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毒产生的客观原因由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所构成。而微观社会环境则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吸毒具体行为的发生。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微观社会环境对个体吸毒行为的产生 :一是有诱感作用 ;二是有染习作用 ;三是有驱动作用。在制定吸毒的有关社会预防对策时 ,除了具有宏观社会环境的预防措施外 ,还应该包括家庭、学校及社区等微观社会环境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吸毒问题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城市问题之一,它不仅严重地影响着个人生活,同时也威胁着整个城市的和谐。本书就是以南京吸毒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南京)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防成瘾的社会成因之社会学研究成果。本书运用了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沿着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吸毒人群生活世界的描述,试图分析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成瘾(久吸不戒)、再社会化的深层社会成因,并尝试建构了吸毒行为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吸毒并非一种孤立的个人行为.青少年往往是在熟识甚至与其联系非常紧密的群体环境中开始接触、逐渐认可并最终沉溺于毒品的.存在吸毒行为的交往群体对青少年的诱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毒品的获得与尝试、吸毒的"高峰"体验、吸毒亚文化的习得与传承、社会压力的消解和吸毒行为的认同,以及重复吸毒的发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卖淫是社会病态的一面,它与赌博、吸毒现象成为三大社会公害,并且严重困绕着政府对社会有效的综合治理。旧中国,卖淫行为之所以能够产生、存在和延续是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的,但主要原因应归罪于旧制度对卖淫行为的放任或认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破旧立新、除恶务尽,将那些寄生于旧制度的卖淫、赌博、吸毒等行为予以坚决的。摒弃和有力打击,使这些遗毒千百年的社会病态得到根本的治理。。然而,近些年来卖淫现象又死灰复燃,遍及各地,并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它严重地污染了社会环境,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  相似文献   

5.
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指的是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那些有吸毒行为的人员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帮助教育,使他们改正前非,从思想上、心理上和生理上戒除毒瘾,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是禁毒尤其是禁吸工作的重要措施,对于教育挽救吸毒人员,预防和减少吸毒人员对社会的各种危害,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吸毒人数增长较快,吸毒产生的危害性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青少年吸毒成瘾与社会环境、人格养成和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家庭因素是可能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主要因素,也是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其他问题行为的因素。因此,在家庭中开展预防药物滥用的工作将会对青少年其他的风险行为产生有益的影响。本文通过探讨易产生青少年吸毒问题的家庭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试图对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毒品的预防和教育工作提供一点积极的建议和参考,这将对我国毒品预防教育的全面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吸食毒品犯罪的立法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毒品犯罪是我国重点打击的刑事犯罪之一。吸毒作为整个毒品犯罪链条中的一环,对我国毒品泛滥,以及毒品市场的扩大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刑事制裁方面应将吸毒行为与其他毒品犯罪行为同等对待。作者就吸毒行为的刑事危害性,结合国外立法经验,阐述了我国刑法应将吸毒行为规定为犯罪的立法设想。  相似文献   

