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由于中韩自古以来的密切关系,各时期的中国历史文献均对韩国有所记述,但中国知识界关于韩国历史的研究还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以来中国的韩国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9世纪末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二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1992年中韩建交前夕,第三个时期是从1992年中韩建交一直持续到现在。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各个时期中国的韩国史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杨磊 《当代韩国》2012,(3):95-107
在当下的翻译研究中,翻译活动中的“赞助者”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而韩国文学汉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萌芽的阶段。韩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韩国文学翻译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其2001年成立至今资助翻译、资助出版中文译著的情况进行梳理,力图揭示其对韩国文学在中国翻译、传播中起到的作用、影响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发展非常迅速,以作家为主导的两国文学交流,也得到迅猛发展。本文对中韩建交以来文学交流的相关情况做了一些总结和梳理,分析交流的动因和优势,探寻获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一些展望,希望对未来两国的文学交流与合作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4.
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的六年中,总的来说,两国经济合作关系发展顺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1997年11月韩国爆发金融危机以后,两国经济交往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其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在中韩建交的前五年,两国经济合作发展势头很好,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建交以来中韩学术交流之回顾沈仪琳中韩建交以后的五年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都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建交以后的中韩关系,其发展势头之迅猛,范围之广泛,程度之深入,在国际关系中实属罕见。过去不可想象的高级首脑互访从此频繁进行,1992、1994年韩国两任总...  相似文献   

6.
中韩建交五年来山东与韩国合作的回顾与评估●门洪华刘倩中韩建交后,山东和韩国的合作进入了黄金时期。韩国在山东设立了总领事馆,一些重要城市与山东省的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在汉城设立了办事处。到目前为止,山东省吸引了韩国对华投资的40...  相似文献   

7.
方国根 《当代韩国》2009,(1):99-100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甚至兴起了一股“韩流”,这与中韩两国同属“儒教文化圈”的文化认同不无关联。但是,我们要了解当下韩国社会,就必须深入探究韩国的深层文化——儒学。就学术研究而言,从东亚视域来考察和探讨中国儒学或韩国儒学,是当今学界众多学者颇为关注的热点领域和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不断发展的中韩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经过70-80年代的小规模间接贸易,1989年起发展成直接贸易,lop年中国国际商会与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互设办事处,不久签定了投资保护协定,为中韩经贸合作铺平了道路。1992年8月中韩正式建交,创造中韩经贸合作的新开端。中韩贸易额在建交前的1991年为M亿美元,1996年迅速增至AN亿美元,1997年高达24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37%,在中国与其他双边贸易伙伴之间罕见。受金融危机影响,lops年中韩贸易额降至21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今年以来,随着韩国经济强劲恢复,中韩贸易也呈现良好的恢复态势。今年l-10月中韩贸易额为195…  相似文献   

9.
卷头语     
卷头语沈恒炎中韩建交以后,一衣带水的近邻、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得到了发展,东亚历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当代韩国》这株新苗,在中国文化苑丛中破土而出,她那青翠诱人的色调,散发着沁人的芬芳……通过中韩两国人民、学者之间的往来和交流,通过各种商贸活动...  相似文献   

10.
深入发展中国山东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刘淑琪自中韩恢复经贸合作关系以来,特别是在两国建交以后,中国山东与韩国在经贸合作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本文将探讨如何适应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使双方经贸合作向深层次、多领域发展。一、山东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成绩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韩妇女聚首汉城论女权──记“中韩妇女地位问题”学术研讨会1993年12月初,在韩国首都汉城召开了中韩两国建交以后首次举行的中韩妇女学术研讨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具有一百多年校史的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及淑明女子大学的妇女问题研究机构主办的。梨大亚细亚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历史发展往往有许多惊人之处,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当属此类。尽管当初负责打开这扇门的外交官们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抱有相当的希望,但是,如果他们看到下列的数字,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中韩建交的1992年,两国的贸易额只有63.8亿美元,到2001年增加到314.9亿美元,增长了约6倍。中国还是韩国的第二大海外投资对象国,到去年年底,韩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已达18000多  相似文献   

13.
中韩论坛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同时又是韩国光复50周年和中韩建交3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韩论坛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隆重...  相似文献   

14.
已解密的韩国外交档案为研究建交以前中韩间的人文交流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文献资料。建交前中韩间的人员往来主要在经贸领域,但出于了解中国和搜集中国情报等的需要,韩国在十余个驻外机构里设立了"中共担当官"的职位,与中国外交官进行接触。建交之前,体育和学术交流限于国际体育赛事和国际机构主办的学术活动,中国没有与韩国举行双边的体育、人文交流活动。中韩在经济和文化领域的"非政治接触",实际上离不开政府和政治,也推动了双方政治方面的接触。  相似文献   

15.
陈虹嫣 《德国研究》2011,(2):52-61,79
1953年创刊的《世界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刊物。50余年来,《世界文学》积极致力于外国文学的译介,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选取《世界文学》(1953-2008年)为研究对象,视德语文学翻译为一整体,通过运用描述性译学的研究方法,力求展现德语汉译作品在《世界文学》中的译介状态,揭示其成因并说明其嬗变。另外,通过对《世界文学》中德语文学翻译的梳理,也可以对德语文学在新中国的汉译发展轨迹有一个初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韩国媒体的视角,对从建交前后至今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具体变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中韩建交以前,建交后至卢武铉政权初期中国形象的不断提升,高句丽历史问题与中国形象迅速被破坏,李明博执政时期及朴槿惠政权前期中国形象的恢复及双重性特点,萨德入韩与中国形象的再度受损。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韩建交以后中国形象两度严重受损的异同,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为中国政府制定对韩外交政策和推动民间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卷头语     
中韩建交以后,一衣带水的近邻、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得到了发展,东亚历史从此揭开新的一页。《当代韩国》这株新苗,在中国文化苑丛中破土而出,她那青翠诱人的色调,散发着沁人的芬芳…… 通过中韩两国人民、学者之间的往来和交流,通过各种商贸活动,使我们看到了中韩两国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法国文学研究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文学在我国的译介和研究,至今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我国译介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就是1899年林纾翻译的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从五四运动时期到解放前,法国文学在我国的传播主要以翻译为主,涌现了伍光建、傅雷、李健吾、穆木天和毕修勺等一批优秀的翻译家。60年来的翻译成果另有专文总结,本文主要评述法国文学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2~2005年,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金额由1·2亿美元增至51·68亿美元,所占比重从1·09%增至8·57%。2005年韩国已成为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第四大来源,累计实际使用外资的第六大来源。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1992~2005年韩国对华直接投  相似文献   

20.
在中韩两国政府和人民隆重庆祝中韩建交十周年之际,我很荣幸地作为《当代韩国》季刊的代表,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和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十次中韩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