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修身"是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目"的核心,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首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用"严以修身"强调以"严"来"修身",这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也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用"严以修身"锤炼党性,要做到"六重"。一、重学习,提升理论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但凡是人们珍惜的,也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来人们便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我们置足社会中,未必把每一个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为不同层次,有的是于事业有益的、有的是于生活有益的,有的是于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于娱乐有益的,每一种朋友应该交到何种程度才恰到好处,才于人生有益,并没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来的。深交也罢、浅交也罢,朋友之益人人皆知,但这“益”并非信手拈来,重要的是方法,是怎样交友,怎样获得朋友之益。许多青年人交友处世常常…  相似文献   

3.
和建中 《创造》2015,(7):41-42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体现着心系天下、忧国忧党的情怀,体现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担当,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纲领。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拓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在"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是基础。常言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也是干事创业之基,为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严以修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如果不能立德修身,不秉持高尚的情  相似文献   

4.
曹毓民 《群众》2012,(5):78-78
朋友有良莠之分,交往有损益之别。领导干部身份特殊,权柄在握,责任重大,交友更加要慎重。领导干部如何择友,决不是生活网的小问题,因为涉及到权力利益,稍有不慎,难以避免被所谓的“朋友”设计陷害,栽倒在“朋友”设置的陷阱里。干部手中掌握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任。  相似文献   

5.
宋文 《现代领导》2005,(1):27-27
领导者有三种力量不容忽视,即真理的力量、权力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权力是相对的、暂时的,真理也有相对和绝对之分,唯有人格力量是永恒的、稳定的。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联明人检修自身,愚蠢者斯世盗名。中青年干部要经世济忆、教化天下,必须以修身为本,经过艰苦磨练,形成崇高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6.
《周易治要》居《群书治要》之首,其修身思想通过圣人行易为榜样而展现。首先,"极深研几"是圣人修身的心法,从心念善恶毫端予以觉察、控制,保持心念纯善则言语行为自然不邪,此其修身简易之道。其次,"崇德广业"是圣人修身的一种境遇实现,以至德而处尊位,内圣足以外王,以致德化百姓、天下太平,此其修身变易之道。第三,"久于其道"是圣人修身的本质属性,圣人之修身为常道,如天地恒久不变,不会因为境遇顺逆发生变化,此其修身不易之道。总之,圣人由天象而深察自然规律、人性本质,进而正心以修善一身,以一身善德随着境遇感化一家、一国,乃至天下。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是推进党性修养,树立共产党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其中,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传统修身之道对党性修养有着更为直接的促进作用。守静笃坚定理想信念"守静"是中国传统修身之道的一个主要原则,并认为这是修身的起点,同时也是修身的境界。老  相似文献   

8.
<正>修身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人格品位有着不同的期许,因而不同人修身的内容也会与其社会角色的不同相关联。由于我们共产党是执政党,人们对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格修养和作风形象的期许会更高,所以我们党对党员干部修身的标准会更高,要求也只能更严。当前,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严以修身摆在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论孔子修身正己思想的廉政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少华 《求索》2012,(9):149-151
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就开始致力于廉政理论建设,而儒家的廉政思想源于孔子的基调和原则。孔子认为为政者注重修身正己是实现廉政的有效途径。修身正己主要通过思、学、行三个渠道:在关于为政之思方面,孔子认为德与才是为政者"所以立"的必要条件;在为政之学方面,仕学相济是由士转仕的重要途径;在为政之行方面,言行知耻是为政者必备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要、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管党治党思想在新时期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的重要思想方法和成果法宝,更是我们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必  相似文献   

11.
《前进》2015,(9)
<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在"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排在第一位,它是我们立身的支点、立业的起点、成事的基础。那么,严以修身修什么?如何修?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一、严以修身要修信仰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观念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是人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各级领导干部安身之本、为政之要、做人之则,各级领导干部应牢记于心、体现于行。一面镜子时刻照。早上起来,人们通常要梳妆打扮一番,镜子面前照一照。"三严三实"好比一面镜子,各级领导干部应该经常照、时刻照、处处照、事事照。照一照找问题,比一比寻差距。照照自己做人做事做官是不是严格按照"三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首位;今天我们强调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古今道理一样。严以修身: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不然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我们党九十多年历史中,无数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理想信念。但是不可否认,一段时间以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和态度,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不仅如此,"三严三实"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思想。一、"三严三实"深刻的思想内涵探寻"三严三实"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必先明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5,(8)
<正>"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居首位,充分表明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在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把严以修身作为终生必修课,做到强身、立身、养身。强身之基在学习,依靠学习激活"红色基因"。习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  相似文献   

16.
胡楠 《北京观察》2015,(7):62-63
<正>"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自古以来修身就被视为做人之本、成事之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首先强调严以修身,这是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在从严治党的今天,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作为党员,严以修身不仅要提高道德品行、知识才学,更要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规矩意识,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5,(11)
<正>"三严三实"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根本遵循,是从严管党治党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按照"立根固本、落细落小、修枝剪叶、从谏如流"的要求,坚持做到"五个始终"、突出"五增五强",推进专题教育扎实开展,取得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一、坚持把思想建党贯穿始终,"三引深"强化学习教育,增强思想自觉开展"三严三实"教育,首要的是抓好学习,打牢  相似文献   

18.
《前进》2015,(5)
<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力倡导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贯彻落实好"三严三实"有关要求,搞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必须狠抓学习教育,突出"忠诚"这一品格。对于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19.
赞浙江省委的“交友之道”俞俊臣近日,中共浙江省委提出,“多交一些敢于反映真实情况的朋友”。寥寥15字,可谓道出了领导干部交友之道的精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正因朋友之不可缺少,交友就必须...  相似文献   

20.
正古之仁人志士,无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和目标,无论安邦治国,还是进德立业,其前提和基础就是"修身"。修身所系大矣!凡立于天地之间,皆有此务芸芸凡夫,虽处江湖之远修身可减少过失、顺遂安平。有鲲鹏之志、经天纬地之才的才俊,处庙堂之高,慕圣贤之境界,法圣贤之高行,砥节励行,即便不能出将入相、大展宏图,亦可建德政于生前,立心碑于身后。清代名臣孙嘉淦为了做一个不负平生之志的好官,特为自己制定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