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术界关于马岛战争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有关的法律、外交、军事行动及经验教训等是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集中在到底谁拥有马岛主权、战争是否能避免、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事件以及马岛的未来等问题上。笔者认为,解决马岛争端的唯一选择是外交途径,在研究中要坚持反殖民主义的立场,从大西洋主义和泛美主义的宏观视角分析战争,既要坚持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发展的原则,同时也要看到这一过程的曲折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四、“美洲二元论”与拉美联合思想长期来美国鼓吹“泛美主义”,强调“美洲”是一个整体。拉美国家和人民从长期实践中认识到,“美洲具有二元性”,拉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美国代表的北美洲是根本对立的;拉丁美洲应脱离美国,实现拉美团结和联合,即用“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拉美著名政治家《视界》杂志主编马里亚诺·格龙多纳在马岛战争后连续发表文章,强调“美洲是两个,而不是一个;他们的美洲和我们的美洲(即拉丁美洲)”,明确提出“美洲二元论”。他认为,拉美“已开始了一个以拉美主义取代泛美主义的新时期”。这种“美洲二元论”和“拉美主义”,已成为影响和指导拉美国家外交行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英国在南大西洋勘探石油引发新一轮马岛冲突以来,英阿之间经济资源、政治外交、文化舆论等领域的斗争此起彼伏。随着纪念马岛战争30周年的到来,两国关系愈加紧张。两国冲突实质仍是延续了上世纪的主权之争,主权问题不解决,冲突不可能平息。自1982年马岛战争以来,英国打着"民族自决"的旗帜,以"岛民意愿至上"为口实,拒不执行联合国敦促两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决议,而国际机制面对英国的强权亦无能为力。反殖民主义是国际社会的诉求,英国应该顺应"去殖民化"的历史趋势;阿根廷既要守住联合国这一有利阵地,把马岛问题置于国际和地区框架内解决,同时也要搁置主权争议,致力于做好自己的事情。马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靠外交和实力,还要靠耐心、诚心继而民心。  相似文献   

4.
近来 ,围绕伊拉克战争中的德美分歧 ,德国外交界进行了深刻反思 ,在其政策讨论中曾出现三种意见。一是新大西洋主义的“合作性对峙” ,有条件地调整对美政策 ,以“使美国修正其路线”。二是受戴高乐主义影响的“均衡对峙” ,包括建立法德俄轴心 ,限制美国的单边影响。三是紧密跟随美国的“老大西洋主义”路线 ,并伺机施加影响。经过权衡 ,德国政府认为应发展新的大西洋伙伴关系。 11月外长菲舍尔和总理施罗德相继访美 ,努力作出与美和解的姿态 ,德国外交“新大西洋主义”取向日趋明显。战后 ,德国外交政策长期奉行大西洋主义 ,与美国关系密…  相似文献   

