党给予知识的供给和能力的支撑来形成政治智慧;内在逻辑体现在政治文明进程中政治知识化的发展要求;内容逻辑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发展逻辑体现在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价值哲学逻辑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5,(1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三方面的逻辑合法性:理论逻辑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历史逻辑是出于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实践逻辑是源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求。这三个方面的逻辑分析表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 《群众》2014,(4):24-25
<正>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紧紧围绕"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这一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破除体制和观念障碍,大胆探索实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放眼全国,江苏有着独特的"农情":资源禀赋紧缺而农业产出丰  相似文献   

14.
白军飞  谭向勇 《前进》2023,(4):52-56
<正>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山西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立足省情农情,紧扣山西特色,下好农业特色转型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这盘棋,走出一条“特”“优”的山西农业现代化之路。一、科学把握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强国的关系与内涵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指出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科学统一。遵循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内在历史逻辑,正确分析国情,明确现阶段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强国富民,全面引领民族复兴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植根于中国的国情与实践,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机统一,开辟出一条超越西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保障和促进人的自由与发展权利的实现,最终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使其真正成为具有鲜明中国逻辑的国家治理体系,为世界各国现代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治理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首次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历史维度看,自立自强的理念贯穿新中国科技发展史,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上不断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从现实维度看,研发投入的规模与结构深刻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投入结构成为我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现路径;从制度维度看,新型举国体制以其同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优势,成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闫莉 《理论月刊》2014,(1):30-33
"中国梦"的主旨内容和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它的提出符合我国基础国情,契合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凝聚了社会共识,激发了创造活力,具有客观历史必然性。"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为理想与现实、国家与个人、民族与世界的统一,从而得出实现"中国梦"的应然路径,即"把中国梦付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寻找中国梦与中国力量的共同支点"和"把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相融合"。厘清"中国梦"生成的逻辑、精神实质及其实现路径,对于引导民众正确理解中国梦内涵本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与思考》2018,(2):20-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变革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演进,成功把中国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逻辑演进,成功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和“三步走”发展的逻辑演进,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逻辑影响,打破了西方世界所谓的“普世价值”的神话,冲破了发达国家对发展道路的话语权的垄断,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又一伟大创造,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独特的历史逻辑和深远的世界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必须科学把握制度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内在构成要素的逻辑,正确认识制度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保障和条件,系统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从而以制度建设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