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当庭宣判     
一、贯彻执行当庭宣判制度情况概览 审判公开是当庭宣判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两方面的内容。公开审理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将案件的审理过程公开(法律规定不公开者除外)。公开宣判是指人民法院将案件的审理结果,在大庭广众中宣告。现在,各地审判案件基本做到了依法公开审理。然而,作为公开宣判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当庭宣判制度却执行得参差不齐。据调查,近年来,某地区两级法院  相似文献   

2.
新思维     
马强认为对于不公开的案件,应适用定期审判:不公开审理即意味着不公布开庭公告,不允许公众旁听,法庭审理会过程均秘密进行。由于当庭宣判是在法庭辩论终结之日即行宣判,因此要求法院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进行当庭公开宣判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人民法院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开庭审理一起妨碍公务罪的案件。记者申请旁听,但被告之“该案在当地影响甚大,不方便安排旁听,并且主要是该案的7个被告中有两个是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以法院按规定不公开审理”。一位事发地的村民告诉记者,如果该案公开审理,他们村会来200多人旁听。该案的辩护律师内蒙古尤树柴律师事务所律师陶世平对记者说,全呼伦贝尔市的律师都想旁听此案。  相似文献   

4.
来信编辑同志: 我是个纺织女工,共青团员。我的弟弟因犯了盗窃罪被逮捕。听说区法院最近就要开庭审理,我和妈妈都很想去听听,了解情况,以便更好地教育、挽救他。不知道法院能不能允许,我国法律有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北京李娴复信李娴同志: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颁布的《人民法院法庭试行规则》第五条也规定:“公开审判的案件,允许公民旁听”。据我了解,人民法院根据以上规定,在公开审判案件时,如果被害人或者被告人的亲属要求旁听,一般是允许的。只是对亲属中属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被  相似文献   

5.
本刊襄樊讯(张广宇)为了加强人大常委会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强化人大代表同法院的联系与沟通,使人民法院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促进法院审判公开,提高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人大代表旁听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再谈对《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的理解陈建国董必武同志在对实施人民法院组织法作经验总结时曾说,“法院是国家唯一的审判机关,别的机关不能审判。法院主要是搞好审判。公开审判是审判活动的重心”。这里所指的公开审判是重心可以理解为法庭公开审理是重心。...  相似文献   

7.
(一) 审判公开是指法院对诉讼案件的审理及判决,除有特别规定者外,都在法庭公开进行,允许公众旁听。审判公开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18世纪意大利C.B.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审判应当是公开的,”“以便社会舆论能够制止暴力和私欲”。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并掌握政权以后,各国相继规定了审判公开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审判公开原则也是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诉讼原则。  相似文献   

8.
1998年11月16日,北京和石家庄的一些新闻记者云集于张家口市,参加旁听建国以来河北省最大的一起司法腐败案件的审理。这是由一件普普通通的经济合同纠纷案而引发的一起省市区三级法院法官受贿案,因腐败程度之罕见而引起中央领导和河北省委的关注。11月17日上午8时30分,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法院开始对此案进行公开审理,随着检察官的指控和法庭调查的进行,案件的内幕渐渐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一)按照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除有关国家机密或个人阴私的案件、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外(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条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其余案件都应当公开进行审判。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宪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实行公开审判的制度。公开审判(包括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的核心是开庭审理。所谓开庭审理,是指由人民法院主持,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形式和顺序,查清事实,分清是非责任,对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作出处理决定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又称法庭审理,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外,一切案件的审理都应公开进行。  相似文献   

11.
过去对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阴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等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没有严格控制,在审理时,有少数干部及其家属,有的还让青少年到场旁听,散布了不良影响.有的在旁听后竟说:“性自由了,性解放了,就没有强奸罪了”.在清除精神污染斗争中,对此问题引起了院领导的重视,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认真组织干警学习《邓小平文选》,提高大家对清除精神污染重要意义的认识;②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由参与案件审理的干警负责,坚决禁止其他任何人到场旁听;③对不公开审理而公开宣判的判决书要求作到“三不写”,即:不写犯罪的具体细节,不写低级下流话语,不写受害人的名字;④参加不公开案件审理的干警,不准向社会上任何人传播不应该传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1988年以来,武汉市各级人民法院遵循宪法中“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的规定,把公开审理作为改善执法活动、提高民事审判工作水平的重心,积极探索和改进民事审判方式,取得了一定成绩。1989年1至8月全市法院民事案件公开审理的,占应当公开审理案件数的95.18%。通过审判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实行公开审理,既是贯彻宪法原则的要求,也是审判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们对民事案件实行公开审理,经历了一个认识、实践,总结、推广的过程。1988年年初,市中级人民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司法透明完善和落实审判公开原则是审判方式改革的一项核心任务。审判公开原则的具体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向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公开;2.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依法允许群众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3.审判结果公开。现代司法理念的树立,又提出了司法透明理念。司法透明是指在整个司法运作过程中应保持透明和公开。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司法运作过程中透明度的要求无论从内涵、程度和方式上都有着更高要求,而某些演进内容是审判公开的传统含义所难以涵括的,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公开内容的扩张。如要求司法规范性文件公开,案卷公开,执行公开,  相似文献   

14.
自刑法、刑事诉讼法公布施行以来,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中,坚决贯彻执行了审判公开的原则,将审判活动直接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对于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办案质量,进行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犯罪,起了重要作用,深受群众欢迎。但与此同时,对于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我们也应坚持不允许群众旁听的规定,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山东省平阴县人民法院积极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开展法庭公开日活动,通过让人民群众参观法庭及旁听案件审理等活动,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法官之间的距离,使群众了解了法院,理解了法官。图为近日人民群众参观孔村法庭。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机密或者个人阴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该条还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们法院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同志是从外地调到北京来的。也有从部队复员或转业留京的。他们既会讲地方话,也会讲普通话。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着至高无上的审判权。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各类案件,除法律规定之外,绝大多数案件都实行公开审判,即允许年满十八周岁以上,身体健康的公民旁听,并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因此,不论是从推广普通话的角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市本田车撞人后调头二次碾轧一事经新闻媒体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人们纷纷指责肇事司机马英豪的恶劣行径。2006年6月30日。石家庄市中级法院宣判:被告人马英豪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6年12月22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审理此案。河北世纪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吕连根、耿彦辉为被告人马英豪进行了二审辩护。本刊记者旁听了二审审理全过程,并认真阅读了律师的《辩护词》。律师的辩护与记者之前听到的“案情”大相径庭。此次审理的重点是:本田车撞人后调头二次碾轧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辩护律师确认: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犯故意杀人罪定性不准,并针对一审判决的定性和检察机关的起诉书,就案件主要的四个具体细节提出了辩护理由和根据:  相似文献   

19.
傅达林 《江淮法治》2009,(10):26-26
4月24日,陕西省高院刑二庭在礼泉县法院公开审理一起抢劫上诉案。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庭审共邀请了5位公民代表参加旁听并当庭发表意见。据悉,庭审中允许公民代表发言尤其是将此列入审判程序,在我国尚属首次。5月4日,最高院又开通了民意沟通电子邮箱,专门用来收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而河南法院更是掀起一股强劲的“司法下乡”运动,力争将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  相似文献   

20.
人民法院各项活动的中心,是审判。而搞好公开审判则又是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活动的重心。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这在法院组织法第七条以及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零三条中,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可见,公开审判是人民法院开展审判活动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人民法院审理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