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5):54-55
耿建翌赋予片段和细节新的生命力,让人们在平凡或者日常的事物中发现意义。9月7日至10月12日,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无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是艺术家在国内美术馆的首次回顾展。展出的逾百件作品铺满了整座美术馆,记录了从1985年至2008年间,耿建翌对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对文化...  相似文献   

2.
路涌 《新民周刊》2012,(1):89-89
在全球化的今天,影像艺术区别于其他媒介,在影响当代文化和全球文化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告别2011年的时候,著名策展人侯瀚如将法国著名录像艺术家罗伯特·凯恩的个展《旅行/相遇》带到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凯恩出生于1945年,曾就读于巴黎国  相似文献   

3.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8):56-58
美术馆应该办成民众接受继续教育的大课堂,感受先进文化熏陶的大园圃,这个工作其实是文化惠民、文化民生工程。10月1日国庆节那天,浦江两岸隔水相望的两大文化地标"开始出发"——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试展。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大背景下,两馆的运营将在一个新  相似文献   

4.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40):74-75
速写不独可以独立为一门艺术,为绘画创作立功张本,速写也是可以出如叶浅予这样光彩夺目的速写大家的。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刘海粟美术馆、桐庐叶浅予艺术馆联合主办的"叶浅予速写原作展"于10月24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这个可能在公众眼里"相当简陋"的展览,共展出叶浅予的速写原作170余件、国画30余件,时间跨度从上世...  相似文献   

5.
系列活动将以现场、网络视频、图书等不同的方式影响不同的人群,发挥美术馆在文化造城中的能量,让整个社会感知、享受美术馆的核心价值,提升大众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水平。蓬皮杜艺术中心,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曾经,这些闻名遐迩的现代艺术殿堂听来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圣地,现在,你可以足不出户感受它们所传达的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已经没有人把卡拉瓦乔当杀人犯来看了,他是世界美术史上最闪耀的明星之一。这是国内首个卡拉瓦乔主题展!2023年12月12日,浦东美术馆年度收官大展——“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隆重开幕。作为国内首个卡拉瓦乔主题展,这次展览也是浦东美术馆与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的首次合作,后者收藏着现今全球范围内数量最多的卡拉瓦乔原作。展览中,6幅卡拉瓦乔重磅真迹与其他40余位“巴洛克画派”艺术家的50余幅珍品绘画原作一同呈现了难得一遇的巴洛克艺术全景。  相似文献   

7.
走向世界的韩国现代美术郑作良走进中国美术馆的“韩国现代美术”展览大厅,一股强烈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文化意识打动着我。4月7日至4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韩国现代美术”是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和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办,展出目前韩国最具代表...  相似文献   

8.
《新民周刊》2022,(36):78-78
近日,“尽写奇峰--上海中国画院藏黄山主题作品展”在程十发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与院藏作品的有机结合,以社会人文的学术视角生动阐释了黄山与中国近代山水画革新的关系及黄山写生对海派绘画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伊莎贝尔家     
这个故事被詹姆斯写了无数次,始终包裹在一个爱情叙事之中:美国女孩怎样抵抗欧洲的诱惑,或者说怎样在这种诱惑面前不迷失自己。在美国生活十多年,去过的美术馆总有十几所了,波士顿的伊莎贝尔·嘉登纳美术馆却是最别致的一个。这是名副其实的一个人的美术馆。伊莎贝尔是新英格兰香料大王嘉登纳的妻子,本人也是纽  相似文献   

10.
近日,"文艺复兴至19世纪--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举办。展览由意大利卡拉拉学院乔瓦尼·瓦拉古萨担任展览策展人,以时间为轴,呈现15-19世纪西方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更迭。包括拉斐尔的《圣塞巴斯蒂安》、鲁本斯的《圣多米提拉》等精品杰作。  相似文献   

11.
韩国现代美术展在北京隆重开幕北京的春天,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由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和中国展览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韩国现代美术展览”在北京隆重开幕了。这是中韩建交后首次举办的两国文化交流展览,也是韩国现代美术第一次大规...  相似文献   

12.
精神的蜗居     
易英 《新民周刊》2012,(27):89-89
"重建桃花源——王淑平当代艺术巡回展"将于7月14日在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2011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彭锋策划,在这个炎热的季节,王淑平的作品一路展开,可以让我们感觉到一丝清爽的凉意。用蜗居来谈王淑平的画,似乎不太合适,因为她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非常的时尚。她喜欢画阳光下的女孩,很蓝的蓝天,水天相接,时尚的...  相似文献   

13.
喻军 《新民周刊》2022,(12):78-78
近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展览以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为基础,对一年间中国当代艺术界发生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调查和研究,最终整理为《年鉴》。《年鉴》旨在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反映当下的社会思潮、文化现象等。  相似文献   

14.
孙敏 《法国研究》2011,(2):20-28
本文旨在分析谢阁兰如何在《画》中借鉴中国绘画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中国绘画启发了《画》的形式创造。谢阁兰借用中国绘画的画卷形式和构图方式建构起《画》的绘画空间;其次,中国绘画是《画》的想象来源之一。中国绘画的意象、主题以及有关中国绘画的传说被创造性地整合进《玄幻图》中,谢阁兰借此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中国世界。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东方绘画艺术在西方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东方热”兴起的同时,流传于中国和日本的“吴道子入画”故事也在欧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在现代美学的阐释框架下,“吴道子入画”成为重新审视艺术审美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象征,由一则浪漫化的艺术故事演变为一个带有现代美学特征的中国母题。欧洲艺术史学者对“吴道子入画”故事内涵的重新建构也启发了文学家。酷爱绘画艺术的作家黑塞在《我的传略》中将这一故事与“人的心灵发展史”结合起来,描摹了西方现代生活中人与社会之间扭曲的主客关系,对理性权威与西方现代文明提出了怀疑和否定。“入画”作为与现代文明相对的审美象征被赋予拯救功能,推动黑塞笔下的主人公进入“精神的第三境界”,在艺术世界中达到了主客统一的超脱化境。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肖像政治领域冲突频仍,中国共产党对此屡加调适。冲突与调适,构成新中国成立初期肖像政治演进的基本轨迹。经由规范制备、仪式实践和机制调整等多维政治取径,个中冲突得以逐步化解,政治象征体系得以建立,象征政治之效亦渐趋达成。从整体上看,此等肖像政治实践与冲突调适,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权力生产、意识形态重塑和合法性建构大有裨益,对于当代中国象征政治和政治象征体系之建构也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17.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大的人心。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武汉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再次强调:"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话语是那么朴实、道理是那么透亮,关键时刻念念不忘民生,让全国人民在阴霾困扰的疫情灾难面前,感受到阳春三月的暖暖春意,更加激发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昂扬斗志。  相似文献   

18.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21):86-86
有人从月份牌的艳史中找到了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的法宝。这些天刘海粟美术馆正在举办一个月份牌收藏展,旗袍美女再次进入观众的视野,想必会引起尖叫或怀想,对上海史有兴趣的人,也能从中看出海派文化的渊薮。  相似文献   

19.
1《嬉戏》.朴商玉1 954年,2《圣地》.朴昌敦1 957年。韩国现代绘画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两个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但中日两国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本文在分析中日两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两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比较与探讨,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一、中日两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