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检察》2007,(2):68-68
为确保死刑案件审判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2.
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检察机关对死刑案件的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公诉部门在办理死刑案件时应充分发挥职能,切实把好死刑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严格依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为不断改进工作.落实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公诉审查模式.进一步确保死刑案件质量,笔者在对浙江省湖州市死刑案件公诉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死刑案件公诉工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死刑案件程序的改革依次涉及了死刑二审审理方式、死刑核准权、死刑核准程序、死刑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程序等各个方面。死刑案件程序改革的预期包括保护死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减少死刑适用、提高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等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死刑案件程序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还存在若干疏漏的问题,应当从约束权力、加强辩护人的参与以及规范规则的内容与结构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死刑案件审判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作出核准的裁定、判决,或者作出不予核准的裁定。 第二条 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的,裁定予以核准。  相似文献   

5.
死刑二审案件程序法律监督,是指为了维护司法公正,保障死刑正确适用,省级以上检察机关依法对死刑二审案件的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一审及二审审判等各诉讼阶段的程序是否规范合法进行全程监察、督促的活动和制度。自2006年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至今已四年有余,但我国关于死刑二审案件的程序法律监督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甚少。  相似文献   

6.
正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检察机关对死刑案件的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公诉部门在办理死刑案件时应充分发挥职能,切实把好死刑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严格依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为不断改进工作,落实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公诉审查模式,进一步确保死刑案件质量,笔者在对浙江省湖州市死刑案件公诉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死刑案件停止执行死刑程序依法规范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8.
胡云腾 《中国法律》2006,(6):17-19,74-77
为了进一步深化刑事审判方式改革,把《刑事诉讼法》关于二审刑事案件开庭审理的要求落实到位,切实发挥死刑二审程序的把关作用,确保死刑案件的审判质量,为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1月1日顺利收回死刑核准权打下坚实的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在2005年发布的二五改革纲要和开于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通知中.  相似文献   

9.
庄严的使命     
人命关天。对于人民法院来说,死刑判决是关天的重任。确保死刑案件审判质量,不枉不纵,杜绝冤杀、错杀,是一项至高无上的庄严使命。握有生杀大权的刑事法官们必须审慎再审慎,严格再严格。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重要部署以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普遍认为这是一件得民心、顺民意,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善举。对死刑第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是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落实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死刑案件审判程序、保证死刑案件质量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利于加强司法领…  相似文献   

10.
《天津检察》2009,(1):79-79
为确保死刑案件停止执行死刑程序依法规范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死刑案件办案质量,我们从军队的实际出发,以刑事诉讼法律为依据,制定了《关于审理死刑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办理死刑案件过程中的每项工作,都提出了详细、具体的要求,为确保办案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以杀人案件为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死刑误判多出现在故意杀人案中,且以事实误认为共同特点。上级法院在纠正死刑案件的初审误判时既缺乏坚决的态度,也缺乏有效的机制。造成死刑误判的主要原因是:惩罚至上的司法意识和对程序违法的容忍态度;死刑案件的院外压力导致的审判不独立;程序制约机制的严重弱化。纠正死刑案件错误裁判的特殊对策应当包括:确立特殊的死刑案件证据采信规则;死刑案件由五人合议庭独立审判而不能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实行死刑案件有限的三审终审和二审公开审判;改革刑事司法机关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胡铭 《时代法学》2006,4(2):36-42
死刑案件作为最严重的案件,作为关涉公民生命权的案件,它的审判是我们在构建正当法律程序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以价值分析为主视角,从哲学思辨和实证分析入手,提出在我国的死刑案件中引入陪审团审判,以构建强大的死刑案件普通审程序之设想,试图通过在死刑案件中引入陪审团审判,扩大刑事司法中的民众参与和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之实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4次会议通过2007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自2007年2月28日起施行)法释[2007]4号为确保死刑案件审判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的若干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死刑案件的办案质量,防止错杀,我们在复核死刑案件中,一直坚持提审被告人的做法。去年八月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开展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又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在案件多,人手少,要求急的情况下,我院审判委员会经过认真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死刑具体政策是“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或者说是“少杀、慎杀”。保留死刑的规定充分体现宽严相济政策“严”的一面,但严格控制死刑的要求相对来说则体现“宽”的一面。本文从慎用死刑的视角出发,结合死刑案件审判的司法实践,探讨死刑案件中影响被告人生死的“从宽”量刑情节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施行以来对法院内部规范案件审理、提高审判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成为审判管理的一个重要规范和依据,但是经过多年的审判管理实践,我们对审判管理认识不断提高,以及法院对审判管理水平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规定》中许多要求暴露出了与审判管理 ...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的通知》,自2006年1月1日起,对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问题提出上诉的死刑第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在2006年下半年对所有死刑第二审案件实行开庭审理。这是全面落实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改革和完善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重要举措。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庭长、国家四级高级法官吴礼维,日前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有开庭审理和不开庭审理两种方式。最高人民法院为什么特别…  相似文献   

19.
印波 《法学杂志》2018,(3):115-123
对死刑案件相关辩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可知,我国对于刑事辩护投入不充分,资源分配不均衡;辩护程序依附于定罪、量刑合一的审判传统;公权力机关内凝型关系挤压死刑辩护的空间;民意与舆论压力也妨碍死刑案件辩护的有效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试点刑事案件审判阶段的律师辩护全覆盖的改革语境下,职能部门应调整死刑案件法律援助费用及其来源,适时提高死刑案件辩护律师的资质要求,充分保障死刑案件中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将死刑案件定罪和量刑阶段的辩护程序分离,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机制,在死刑案件中逐步确立无效辩护制度,营造尊重和维护死刑案件辩护权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死刑案件二审法律监督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刑事审判法律监督的状况一直不尽人意,二审程序的审判法律监督更是近于空白,普通案件二审程序是如此,死刑案件二审程序也不例外,这无疑严重阻碍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与人权保障事业的进展。因此,在死刑核准权回归最高人民法院、死刑二审案件全面开庭审理之际,对我国死刑案件二审程序的法律监督制度进行全面检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