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青年的社会流动,使青年的横向社会流动和纵向社会流动呈加快之势。横向地域流动改变了青年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纵向阶层流动则改变了青年的社会地位。阶层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动同时也改变了代际流动的频率,子代阶层地位大多明显高于亲代。就其实质而论,垂直向上的社会流动既彰显着青年阶层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时又代表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民间社会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文昌庙,其主神文昌主管地方文教与风化,在地域社会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但是对文昌神的记载历来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其背后显现出来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知识体系与民间信仰的矛盾。本文对民间社会文昌神进行了考辨,并对地域社会中的文昌信仰作了分析,认为文昌信仰既是民间信仰自我发展理路的表现,又体现出民间信仰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3.
社会管理涉及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个维度。要创新社会管理,就需要对社会管理的这两个维度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历史地看,社会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社会的自我管理,另一种是社会的“被”管理。在任何社会,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在中国,大家比较不重视的是前一种,即社会的自我管理。中国传统上一直是一个家长式社会,这种传统根植于封建社会的“父母官”意识,也受到计划经济时期大政府小社会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孟栋  章琰钰 《群众》2022,(24):34-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强调要“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是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针对社会矛盾纠纷阶段性特征,以“建强平台、健全机制、建优队伍”为突破,努力构建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合力推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3):76-76
2月17日,美军开始在驻日本冲绳嘉手纳美军基地部署F-22“猛禽”隐形战斗机。这是美军首次在本土以外部署这种战斗机。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既脱离不了特定社会发展要求的影响,也脱离不了区域传统文化及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处在剧烈社会转型中的中国,要构建理想的生活方式,其目的之维要求人们追求生活系统诸多要素的平衡。其手段之维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既有生活方式在横向上稳定有序而充满生机,以及纵向上的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二是弘扬海纳百川而又适时权变的精神气质,秉承以人为本而又尊重自然的生活原则去修复生活方式中的缺失元素。  相似文献   

7.
邵艳平  宿久高 《求索》2013,(10):134-136,255
文学原型的置换变形,不仅包括时间上的纵向置换,也包括空间上的横向置换。就空间向度而言,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以及特定的文化、社会规范的影响都使得原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中国文学原型在日本文学中的置换变形,说明了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相通之处的同时,其民族情感和深层文化却迥然有异。这反映了文学原型的置换变形相互联系又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原型是古已有之的既定叙事模式,原型的重现能够获得民众的认同;另一方面,受制于集体无意识的深层制约,原型又不断地被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企业借助战争赔款回到东南亚,迄今在该区域的经营已有70多年。这期间,日本产品经历从“大规模的抵制浪潮”到“为东南亚民众所喜爱的国际品牌”的转变,日本国家形象也经历从“经济动物”到“最信赖”国家的转变,这背后离不开日本企业不断调整和改进社会责任实践。通过分析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在东南亚的发展演进,可以看出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在理念上、内容上、手段上和对外宣传上都具有明显的自身特色,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社会责任体系,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在与东南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中国企业应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当地社会,实现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塑造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记者从山东省潍坊市政法委采访获悉,近年来,该市把建立常态化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平安建设的重点,探索建立了一种科学有效、实在管用的社会矛盾化解模式——“纵横分级化解模式”。 据了解,这种模式,就是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排查社会矛盾,纵横统筹,分级分类、定责定人,力求全力化解陈年积案,及时排查化解新出现的矛盾,预防化解苗头性矛盾,打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具体是,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纵向确立社会矛盾所属的“条”,根据部门管理原则横向确立社会矛盾所属的“块”,每一个社会矛盾的排查都按照这个要求“分条列块”,分级分类,明确具体的化解工作标准,落实责任部门、包案人员和交办期限,横向按矛盾的化解难易程度,由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区域的各级领导带头包案,纵向按矛盾的协调统筹级别,由各级党委政府属地包案解决,全市纵向上形成了非常健全的市、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维稳体系,横向上形成了由各个社会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矛盾化解统筹协调体系,潍坊市所辖的各县(市、区)、各开发区、各部门均已建立起常态化的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冲绳华裔传承了中华文化中的祖先观念,但也打上了许多本土化的烙印,包括日本文化的祖先观念、琉球原生的女神信仰、体现本土观照的圣迹巡拜等。冲绳华裔表现出对其始祖特别执着的追寻,通过强化祖先认同构建自身冲绳人的身份认同,以加强族群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认同作为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群体心理和行为做出了新的解释.对认同和社会认同概念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发现尽管社会认同概念在不同学科背景下有其侧重之处,但依然可以剖析出社会认同概念的本质特征.今后的研究可以立足于社会认同概念的本质特征,在横向和纵向两种研究维度展开,从而促进社会认同概念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2.
