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联邦与州具有不同的立法权。与公司有关的立法在北美殖民地时期沿袭英国传统,特许公司由英国国会批准设立。后来,地方当局开始具有颁发特许状的权力。美国独立之后,各州顺利成章地成为公司事务的规制主体,而联邦则一直对这一领域保持克制。随着美国公司规模的扩张,联邦政府开始进行反垄断立法,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其开端。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联邦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颁布了《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这些立法对于公司也具有规制作用,而且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美国公司法呈现出以州为主导,联邦通过反垄断法等法律同时进行干预的二元规制格局。  相似文献   

2.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同样存在行政垄断问题。尽管美国的州行为理论可以使州和地方政府的反竞争行为在一定条件下豁免于反托拉斯法,但州行为理论的适用存在诸多限制,美国法院也十分注重对州及地方政府实施行政垄断的意图进行控制。我国《反垄断法》关于行政垄断规定的最大问题在于没有突出《反垄断法》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包括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两大主题,最初是不适用于保险领域的,因为立法者原本认为保险业的社会影响重大,需要业界高度合作,反托拉斯法的约束并非必要。然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联邦反托拉斯法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保险监管体系中,对于美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扼要地介绍反托拉斯法的这种演进、相关的重要判例、立法者和司法机关的意图,希望能对发展中的中国保险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二、背景美国的保险业监管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基本上属于州权力,完全是由各州任命的保险监督官…  相似文献   

4.
张强 《中外法学》1990,(4):67-71
<正> 美国反托拉斯法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之一,曾被称为是美国的"圣牛"、"自由企业大宪章",在美国经济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美国近百年以来的反托拉斯史上,反托拉斯法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冲突问题,对这些冲突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较深刻地认识它的本质。一、美国反托拉斯法在判断垄断的原则——"理性原则"的内在矛盾与冲突美国反托拉斯法判断非法垄断的原则是"本身违法原则" (The Rule of per Seillegal)和"理性原则"(The Rule of Reason)。这两个原则源于谢尔曼法的第一、第二条款的适用。法院在审理诉讼  相似文献   

5.
俞飞 《方圆》2021,(5):62-65
铁路公司结成"联盟",采取固定运价与按照议定比例分配利润的办法,在广大地域内排除竞争;对于不同客户在运费和服务方面实施差别对待,对大客户给予秘密折扣,小客户徒叹奈何1890年,美国制定了第一部反托拉斯法,即《谢尔曼法》,重拳整治垄断行业。130年悠忽而过,包括美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走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颁布越来越细致、系统的法律调整经济行为、经济现象,仍然是各国整治垄断现象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促进竞争是美国制定反托拉斯法的根本主旨也是其一贯不懈追求的方向,非必须不垄断是美国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但存在如电信业等的传统自然垄断产业,在这些领域,垄断可以带来一定的规模效益,这促使对竞争与效率的正相关联系进行反思,其过程经历了对反垄断法的反动和回归。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对于利用技术标准获取专利垄断地位的专利信息不披露问题,通常由联邦贸易委员会依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5条进行反垄断调查和起诉。不披露技术标准中的专利信息以控制标准设定过程的行为,可能构成《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第2条所指的企图垄断。市场力量、限制竞争行为以及主观意图是证明违反反托拉斯法的三个必须要素。因此,美国与技术标准相关的专利保护机制也要受到其反托拉斯法的制约与执法机构的反垄断审查。  相似文献   

8.
张梓太  褚莹 《法学家》2006,4(4):26-29
一、由"微软"案件引出的问题 1997年10月,美国司法部向哥伦比亚地区联邦法院对微软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微软违反了1994年双方曾达成的"同意令",①采取反竞争手段垄断市场.同年12月,该地区联邦法官杰克逊签发"初步禁止令",禁止微软的捆绑销售行为.1998年5月18日,美国司法部与20个州的检察官(后有一个州退出)正式向地区法院提交指控微软非法垄断行为的诉状.10月19日,该案开审.1999年11月5日,联邦法官杰克逊认定,微软公司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方面有利用垄断力量排挤竞争对手的垄断行为.此后,微软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四个多月的庭外和解谈判,因双方分歧太大而告失败.2000年4月3日,杰克逊法官宣布微软公司滥用其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方面的垄断优势,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谢尔曼法>的核心部分.6月7日,杰克逊法官对微软垄断案作出了拆分微软的一审判决,并下令该公司停止捆绑销售操作系统和IE浏览器的行为.判决宣布后不久,微软公司提出了上诉.②  相似文献   

