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提高公民的组织化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因此,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对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又能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使其自主和理性地参与政治,还可以通过关注弱势群体、监督权力的运行,直接或间接激活公民无序政治参与行为。因此,要正确认识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拓宽政治参与的范围;实现非政府组织的均衡发展,重点培育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增强非政府组织的利益表达能力,提升其公信力;赋予草根组织合法身份,引导它们有序地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表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未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于光胜  石明霞 《工会论坛》2005,11(3):105-106
公民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政治参与的扩大,有助于实现党的执政文明、政府的管理文明和公民的参与文明。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政治参与很不平衡,这已成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严重障碍。所以,加强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新阶段,如何与时俱进地发挥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法宝作用,是统战工作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概念分解,简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分析统一战线的资源优势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天然关系,进而基于公民政治参与利益动因的理论,提出以经济统战、文化统战、和谐统战为主线的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前,我国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对落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以及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产生矛盾。应该从了解产生危机的根源来为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一直以来也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不懈努力,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是政府的努力基本是从宏观层面,缺少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制度和程序。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新时期我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手段 ,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 ,积极主动地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 ,从而影响政府政治决策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实现形式 ,在我国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重要目标 ,必须“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本文探讨的政治参与是界定在我国以政治文明建设为目标的有序参与。一、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演进的基础动力政治文明是一个多元…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作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必要条件,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共产党自十五届五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一项重大策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对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的研究做了系统的回顾,总结了学者们有关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科学内涵的各种观点,分析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并对当前我国公民在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产生根源及其消解策略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项研究的不足,强调今后应加强比较分析和实证调研,并进一步强化对其多视角和多学科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坚持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党中央强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三个文明"要协调发展,既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执政党依法执政,要坚持和完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规范党委与人大的关系;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和完善具体制度和机制;对执政党权力监督要法律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的发展既具有一般政治理论发展的共性,又具有中国特色,他既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党的领袖政治思想的升华。它在马列主义政党理论指导下与时俱进,在中国政治现代化张力中有序开放,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变迁中丰富完善,但也不断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4.
多党合作制度是载入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多党合作制度的巨大优势是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 ,有利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5.
论人的政治主体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主体性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掌握和借助公共权力、承栽和传播政治思想文化、创建和铺设政治制度设施、发动和规范政治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双重转型社会背景下,政治主体性的生长面临着异常艰巨的任务压力,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导向功能弱化产生的权威真空使广大政治主体精神依托无根,为此,作者提出:以重构社会精神秩序为思想底格,以公共权力合理配置为制度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掘传统政治文明的本土资源,大力开展公民政治教育和政治参与训练,从而促进人的政治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民主的实质是人民治理,是公民参与,发展基层民主必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安机关是基层民主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和捍卫者,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既能有效维护社区治安,又能提升公民素质,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大力推行社区警务战略,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执政为民,群众利益从根本上讲就是党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这就决定了"三个代表"和群众利益的联系是必然的."群众利益无小事",饱含着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体现着我们党在实践根本宗旨上的执著追求.这句质朴的警言,应该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以后,中共便开始在军队中建立秘密的基层党组织,而且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并在执行党的政治任务、壮大党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为日后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培养和锻炼大批军事和军政人才、积累军队建党经验、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党的兴起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但由于政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的差异使公共利益难以完全实现。我们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必须要保障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要设计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执政为民"从根本上讲就是利用其所掌握的各种资源"服务于民"。为民服务,是政党生存的基础,是政党政治和社会功能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落实执政为民的根本保证。为此,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促进党内外民主的互动;需要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执政能力;需要党内生活制度化,党际关系法治化。民主、法治、服务,将是共产党最大的合法性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