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杨新红 《传承》2011,(25):68-69
受不同民族文化影响,各种植物的象征意义就不同,中国植物象征思维方式除了语音谐音外,在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植物的颜色,植物的数量),植物的自然属性(内在属性),植物的社会属性(实用价值)着手来类比某些特定事物的观念及象征意义,以及从环境方面、经济政治方面着手分析植物在中国的发展方面所潜在的文化,试图解析中国植物的真正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类比推理是一种与归纳推理不同的逻辑方式;《易经》的思维方式是类比而不是归纳。类比思维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类比思维是原始思维的遗留。  相似文献   

3.
鲜花常作为友谊、幸福、爱情与和平的象征。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往往以送鲜花的方式表达敬意和礼节。  相似文献   

4.
张澄平 《前沿》2004,(3):93-95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论述不是专门给法下定义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当时以国家意志为象征的所谓共同利益的法的虚伪性。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剥削阶级法的本质属性 ,法的定义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新定义法是由权力主体定立的制度性行为规则。社会主义法不是统治人民而是保护人民的 ,应当制定公民权益保障法  相似文献   

5.
居阅时 《长白学刊》2004,(4):98-101
象征是借助一种文化形式表达另一种意思的表意方式.是人类理性与非理性思维、心理活动的结果.象征文化通过隐喻、寓言、拟人化、符号、写意、对比等具体象征方式进行表意.象征文化的存在及其表意方式具有普遍性,而象征的内容则具有特殊性.借助象征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由表及里,完成从现象到本义的认识过程,从而完整认识文化的全部涵义.  相似文献   

6.
电脑辅助调查通过将传统纸质问卷转变为电子化问卷,被调查者借助电脑回答问卷的一种问卷完成方式.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中国人的性行为和性关系调查"为例,具体分析了实践领域中电脑辅助调查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少北  张文香 《新东方》2001,10(3):53-56
汉字与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具象思维和类比思维的关系,使汉字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巩固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现行的隐喻真理性问题的四种观点可知,隐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描摹世界,通过探索隐喻为真的条件揭露隐喻的基本意义,反映世界在类比中存在的方式。隐喻真理受语境的规约和限定,不具有任何独立于语境的意义,只有语境才能为隐喻真理的判断提供唯一实在的根据。隐喻的真是意象图式的真,对隐喻真理的理解必定和一定意象图式相关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相似文献   

9.
瞿明安 《思想战线》2012,38(3):6-11
儒家礼学中的"礼"其实就是象征人类学的基本概念"象征"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是一套具有中国化或本土化特点的象征符号体系。而从象征人类学的角度,对儒家礼学文本的多种象征表达方式作相应的解释和分析,则可以在儒家礼学与象征人类学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儒家礼学和象征人类学理论的深化与发展提供新的观察和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0.
杨经建 《求索》2015,(1):143-147
曹禺早期曾受存在主义影响并创作了象征剧《雷雨》。《雷雨》的"存在"之"思(诗)"首先呈现为生命"苦闷的象征",作者从"情欲"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艺)中蕴涵的"思"(生命之惑)。其次,《雷雨》在诗学层面建构了超现实的梦幻形态——"梦幻的象征",既表现了生命存在感与艺术创作观的内在统一性,又以有限的存在方式指向无限的存在意义。其三,作为"悲剧的象征",《雷雨》的悲剧性象征的能指层面由"周公馆"和"雷雨"组合为象征性时空秩序体,从中体察人类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生存性焦虑,将自我的存在体验上升为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东巴文古籍在哲学、历史、文学、科技和文字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数量丰富的东巴文古籍目录汇编、文献译注和研究交流 ,可发掘东巴文古籍中蕴藏的深层内涵 ,为科学研究和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丽江纳西族的社区资源管理传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巴文化“人与自然是兄弟”的传统观念对社区资源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丽江纳西族村寨社区资源管理有许多传统习俗 ,包括社区组织、管山员和乡规民约的种种社会功能 ,以及良好的社区资源使用与管理方式。只有充分发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中所存在的理性生态保护意识 ,调动民众的生态保护自觉性 ,完善传统的社区资源管理机制 ,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理论思维是人特有的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素质,其中唯物辨证的思维素质是其实质和核心。我们时代呼唤着这种素质,因为它不但是人的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和从事其它活动的基本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我们掌握和实现党的政治要求(包括决定共产主义信念)、正确理解和对待高科技事物有着特殊意义。形式逻辑和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训练,以及注重实际应用中锻炼和提高是加强人的理论思维素质培养和应用的重要方式或途径  相似文献   

