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怡轩 《学习月刊》2012,(20):28-29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重视经验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他善于考察流行意见和传统习俗.在批评与继承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通过考察当时三种流行意见.提出并确证了沉思是最完善的幸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对幸福和德性进行过详尽的阐述,而幸福与德性也成为全书基本构架的要素。在当代中国,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关于德性和幸福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对于构建现代人的幸福观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环境问题的凸现,要求我们重新理解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实质关系.西方环境伦理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基本上是沿着两个理论方向,即自然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而展开的.自然主义主张面向自然去寻找环境道德的理论根据,而人类中心主义则倾向于回归人自身去确立这种根据,双方都没有解决好这一理论问题.而类哲学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以"双重生命"观点为理论核心,从"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性质.类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重新阐发了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性质,实现了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理论超越.  相似文献   

4.
"幸福",抽象的两个字却有着难以言说的丰富内涵.究竟什么是幸福?是什么影响或左右着我们的"幸福"?我们究竟要怎样才能更幸福?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在寻求着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西方古代和近代有不少哲学家、思想家从思辨的角度、理论的角度,对幸福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在各种解释幸福的理论中,有一种声音不容忽视:幸福源于人们的内心.因此,在心理学日益发展的今天,从心理学观点出发去讨论"什么是幸福?""如何实现幸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研究"幸福"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幸福与自由概念内在生成的逻辑研究,厘清幸福与自由的伦理道德意义的层次性差异,从伦理学与道德哲学视域理解其作为道德知识与理想的生成路径,从而为当下感性的道德言说与诗意的道德遐想提供理性的知识分析。在一种全球化的语境中,当多种遮蔽式的知识传统相遇,会通与融合的机缘只有重返生活世界的源头,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必须回归一种无本体的伦理学视阈。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陈独秀正确地理解了关于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的理论,预见到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后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是多数人幸福的社会陈独秀认为,"封建主义时代只最少数人得着幸福,资本主义时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21,(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源自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是对其基本原理的坚持和践行。《共产党宣言》从"是谁""为了谁""为了什么"三个方面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基本内容。同时,《共产党宣言》还为"如何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供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到为民族谋复兴,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为人民谋幸福,从"自由人联合体"到为世界谋大同,《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指明了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8.
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权力,才能正确地行使权力,为人民造福,称得上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9.
诚如作者所说,近些年来,人们思想异常活跃,学术观点纷呈杂陈,其中一种观点主张“无立场”哲学、“无立场”道德。对此应当怎么看,由此涉及到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西方的一些哲学和伦理学观点,如何建立和发展我们的哲学、伦理学,北京大学魏英敏教授在本文中谈了自己的看法。现予刊发,仅供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得以体现:它是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它对幸福的科学论断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它对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关系的阐述,引导我们脱离低级趣味的物欲幸福,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境界;它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肯定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人民幸福的源泉;它正确阐述了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关系,为我们建设"幸福中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哲学界"人学"研究异常火热,透视希腊哲学视野中的"人",挖掘和寻找西方哲学史中早期哲学家对于"人"的定义、属性和特点的相关观点及其思想渊源,是"人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为已成为显学的"人学"研究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背景性研究材料。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要求,以"人的发现—人的幸福—人的消解"为思想脉络,梳理和总结希腊哲学时期众多哲学家关于"人"的观点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王虎学 《唯实》2008,(9):36-39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作为伦理学史上的经典文本,影响深远.学界有关"实践哲学"的研究和对"实践"范畴的探讨莫衷一是.厘清"实践"范畴的来龙去脉和内在思想理路需回到亚里士多德的文本中去,彰显"实践"的原初理论语境,澄明"实践"概念,进而确立"实践"的坐标.  相似文献   

13.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多有论述 ,本文认同利己和利他关系乃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的观点 ,并试图从个体道德主体出发对其进行解读 ,同时还对其对我国的道德建设有何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之生命现象是人永远关注的现象之一。伦理学主要关注人的自由、幸福的生活。伦理学有两大传统: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那么经验和理性对于伦理学对人的自由、幸福生活的关注来说一定是以二元分立的面貌出现吗?经验和理性除了在传统中的理解之外,是否还能有其它的有助于我们对人的这种关注的理解?文章试图通过一个大胆的思想实验,构建一种经验和理性统合的结构系统理解图式。  相似文献   

15.
古今伦理学家对善的定义多种多样,各种学派之间相互争论,莫衷一是,使人们感到无所适从。到了元伦理学,摩尔提出了"善是不可定义的"惊人的观点,在使伦理学发生重大革命性转向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论证善可以定义开始,把善定义为健全人格的发展,即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能促进人的人格的健全发展。本文想通过学术上的尝试,期对道德理论及当今社会道德建设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道德基于人的意志自由。无任意则无自由,无限度也无自由,道德只能作为任意的限度而存在。作为任意的限度,道德才是一种现实的自由,实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作为任意限度的道德表现为善恶、良心、正义和幸福。善恶是人与人最一般关系的性质,良心是人与人最一般关系的性质表现为个体的观念,正义是人和人最一般关系的性质表现为社会制度的性质,幸福则是良心和正义的有机统一。它们成为道德存在的四种基本样式。在此基础上,道德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存在,是人经过理论反思形成的系统化知识,构成德性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三种基本的伦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中后期伦理学转向以来,西方道德哲学就越来越关注对各个领域中权利问题的探讨,使得"权利概念成了伦理学的中心"[1]。"权利问题"也成为了生命伦理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生命伦理学中对许多问题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对权利的争论,比如在流产问题上会涉及妇女的生育权(或隐私权)与胎儿的生命权的冲突,在医患关系中会涉及医生的权利与  相似文献   

18.
牛俊美 《求实》2012,(3):29-32
伦理的生活世界转向不仅决定了当代伦理学的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决定了新旧规范伦理的"实践性"差异。作为一种新规范伦理学,科学伦理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学科特性,如果仍基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解,很容易对科学伦理的实践特质及其"匡正科学"的现实可能性造成误解。而回归科学伦理学的学理基础可知,科学伦理学不仅是一门以生活世界语境中的实践问题为导向的"无"原理可"应用"的"实践伦理学",而且是一门基于"生活世界"进行"意义构造"的、融"真"与"善"于一体的"规范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19.
央视关于幸福的提问播出后,"你幸福吗"成了热词,并成为2012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然而,这一问题并不被一些文化名人们买账——幸福没简单到随问随答。于丹:让幸福成了一个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在近日的"世界文化格局与中国文化机遇国际研讨会"上,于丹说道:2012年中国人追问的一个主题是幸福,岁末的时候网络上、手机上"你幸福吗"变成被人调侃最多的问题。我们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自己的文明,当我们的GDP数字急剧上升,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我们众多百姓开始觉得幸福成了一个问题了,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今天需要反省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马克思看来,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我们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共产党人与人民一道,凭着艰苦奋斗精神,顽强进取,百折不挠,战胜艰难险阻,使我们国家从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