5.
美国将在2014年底结束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撤军计划及撤军后的善后方案将直接影响美国在阿富汗及整个地区的战略获取和超越"反恐"的长远战略目标,涉及错综复杂的得失权衡。一些影响全局的敏感问题包括签署美阿双边安全协议、阿富汗总统大选和美国在评估局势基础上的善后应对。美国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牵制,并不能单独主导撤军后局势的发展,阿富汗未来局势依然存在较大变数,从而决定了美国将继续为追求最大利益而调适自身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欧洲一体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和积极和平外交政策构成德国传统外交三大主导思想和核心原则。如同题为"构建德国的未来"的德国新政府《联合执政协议》所确定的那样,在延续这三个外交原则基础上,欧洲一体化和欧洲安全问题、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关系成为德国新政府三大外交政策重点。就外交地域分布而言,德国外交涉及三大层面:地区性层面——德国对欧洲政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层面——德国对美国外交;全球性层面——德国对欧美以外国家外交。这三大维度也确定了德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位于南大西洋海域的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在地理位置上距离英国本土上万千米,而与阿根廷只相距几百千米,但长期以来英阿双方对其主权归属争议不断。本文以《泰晤士报》刊登的英国民众对福克兰争端态度的信件为研究文本,从英国民意视角考察福克兰群岛主权归属及其解决途径,并探究各类民意产生的驱动因素,以期揭示英国政府在岛屿主权问题的决策方面如何处理与多样化民意的关系。福克兰战争期间,英国民众依托《泰晤士报》表达对福克兰主权问题的多元化态度。有相当一部分民众源于大国心态,坚决要求捍卫主权,武力夺回领土;有些民众基于英国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情阿根廷的主权诉求,希望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还有些民众出于策略上的均衡考虑,主张英阿共同放弃主权诉求,借助外力解决争端。在应对福克兰危机时,英国政府巧妙地平衡了民众的多元化主权立场,既遵从主流民意,又兼顾非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8.
去年"9·11"事件以来,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其外交动向呈现出鲜明的"大西洋主义"色彩。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调整既是俄罗斯传统战略文化的现实折射和外交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俄着眼于国际环境和自身实力而做出的务实选择。"立足欧洲、融入西方"已成为俄罗斯既定的外交战略,俄美关系、俄北关系、俄欧关系也将随之经历重大变化,它们彼此之间的利益互动和冲突决定了俄罗斯的"西进"之路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9.
西欧外交进入了与大国建立“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外交进入了与大国建立“伙伴关系”的新阶段申义怀最近一个时期,西欧国家在调整对外政策方面出现了谋求与大国建立“伙伴关系”新动向,主要表现在西欧对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三方政策的调整。一、谋求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从40年代末到冷战结束后的初期,...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美之间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关注中美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中美两国外交战略的分歧源于核心理念的不同。美国的外交战略核心理念体现为"领导地位"和"伙伴关系",其目的是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中国的外交战略核心理念则围绕"独立自主"和"相互依存"展开,其目的是成功实现和平崛起。以不同外交战略核心理念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必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与障碍。如何化解中美之间的战略矛盾,克服障碍,避免走中苏分裂的老路,是关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能否成功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时期的阿富汗中立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时期阿富汗长期奉行中立外交的主要原因在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地小国弱,英俄竞争,亚洲邻国未形成对抗西方的联盟。近代阿富汗疆界的划定与1907年《英俄协约》,标志着阿缓冲国地位的形成。1919年独立后,阿富汗正式实施中立外交。二战后苏联的渗透和阿国内的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中立外交失败。当前,处于政治重建中的阿富汗急需恢复其中立和不结盟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与美国关系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期间,既存在过尖锐的对立关系,也有过短暂的"蜜月"关系.两伊战争时,伊美关系出现了建设性接触.冷战结束后,伊美引发了海湾危机及海湾战争.随后两国展开了12年"遏制"与"反遏制"的激烈斗争.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伊拉克进行重点打击.面对美国的打击和威胁,萨达姆实施了不屈不挠的内外政策,凸显他的强硬政治手腕和外交风格.然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2006年"宰牲节"之日,萨达姆被处以绞刑,自此结束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但局势并没有好转,伊拉克的重建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1776年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可分为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两个时期。通过回顾这两个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积极入世,干预世界事务,并且对各个时期的国际关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近年来,美国这种“积极入世型”的对外政策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将是大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将依此作出调整,从而进入全球伙伴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拜登政府努力打造美国“印太战略”体系,积极拓展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并为此推出《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这一全新的制度安排。目前,美国的太平洋岛国伙伴关系战略逐渐推进,在外交存在、安全与防务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拜登政府借助三大层次的制度架构逐步实现其战略目标,又努力避免过多的承诺和过重的财政负担。从长远看,太平洋岛国对民主和地区主义的本土化理解、与美国在遏制中国上的不同立场以及美国财政援助存在的问题都使拜登政府的太平洋伙伴关系实践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 9·11”事件后 ,在国际反恐的新形势下 ,由于三件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不断恶化 ,有爆发核战争的危险。美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处理印巴危机 :实施和平调解 ,进行外交斡旋 ,促使印巴双方做相应让步 ,以缓和危机 ,避免战争的爆发。美国调解印巴危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反恐和维护其长远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6.
英美对越南战争的认识和观点差别较大,两国围绕英国是否出兵越南产生很大矛盾。虽经多次磋商,但英国自始至终拒绝美国的出兵要求。然而,由于英国在诸如西欧防务、英镑的支持等方面有求于美国,所以英国政府也竭力与美国协调以避免关系破裂,坚持为美国的越南政策提供道义上和外交上的支持,同时极力斡旋调停,帮助美国"体面地"撤离越南,但最终还是未能避免由此给英美关系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7.
普京主政以来,英俄在经济领域特别是能源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但在政治领域的合作却陷入低迷状态,两国关系堪称"政冷经热"。2007年7月,英国试图采取危机升级的战略来达到引渡"特工案"嫌疑犯目的,从而引发了英俄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一场外交危机。从表面上看,间谍风波无疑是一个导火索,但从更大的背景看,两国交恶既有国际层面欧美与俄关系恶化的根源,也有英俄各自的政治考量。英俄外交危机将对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俄欧关系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因于两国有着巨大的经济依赖性,英俄关系并不会走入不可化解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8.
美国推出印太战略以来,越南在认知、战略调适和外交实践3个层面上作出反应。自越共十二大以来,越南党和国家进一步强调"融入国际"战略,以深度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的方式,探索自主的对外开放道路。与此同时,越南对"融入国际"战略不断进行调适,在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边外交的基础上,强调政治、经济和文化外交三支柱,以更加开放、包容和自信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与美国"印太战略"在战略互需基础上初步对接。近几年来,美国印太战略与越南"融入国际"战略在互动中推进美越双边合作升温,推动越南与美日印澳互动频繁和关系升级。但越南"融入国际"战略的全面性和内在平衡性,尤其越南长远和根本国家利益、东盟中心性、中国因素以及越美诸多分歧,决定了越南对接美国印太战略的力度和限度。  相似文献   

19.
军事外交和军事合作在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维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围堵中国的战略选项。美国军事重返东南亚的战略部署完成于反恐战争时期。在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东南亚的军事外交强调与盟友和战略伙伴的双边军事关系,也注重在多边场合的战略阐释,通过军事教育与合作项目向东南亚内陆国家实施军事渗透。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军事外交打破了中美地缘战略平衡,中美战略博弈日趋复杂。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反恐战争与美国对华战略关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并在战略、军事、外交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美国国内有人据此认为反恐战争使美国无法全力应对中国的崛起.但实际上,反恐战争并未严重分散美国的对华战略关注,也未削弱美国对华行动能力,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也并非美国战略忽视所致.中美关系是一种非零和的、复杂的关系,目前的整体框架可望在美国大选后继续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