14.
表象是指头脑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映象。写作思维过程有赖于表象的参与,表象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写作思维中形象思维的过程,正是不断对形象信念所传递的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集中概括,分析组合,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因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所以,积累生活表象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途径,要提高写作者感知和积累表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有关性骚扰的诉讼,立法惩治性骚扰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在借鉴其他国家反性骚扰立法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反性骚扰专项立法的建议,并主张性骚扰定义宽泛化、强调对性骚扰重在预防;建议在一些法律的修订或者制定时增加反性骚扰的条款。文章还对专项立法出台前如何适用现有法律遏制性骚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Andrew Chubb 《当代中国》2015,24(92):260-279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road spread of shanzhai culture in 2008, exploring the central question: what is it that brings such disparate phenomena together under one label? Shanzhai things have typically emerged from new spaces for participation in production beyond the control of formerly monopolistic authorities. But things are not necessarily shanzhai by birth, for it is also an identity affixed to things by consumers. The shanzhai identity's inherent ambiguity—almost the same but not quite—brings with it a dimension of disruption of authority (cf. Bhabha), but its political standpoints are elusive. Using insights from hybridity theory, this article characterizes shanzhai as a contemporary successor to what Lu Xun termed Grabism: the active reappropriation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authority for diverse local purposes, which have themselves been shaped and redefined by those same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7.
物权法草案涉宪争议观点评述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权法草案调动了宪法学界和民法学界最主要的学术资源进行了一定的对话和讨论。在“违宪论”与“合宪论”之间,各自所持的理由很不相同。物权法草案最重要的争议是其中的涉宪争议,这一争议既暴露了部分民法学者宪法意识的淡薄,也暴露了部分宪法学者以“理想宪法”或“观念宪法”替代“现实宪法”的理论操作。涉宪争议的实质是民法的法治主义与宪法的宪政主义之争,法治与宪政的辩证关系还没有被学界充分厘清。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散文作品需要描摹形象,创设意境,需要议论抒情,而这些应靠形象化的语言来传达。形象性的散文语言会增强作品的弹性与亮度,会拓展阅读者的想象空间,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作家在写作中经常运用比喻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使描写的事物、表现的思想情感形象化。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Bystander intervention has been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crime prevention and has been successful in the context of campus sexual assault.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extent to which individual-level factors correlate with intervention behavior in situation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and sexual harassment. The present study used a sample of 377 undergraduate student surveys on a campus without a bystander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level participant factors on direct intervention across sexual assault, IPV, and sexual harassment scenarios. Findings demonstrat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here positive bystander attitudes and violence prevention efficacy correlated with direct intervention for sexual assault; positive bystander attitudes, personality extroversion, and exposure to a victim increased intervention behavior in an IPV scenario, and positive bystander attitudes and violence prevention efficacy increased direct intervention and lifetime experience of IPV decreased direct intervention in a sexual harassment scenario. Research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诗歌中,地名既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名词存在,也可寄寓诗人的主观情感而构成诗歌意象。"三化"理论(深化、等化、浅化)作为传达诗歌"意美"的有效手段,也是诗歌地名英译的重要方法。将意象的概念引入诗歌地名英译中,在"三化"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古典诗歌地名英译的具体方法,或可为诗歌英译提供些微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