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正《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之际,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与中国军网联合全网首发MV《信仰的味道》,让人们在不到4分钟的视频中感到了一股激昂奋进的力量。《信仰的味道》讲述的是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竟将墨汁当成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体现出精神之甘、信仰之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引用这个故事,以此激励党员干部始终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墨汁为什么那样"甜"?信仰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坚定理想信念时,讲过陈望道的一个故事。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1920年,他在翻译这本书时,他母亲为他准备了一碟红糖蘸粽子吃,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陈望道的儿子陈振新出生于1938年,退休前一直在复旦大学任教,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他向记者讲述父亲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经历,并回忆了生活在父亲身边的点滴,并为本刊提供了父亲陈望道留下的珍贵手迹和历史照片。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的几年里,一本大红封面、装帧如一张"喜帖"的图书《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爱情宝典"。我心怀虔诚,到上海拜访了书的作者饶平如爷爷。我俩的故事,平凡的故事饶平如爷爷今年94岁了。我对打扰上年纪的人总是心存愧疚,去之前,我把采访目标锁定为饶平如的三子饶乐曾。近年来,他和父亲生活在一  相似文献   

4.
正回信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来信收悉。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振东 《瞭望》2022,(2):34-35
1920年8月,由中国共产党最早成员之一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被称作"红色中华第一书". 新中国成立后,陈望道长期担任复旦大学校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在复旦大学迎来崭新天地.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最早源自1949年秋成立的政治助教小组.从"小组"到"教研室...  相似文献   

6.
顾廷龙救书     
顾先生一生所收集的图书不知凡几,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人们也许不知道,解放前他就冒着生命危险,搜集、保护大量革命文献。1921年版《列宁全书》第一种《劳农会之建设》、1926年版《中国农民运动近况》、1927年版刘少奇著《工会经济问题》、《工会基本组织》以及1920年8月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等,  相似文献   

7.
陆颖 《学理论》2013,(20):397-398
影视作品对启迪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完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职业责任意识,激发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信仰》这一历史纪录片正是通过讲述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感人的优秀共产党员故事,来深刻阐述其核心价值观。同时《信仰》人物蕴含了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等,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对启迪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三届陈望道修辞学奖日前在上海揭晓,我会会员、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谭永祥副研究员所著的《修辞新格》(增订本)荣获二等奖。这是谭先生继1994年获得首届陈望道修辞学奖三等奖之后,再次与该奖结缘。  相似文献   

9.
<正>1848年2月23日,一本只有23页的德文小册子从伦敦的一家印刷厂运出,从那一刻起,共产主义这个欧洲横空出世的"幽灵",开启了它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序幕。72年后,在浙江义乌分水塘的一间草屋里,微弱的烛火彻夜未熄。这本小册子在一位29岁青年的笔下,一字一句变成方块字。青年未曾想到,他笔下的这些文字,即将照亮中国。他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中文版首译者陈望道。1920年3月,他带着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使命回到家乡。山风穿透草屋,裹挟着阵阵寒意,却吹不灭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杂文《隔膜》中曾引述了这样一个荒诞而真实的故事:清朝山西生员冯起炎,闻乾隆将谒泰陵(雍正墓),便身揣以《易》解《诗》的信口开河之作,意图半路呈进,请皇帝老儿帮他解决一下个人问题。原来此公已是"而立"之年,仍光棍一条,想老婆渐入痴迷;先后看中两位表妹,无奈家境窘困,"恨力不足以办此"。可见他出此奇策,不过是为圆那"天子做媒,表妹入抱"的美梦而已,何尝有丝毫恶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20,(7)
正宁新路是著名的散文家,有多种集子出版,且广有影响。近两年突然转向长篇小说写作,猛不丁地就有了两部作品问世,《财政局长》的余温尚未散尽,《转世天狼》(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就又新鲜出炉。如果说他长期在财政部工作,写财政方面的现实题材驾轻就熟,那么,《转世天狼》就完全溢出了他熟稔生活的边界,在一个虚构的世界尽情驰骋。而且他的叙事充满了寓言化色彩,是现实的又带有非现实的魔幻味道,让我不禁想起了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作品,故事只是一个好看的载体,对人性的深度开掘才是作者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  相似文献   

13.
正面前,摆放着一本飘散油墨香味的新书。打开《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跃然纸上:《背着母亲建高铁》——50多岁的职工刘建林奋战在京张高铁建设工地,对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个人在四川生活不放心,就把她从老家接到长城脚下的工棚,一边紧张施工一边精心照料老人,工友们经常看到他背着母亲在工地生活区走动,他说"我离不开高铁,也离不开老娘"。《长大后也成了你》——张亚希是在抱怨和思念爸爸的日子里长大的,过生日时在铁路上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秦序  于东超 《学理论》2011,(35):46-47
什么是信仰?古语的典故是: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信,信奉。仰,仰慕。《法苑珠林》卷九四":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它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现代汉语的解释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  相似文献   

15.
<正>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同志:来信收悉。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辨析"伪者"     
《佛本生故事选·骗子本生》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一个小村附近,有一个束发苦行者。一位财主在自己的树林里盖了一间修行的树叶屋,让这位苦行者住下,并在自己的家中用美味佳肴供养他,财主把这个苦行者看作"有德之士"。由于惧怕强盗,他把一百金币带到树叶屋来,埋在地下,说道:"尊者啊!请你照看一下。"苦行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20,(4)
正疫情期间,武汉快递小哥汪勇火了。近日他被顺丰破格提拔三级,直升为分公司经理,并"火线"入党;国家邮政局授予他"最美快递员"特别奖,并号召全行业向汪勇学习;《人民日报》称他是"生命摆渡人"。汪勇"火箭式"升职的背后,隐藏着一串令人感动落泪的抗疫故事……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经典《论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廉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义为先、乐天知命等方面。不过我们也要对此辩证分析:"仁者爱人"不能等同于"以民为本","礼治"不能等同于"法治","圣人之治"的理想只是乌托邦,"天命"信仰仍旧包含迷信成分。在客观分析《论语》中廉政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之后,在扬弃礼制、仁义、君子人格、天命信仰等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论语》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表现为:法治是廉政建设的根基,人民至上是官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应成为所有人的基本处世原则,共产主义是值得所有人拥有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19.
马荣 《学理论》2011,(17):41-42
"《约伯记》中的上帝真正欣赏的正是约伯身处苦难之地,敢于独立思考的勇气和才能。只有从怀疑之中生出的信念才是最坚定的信念。"信仰并不在于无条件的服从,就像《约伯记》中约伯的三个朋友及以利法一样。按照作者的逻辑,一个真正的信徒首先要有自由意志才有条件对信仰提出怀疑,而在怀疑的基础上产生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一个人要是没有自由意志,也就不会有真正的信仰,有的只能是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20.
正张树铭是本刊派住大连的策划人员。2018年下半年,他通过组织的一些活动和采访机会,接触了不少阅读过《侨园》杂志的中外读者,并将读者反馈的心声综合成篇发在这里。阅读《侨园》杂志可以陶冶情操,精神愉悦,开阔视野,了解更多有关外事侨务新闻资讯。这是我在2018年与在大连的海内外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交流,他们以信函、微信、电话等形式传递给我的感受。一"《侨园》里有故事,读者阅读后会有很多收获。"这是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卞国胜对《侨园》的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