谢标 《长江论坛》2013,(6):30-33
当前武汉市市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划分不太科学,给实际操作层面带来了一些矛盾,需要及时解决。从纵向上看,应该明确划分两级政府部门各自的管理范围和边界,改变目前上下“越位”管理或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从横向上看,要解决好政府部门间因分工不同互相“推托”、“扯皮”而出现的管理上的“盲区”和“空白点”。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合理定位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管理的作用,为广大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具有一定规模的散居华侨其社区的形成特征及发展趋势。笔者以中国人登录者数高居日本第四位的名古屋为例,使用田野调查中所得第一手资料,试图揭示出新移民主导的不受地域空间局限的、以“新华侨团体”和“族群设施”为节点、人际互动和亲密关系为核心特征的网络型华侨社区的兴起。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 ,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 ,一些虽然“合法”却严重违背社会道德原则的经济活动和现象开始出现并且越来越多。从法律的角度看 ,因为它“合法”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而从道德的角度看 ,它虽然严重地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原则和准则 ,却并没有受到来自道德领域的道德评价和道德谴责。在我们既要建设和规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又要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 ,显然不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张健 《长白学刊》2009,(6):26-31
社会主要矛盾的本质是一种“需求一供给”矛盾。当前,社会需求已经完成了从温饱向小康层次的转换,决定了社会供给的模式、层次及其性质也将逐渐实现转换。体现在社会主要矛盾上,即出现了由“生产性不足”向“分配性急需”、由“基础性薄弱”向“发展性紧张”、由“经济增长历时性落后”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共时性挤压”转换之趋向,这构成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其中,“分配性急需”对中国社会争谐提出新的要求,实现公平正义就是合理提高分配率、不断促进消费率、积极改善薪酬制度,就是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福利的水平,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儒学在近代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近代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华东师大教授盛邦和上世纪末延至本世纪初,中日两国都曾出现以尊孔,立“国教”为特征的“保教”、“立教”浪潮。同样是以儒教为救国之策,但最终日本获得了成功;而中国却抛掉了发祥于本土的“国教”,这是一个值得探讨,深思的问题。日本...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又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印记和特征。本文试诸多特征归纳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人格化特征企业的主体是人,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企业的一切目标和任务都是通过人去实现的,作为研究个人、企业和社会三者结合点的企业文化,必然带有鲜明的人格化特征。企业文化的人格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基于交往需求而必须培养的企业亲密文化和情感文化。企业职工同样是社会的人,生活在“横向”和“纵向”的社会关系之中。“横向”关系是指企业内部职工与职工的关系;“纵向”关系是指企…  相似文献   

18.
推进日本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受到环境与资源条件的限制,日本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21世纪初,日本提出了“建立循环社会”的战略,成为国际上较早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发达国家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日本循环社会的模式、相关法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排斥”概念内涵及其本土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排斥”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社会政策及制度安排等原因丧失其公民权利,无法参与正常活动或参与不足,导致被边化及情感疏离的机制和过程。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边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能够深刻解释社会弱势群体边化的机制和过程的社会排斥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所接受并运用。但在“社会排斥”本土化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社会排斥”概念界定不清,分析框架不明确,理论的本土化不足等问题。因此,对“社会排斥”概念和理论需要进行改造,使其本土化,提高对本土问题的解释力,从而更好地制定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政策,实现弱势群体的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从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并指出研究犯罪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打击犯罪,更重要的是为了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