8.
国内近年来在吸毒行为如何定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相峙不下,焦点是吸毒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问题,即是否将吸毒犯罪化及吸毒者应当受到什么惩罚。目前,根据《禁毒法》的规定,吸毒行为在我国不是犯罪。我们应从理性认知吸毒行为,正确定位吸毒者等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9.
关于立法治理吸毒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吸毒罪的设置 ,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刑法学界争议很大。国际禁毒公约没有明确将非法消费毒品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笔者认为 ,泰国、德国、埃及、瑞士等国的作法值得借鉴 ,即设立吸毒罪 ,并规定相应的法定刑进行处罚 ,同时也规定有戒断康复措施予以替代刑罚的执行。这样 ,既可以通过刑法表明国家对吸毒行为的否定评价 ,一定程度预防更多吸毒行为的发生 ,又可以挽救、教育吸毒人员 ,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未将吸食毒品行为规定为犯罪,但对容留他人吸毒行为给予刑事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容留他人吸毒罪作为一种处罚较轻的毒品犯罪,刑法对其犯罪构成过于简略,面对毒品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的严重危害性,严厉打击涉毒型犯罪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司法案例予以一一梳理,厘清构成要件中的一些争议问题,为司法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社区戒毒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区戒毒是新设立的一种戒毒措施,它有利于稳定吸毒人员情绪,消除、抵触心理;有利于区分吸毒人员,针对性戒毒;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利用社会资源,缓解政府压力。在实践中,还应探讨下列问题:社区戒毒适用条件、社区戒毒协议的内容,划分违反社区戒毒协议行为的标准和社区戒毒的经费保障等。建议:1.把预防教育落到实处;2.建立社区戒毒工作人员培训机构;3.建立科学的戒毒工作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2.
女性吸毒者具有低度社会联结特征,其薄弱的社会联结与吸毒行为密切相关。女性初次吸毒的主要原因是朋辈影响和寻求新鲜刺激,影响复吸的关键因素是社会排斥、毒源难绝、生理成瘾,吸食的毒品主要是海洛因和冰毒,吸食合成毒品呈上升趋势,主要吸毒场所具有社会控制程度较低的特征。女性吸毒者有较强的就业服务和社会融入需求。从毒品需求侧开展毒品治理,应从实际出发,建立"不想吸、不能吸、不敢吸、不必吸"的禁毒戒毒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实社会对吸毒行为查控力度的增强与虚拟社会网络的普及,网络立法的滞后和网络安全监管的薄弱,网络吸毒因其成本低、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等特点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1)活动,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其他犯罪问题,对我国现实和将来的国家安全形成了既成和潜在的威胁。"互联网+"时代应对日益严重的网络吸毒问题,应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控,预防潜在吸毒人员吸食毒品,建立网络吸毒的法律防控体系,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4.
将吸毒行为规定为犯罪,不但有国外的立法例可供借鉴,而且具有犯罪学理论可行性,吸毒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符合犯罪的本质特征,具有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强制隔离戒毒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吸毒问题远远不能通过社会自发予以有效地解决,吸毒行为必须受到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强制性戒毒法律制度的规制,以减少其社会危害.这种制度直接涉及国家禁毒行政部门对吸毒人员的行政管理关系,其中甚至包括相应行政机关对吸毒人员人身自由的限制或者剥夺,因此,从行政法角度对我国强制隔离戒毒进行制度层面的系统分析是符合相应的法理和立法宗旨的.  相似文献   

16.
容留他人吸毒作为我国刑法中为数不多的容留类犯罪,在我国对吸毒行为非犯罪化的前提下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在适用过程中容留行为的性质及构罪条件情节要求.通过<刑法>和<禁毒法>的时比,以法益侵害理论、吸毒行为自伤理论为出发点,结合帮助性中立性行为说,可以进一步完善容留他人吸毒罪.  相似文献   

17.
《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的出台,使吸毒成瘾认定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使戒毒工作有了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这将对禁毒工作的深化起到积极作用。但《吸毒成瘾认定办法》中关于吸毒成瘾的定义及认定主体资质和认定条件等规定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建议将吸毒成瘾定义为:“本办法所称吸毒成瘾,是指吸毒人员主动、反复使用毒品而产生的机体依赖,主要表现为不顾后果、强迫性寻求及使用毒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人的精神文化系统中最深层次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 ,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 ,它支配着人的各种行为的选择。价值观的混乱导致吸毒行为的产生 ,价值观的扭曲导致吸毒行为的产生 ,价值观的失落导致吸毒行为的产生。戒毒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而预防吸毒行为的根本就在于全社会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期盼全社会重视价值观的重建 ,找回共产主义信仰 ,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从根本上预防吸毒行为  相似文献   

19.
毒品成瘾社会危害极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禁戒毒工作的深入开展,各戒毒机构非常重视对吸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正,普遍采用心理测量对吸毒人员心理行为进行评价,并为科学教育管理吸毒人员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策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工作存在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是毒品泛滥的重灾区,通过开展实际调研,对云南边疆吸毒青少年的人口学特征、地区分布、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反映出吸毒年龄低龄化、民族多样化、受教育程度不足等特点。预防和矫正青少年吸毒,要以青少年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确立、道德法律素养的提高等为前提,使他们的精神追求、行为模式转向更高尚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