9.
杨松才 《法学杂志》2008,29(2):117-120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具备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这与其拥有完备的竞争法律制度是分不开的。由于这些法律的目的主要是反垄断,故在美国一般都称之为反垄断法;由于托拉斯为典型的垄断形式,故又称之为反托拉斯法。本文试图对美国庞杂的反托拉斯法律体系作一简单的分析评价,以期对完善我国的竞争法律体系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的反托拉斯法看我国的反垄断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托拉斯法是美国经济法律的核心,也是美国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手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垄断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不妨借鉴一下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冯辉 《法律科学》2012,(3):122-131
"油价问题"并非简单的价格管制,牵涉到产业、竞争等诸多体制性因素,其背后折射出产业法与竞争法之间的断裂。以产业法与竞争法的功能组合为核心规制油价,一方面应侧重于竞争法的角度推进《反垄断法》配套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并从公共政策的高度、超越具体执法机关以有效规制垄断性油企的限制竞争行为;另一方面应侧重于产业法角度打破既有垄断结构以实现局部充分竞争,并辅之以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及垄断性油企的公司治理,从而构建由石油储备机制、市场化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石油期货机制构成的油价形成系统。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垄断法不能有效地解决垄断定价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由竞争,阻碍了经济发展,其执行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社会福利损失。反垄断法的这种缺陷根源于其规制对象的错误和反垄断方法的失当。从垄断形成的根源入手,清除引发垄断弊害的进入壁垒,重新设计反垄断法的制度框架,并以积极促进竞争的方式代替传统消极的反垄断政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庆 《河北法学》2004,22(10):61-65
适用除外制度之所以成为反垄断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其深刻的经济基础和法律基础。从经济基础上讲,垄断与竞争均是利弊兼具,垄断并不必然消灭竞争,甚至会使竞争加剧。适用除外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发挥垄断的积极作用, 克服竞争的某些消极作用。从法律基础上讲,反垄断法要解决虽然属于垄断、但又不予禁止的技术问题,只有通过适用除外制度加以解决;另一方面,适用除外制度还是反垄断法与其他法律进行协调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The so-called state action doctrine is a judicially created formula for resolving conflicts between federal antitrust policy and state policies that seem to authorize conduct that antitrust law would prohibi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recent commentaries by the federal antitrust agenc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octrine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health care sector, focusing on the ability of states to immunize anticompetitive actions by state licensing and regulatory boards, hospital medical staffs, and public hospitals, as well as anticompetitive mergers and agreements. Although states are free, as sovereign governments, to restrict competition, the state action doctrine requires that "the state itself" make the decision to do so. Partly on the basis of problems in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criticizes courts for using a mere "foreseeability" test to decide whether a state legislature sufficiently authorized competitors to act in contravention of clear federal policy: "Few things are more foreseeable than that a trade or profession empowered to regulate itself will produce anticompetitive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15.
障碍与释疑:反垄断法适用于银行业的理论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乃梁 《北方法学》2016,(6):107-117
法律适用的明晰是开展法律规制实践的必要前提。虽然反垄断法的适用障碍表现出法律效力的"自我否定"倾向,但是这种制度设计源于对行业发展规律和合理规则方法的尊重。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管制行业的开放浪潮,反垄断法适用障碍具有主客观两方面的消弭倾向,其适用范围不断扩张。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作为垄断性行业的银行业逐渐回归市场竞争的发展本质,"新型"的反垄断规制和"传统"的金融规制也会因此产生此消彼长的态势转变。《反垄断法》适用于银行业的实然逻辑在于既有法律规则范畴下的解释合法性、银行业市场发展演变的行业合理性以及我国反垄断规制发展脉络下的可期待性。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反垄断法的程序依赖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海涛 《现代法学》2008,30(1):51-63
实体规则的原则性与不确定性造成了反垄断执法上的多重困境,执法困境克服路径的选择则直接提升了程序规则在反垄断法执法中的地位,现代反垄断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走向程序化。反垄断法程序化依托于现代社会对程序的特殊需求,根源于垄断及反垄断法的固有特征。反垄断法程序规则在构成上具有复合性,其价值主要在于对效率与公正的双重追求。在程序化的背景下,现代反垄断法的实施机制也具有了自足、多元与软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的城外适用是有其理论基础的,"两拓"并购案促使我们有必要分析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依据及可行性,从而对我国适用反垄断法以规制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探讨,进而督促我们更好地反思和完善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诺尔——本灵顿原则是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几个案例确立的联邦反垄断法中的一个原则,其主要含义是: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规定,即使竞争者通过游说政府而改变法律将会削弱竞争,其行为也不违反反垄断法。诺尔——本灵顿原则是协调《谢尔曼法》的重要目标与公民请愿权利和各级政府有效决策之间关系的产物。诺尔——本灵顿原则对中国的反垄断法执法也有一定启发意义,在执法过程应当全面协调经营者的竞争利益与其他经营者的宪法权利、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对于欧洲制定竞争法虽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欧洲竞争法根植于欧洲本土的反垄断法律思想,体现着大陆法系法律发展的特有特征,是与美国反托拉斯法在本质上相互区别的另一种法律模式.然而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欧盟竞争法日益呈现出司法化的倾向,在对竞争评价以及限制竞争效果的评估方式上呈现出趋同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倾向,并且积极引入竞争法私人执行机制,所以,二者之间之间在法律渊源、实施机制和垄断衡量标方面既存在着差异又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千省利  王玉波 《河北法学》2004,22(6):112-114
反垄断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而垄断在反垄断法中是一个基石范畴的问题,垄断的合理界定是研究反垄断法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垄断利弊的评价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至少要从有效竞争,规模经济,公共利益等三个方面对垄断进行阐述,最后通过对垄断的阐述来界定反垄断法中垄断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