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2月2日,“威胁、挑战和改革问题高级别小组”向安南提交了一份题为《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的联合国改革建议报告(简称“名人小组报告”),其中就安理会改革推出A、B两套方案。“名人小组报告”的出台标志着联合国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2005年3月21日,在基本认可该报告的基础上,安南向联大提交了《大自由:实现人人共享的发展、安全和人权》报告(简称“安南报告”)。报告最引人注意的是安南为安理会改革设置了时间表,强烈敦促各国在2005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之前就这一关键问题做出决定。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集团…  相似文献   

2.
简论90年代日本的行政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日本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变迁对传统的行政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以增强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经济结构改革和社会改革 ,要求对弊害颇多的管理机构进行大的改组与重构。第二届桥本内阁厉行改革 ,确立了一个为期 5年的改革计划 ,并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以 1 997年行政改革会议的两份报告《中间报告》和《最终报告》为标志 ,日本行政机构改革进入了具体改革方案的实施与探讨阶段。  相似文献   

3.
一 1993年是克林顿政府企图“重振”美国经济,“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正式运转,日本政府更迭、谋求摆脱经济衰退的一年;美国经济略有起色,日本经济萎迷不振,欧共体经济更加恶化,西方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生产和流通领域问题不少、难以解决,形势相当严峻的一年。 (一)低速增长持续发展。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西方国家1993年的经济增长率仅1.1%,较去年的1.7%还要低。这样,自1990年以来西方经济增长处于很低水平的局面已持续近4年之久,这是战后以来西方经济发展史中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日本结构改革与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进入长期“停滞”之后, “结构改革”成为医治“日本病”的“良方”。不对现有体制进行结构性改革,日本经济就难以走出困境,这已经是日本上下、国内国际的共识。小泉执政以来,亲自担任日本经济改革本部“掌门人”,并把未来2—3年确定为“全力推进经济改革期”,将“结构改革”作为第一“要务”加以推进。日本结构改革进展如何、其主要措施能否挽救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在日本经济走势不乐观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中日经济关系等问题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特别是解决对外经济摩擦问题,积极推行国际协调战略,即《前川报告》和《宫崎报告》提出的以“国际协调发展论”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但事实表明,日本经济的国际协调战略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矛盾——扩大内需的内在局限性和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制约性,所以尽管近年来日本推行国际协调战略,但其国际收支和对外经济摩擦仍在加剧。同时,日本目前存在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和“大日本主义”思想也不利于实现日本经济的国际协调,因而这一战略的推行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日本,自泡沫经济崩溃后的90年代初开始便高喊“改革”,但由于问题多、阻力大、办法少,改革一直难以完成,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或停滞的状态。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出任自民党总裁、内阁首相后,以“改革内阁”的姿态表示决心要进行彻底改革,恢复日本经济昔日的雄风。小泉提出“没有结构改革就没有日本的再生和发展”,强调要打破禁忌冲破阻力进行财政结构改革、行政结构改革和社会结构改革等项改革,通过“痛苦的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最终实现“新世纪维新”的目标,在21世纪要实现符合日本实力的经济增长,建立一个尊重市场规则和社会主义、与自然共生且能安居乐业、开放而对世界有魅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结构调整”是撒哈拉以南非洲 (以下简称“非洲”)国家独立以来的一次大规模经济改革运动 ,它涉及的国家众多 ,占非洲国家的 3/ 4强 ;它延续的时间长 ,横跨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的前期。“结构调整”还是一次十分特殊的经济改革运动 ,其特殊性在于改革的方案和资金由世界银行 (以下简称“世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制定和提供 ,西方国家积极参与 ,出谋划策 ;而改革的主体———非洲国家只是实施了来自外部的改革方案。这场改革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肯定者和否定者兼而有之。我国学术界对此十分关注 ,相继发表了一些…  相似文献   

8.
2014年2月1日,日本防卫研究所正式发布《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3》.这是日本防卫界自201 1年以来发布的第四份该类报告.作为隶属日本防卫省、有着日本兰德公司之称、集研究与教学于一体的防卫思想库翘楚,日本防卫研究所的职责是为日本政府提供防卫政策理论支持,其研究成果能对日本防卫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中日关系紧张之际,探讨《中国安全战略报告》,有助于了解日本防卫界的中国安全观. 一 2011年3月,日本防卫研究所发布了第一版《中国安全战略报告》.①在发刊词中,该研究所明确指出,出版该报告的背景是日本国民对中国军事力量扩大的关心“日益增高”,同时中国军事力量扩大“使周边国家和相关国家感到担忧”;研究的目的是帮助日本“国内外读者理解中国的军事和安全战略,并成为进一步加深讨论的契机”,其中包括“加深日中两国在安全保障领域交流的全契机”.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6日,隶属防卫省的日本最高军事研究机构防卫研究所对外发布了《中国安全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日、中、英三个版本,包括“前言”、“中国的对外姿态”、“活动范围的扩大”、“增强作用的军事外交”、“装备的现代化”、“结束语”及两个专栏八个部分,其中中文版共34页。这是日本首次针对特定国家发布此类报告。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的监督工作是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危机,确保国际金融体系平稳、健康发展。然而,IMF的监督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容、形式、工具、重点随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一、监督方式IMF的监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国别(或“双边”)监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四条款规定,IMF定期与成员国就其经济政策举行磋商(通常每年一次),也称为“第四条”磋商。磋商内容并不限于宏观经济政策,也涉及其他影响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政策,包括劳动力市场、管理以及环境问题的政策。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