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应用于中国实践,聚焦"为什么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形成了李大钊建党思想。李大钊建党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深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建党思想,对于缅怀李大钊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一、李大钊建党思想的生成逻辑李大钊建党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2.
深化李大钊思想研究,需要以学术史为基础,坚持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认识论原则,用个案、实证来展开思想、理论的解析,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要从动态角度认知李大钊的思想,展现其特殊的思辨过程,从而真正"读懂大钊"。坚持学术史与认识论的结合,实现逻辑和历史的一致,从这两条基本的"自然线索"展开研究思路,力求从具体的变动中获取思维灵感,是李大钊思想研究所要达到的二重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遵循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对李大钊在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理性的反思,深入分析了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特殊理路、理论内涵、西学背景、思想特征,同时明确指出了李大钊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缺失。通过具体的个案研究,本文着力论证了李大钊当年未参与社会主义"论战"的缘由,深刻揭示了"问题与主义"讨论之后所呈现的思想升华,特别是认识论命题的展现。本文认为,李大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从学术史反思的角度,针对研究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对李大钊研究的深入发展作出新的思考。主要内容包括: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传统、李大钊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李大钊与五四新文化、李大钊"民"思想的深刻内涵、李大钊研究的学术史探究。  相似文献   

5.
历史研究贵在求真,历史论著的价值和生命,就看能否真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历史的本质。1989年7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成甲著《李大钊早期思想与现代中国》一书,与李大钊研究的其他论著,尤其是早期思想研究论著相比,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求真上狠下功夫,因而在再现李大钊早期思想的真实面貌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他突破了以往研究领袖人物时以成熟期的思想来规范其早期思想,从概念和想象出发,或孤立地就思想论思想的方法,坚持从客观的事实出发,摆脱一切成见的束缚,在认真研究原著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尤其是联系与李大钊思想直接相关的具体环境和人际关系,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从而弄清了多年来未曾弄清,或尚未研究过的一些重要历史事实和重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作为五四运动的亲身参与者和历史见证者,李大钊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李大钊,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李大钊,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顺利创建;没有李大钊,就没有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序开展.虽然李大钊与五四运动早已在历史长河中定格,但是先生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精神将与时代永存.  相似文献   

7.
"民彝"是李大钊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立基于民彝的政治是李大钊所憧憬的理想政治.本文分析了民彝概念的政治哲学内涵,阐述了李大钊以民彝政治观为武器对中国传统政治进行批判的思想成果以及他对民彝政治之为理想政治的展望,最后界定了民彝政治思想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8.
徐晓风  刘爱军 《唯实》2016,(4):27-30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基本理念与"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具有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一致性。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依然贯穿的是以人为本这条主线,以人为本成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人学基础。一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以人为本是一个基本的人学理念,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他关于"平民主义"和"工人政治"的论述,表达了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还带有历史的局限,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尽管李大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但是他的"平民主义"思想,已经反映了他以批判的眼光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同时非常重视中国历史上民主思  相似文献   

10.
王宪明 《理论学刊》2020,(1):151-160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中国传播者,其孔子观在五四时期颇具典型意义。新文化运动初期,李大钊针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政客利用孔子复辟帝制及实行文化专制而作了"实在的孔子"和"历史的孔子"的区分,反对军阀政客利用孔子而倡导尊重"实在的孔子";转向马克思主义之后,李大钊从时代变迁、学理等角度论证孔子学说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而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取而代之。不过,孔子学说中有关人生修养等的精华部分,仍是其人生实践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1.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李大钊民生思想是在完成反帝反封的近代民主革命的实践中和怎样实现无产阶级及劳苦大众"自由全面发展"的思考中逐步形成的。研究李大钊民生思想,厘清其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还能够为当前我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思想史上,"民"是一个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特殊概念,它与"人"相对立,亦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People"。本文秉持马克思主义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以中国思想史为背景,探求"民"思想的演变,尤其以李大钊的思想为个案和线索,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焦点。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丰富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20世纪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能不说到李大钊。对李大钊的历史功绩,中共中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的童年是不幸的。他是个遗腹子,用当地的话说是个"墓生儿"。父亲李任荣在他出生前的6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部重要代表性著作,文章以其表现出来的高度革命性与科学性,奠定了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崇高历史地位,开启了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世界、指导实践的历史进程。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李大钊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走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奋斗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的"乡村联合战线"思想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它是从中国北方农村实际出发的精明而缜密的原则与方法,充分体现了李大钊一切从客观现实出发来制定党的政策的革命精神与气质,至今仍给我们以巨大的历史启迪与鼓舞。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致思于世界与人类发展,并为之实践奋斗。其设计勾画的由"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新亚细亚"(区域共同体)到"世界联邦"(人类共同体)的共同体发展图式,体现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汪兵 《北京党史》2020,(1):22-27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界关于李大钊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丰富了对于李大钊及其思想的认知。其中,张静如在李大钊及其思想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成果所凸显出来的学术理念,在整个国内李大钊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方法论价值。他关于李大钊研究的方法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重视李大钊研究内容的全面性,不断拓展李大钊研究的领域;关注李大钊研究的学术史工作,考察李大钊研究的历程及成果;强调李大钊研究问题的学理性,夯实了李大钊研究的基础;着力培养研究人才,实现了李大钊研究的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的"乡村联合战线"思想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它是从中国北方农村实际出发的精明而缜密的原则与方法,充分体现了李大钊一切从客观现实出发来制定党的政策的革命精神与气质,至今仍给我们以巨大的历史启迪与鼓舞.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者郭湛波在其专著《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中,论及李大钊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位置时说:"李先生是研究历史最有成绩的人,也是唯物史观最彻底最先倡导的人;今日中国辩证法、唯物论、唯物史观的思潮这样澎湃,可说都是李先生立其基,导其先河。"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党治国理政的历史道路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至上的民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我国历届领导人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科学论断,为新时期党的民本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