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向德 《当代韩国》2014,(1):105-114
本文从都市民间文化的角度解读朝鲜现代作家朴泰远的长篇小说《川边风景》,揭示20世纪30年代首尔的世态景象,探索朴泰远的都市民间情怀,最后认定他有别于启蒙文学和左翼文学的民间价值取向,为研究朴泰远文学提供一个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学阳 《法国研究》2013,(1):61-67,32
维多克是现代世界刑警之父和私人侦探之父。除此之外,他还是现代世界第一个警察作家,历史还应给他文学家一席之地。他的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回忆录》写作和小说创作。其四卷本《维多克回忆录》使他和拿破仑一样"英名代代相传";小说《真实的巴黎秘密》被誉为"一部记录罪案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但由于他一个警察作家的人格局限,使其作品在文字、历史感和哲学意味三方面都难以与同时代的文学名著媲美。然而,文学的维多克最大的意义不在作品的艺术价值,而在他留下的史实、史料。他既是浪子又是时代巨人的传奇经历,成为巴尔扎克等大作家的素材宝库,最后连其本人也一起作了《高老头》、《悲惨世界》那些名作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3.
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提出"抑商"思想的代表学者,他提出"武士归农""等级消费"等政策构想的目的之一,是使武士阶级摆脱都市经济的泥潭。然而从武士消费的视野进行重新审视,他在"抑商"政策的实际叙述中,对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仍予以了一定程度上的包容。他提出这种"特殊的抑商"主张,在将传统经济教条进行局部调整的同时,也为后来重商思想的萌芽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一绪论首尔和上海在都市化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自20世纪开始,两个都市经过的都市化过程都与殖民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个都市同是现代化的象征,既反思传统价值,又使每个都市人都具有都市认同意识。两个都市都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现代主义作家,这不是偶然的。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东西文明和新旧文明交汇的地方,也是资本主义文明和半殖民地文化冲突的空间。这样的上海既是产生畸形人际关系的土壤,也是产生现代主义的背景。30年代的首尔,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韩国的资本侵略而开始都市化。为了克服世界恐慌带来的经济停滞,日本人在1…  相似文献   

5.
"罪之大师"(Master of Crime)是现代世界侦探之父维多克《回忆录》的副标题,也是原作者的自题。透过原文分析,不难发现这个词语后面站着的既是一个浪子,又是一个巨人,即一个"圆形"的维多克。他成立和领导了法国刑事侦查机构——保安部,被誉为世界第一刑事学家和现代世界侦探之父。尤其是他那曾为罪犯和后来追捕罪犯者的传奇经历与丰富复杂的个人性格,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各路人文学者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埃莉诺 《新民周刊》2012,(48):38-39
希望身边的人都开心,在一个积极的氛围中生活,人也会变得很乐观。赵子峡在一家全球排名第二的食品公司任市场部经理,他像是从《杜拉拉升职记》走下来的人物,衣着发型精心搭配,脸上带着职业性的笑容,说话逻辑清楚。从一个理工科毕业生到一家4A公司的"广告人",再到全球500强企业经理,他的奋斗史活似一个男版"杜拉拉"。在这个都市...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沃尔沃帆船赛保留下来,既是李书福对沃尔沃文化的尊重,也是他融入全球化的践行,更是面向海洋的战略投资。有人说,沃尔沃帆船赛是由李书福"引进"中国的,确切地说,是经历了"思想斗争"之后,才同意把这项海上极限运动引入中国的。于是,一个投资几十亿的赛  相似文献   

8.
张伟 《新民周刊》2012,(48):66-68
双子星再次共辉,既是老蔡的杰作,更是中国乒乓球队新的"品牌"。人才济济的中国女乒终于"换帅"了,如今随着施之皓"引退",乒羽中心精心培养了6年之久的"女乒储君"孔令辉正式被扶正,一切都是那么毫无悬念、水到渠成……运动员时代,孔令辉是辉煌的"大满贯"选手,然而众所周知,他在退役后的几年助教生涯中并无多少亮点。女乒主帅为...  相似文献   

9.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被誉为"俄国现代哲学之父"。这位逝于20世纪元年的俄国哲学家却构成俄国思想史的重要分水岭之一,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20世纪思想家。他在俄国思想史上的意义持久而又深远:首先,他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万物统一哲学,为俄国现代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他率先提出并思考关于俄国历史命运和发展道路的"第三条路径";最后,他试图融哲学、神学、科学乃至艺术为一体的创作追求和表达方式也具有深远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索洛维约夫思想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俄国知识分子理性精神的成熟、俄罗斯民族现代意识的觉醒以及俄国独特的"帝国规模"思维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黎君 《德国研究》2007,22(2):24-30
李国豪既是我国桥梁理论的先驱和开拓者,又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和成就卓著的教育活动家.他亲身体验、参与了中外高等教育实践并直接领导了同济大学改革开放、向现代大学迈进的整个过程.他所倡导的同济多科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主张恢复同济办学的德国传统等,对同济大学的跨越发展给予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成为同济大学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1.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影响深远的知识分子,他既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文明批判是夏目漱石文学和思想的主题之一。在日本文明开化急速推进的背景下,他对现代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夏目漱石认为,现代化包含着内在矛盾,是"不自然"的,"自然"的现代化应当是"内发"的;现代化伴随着人类知性的滥用和异化,而只有"无我"的心灵转换能治疗这种病症;现实社会中追名逐利的现象与过度的知识智巧密切相关,它是对人的天性的背离。这些思想与老庄哲学尊崇自然、批判智巧、主张无己、超越名利和全性保真的思想一致。老庄哲学所具有的文明批判特质使其成为夏目漱石反思和批判近代文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威廉·洪堡是德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由于他参与了柏林大学的创建工作,他与柏林大学的关系在其身后常被误传,他对德国现代大学体制的影响也有被夸大之嫌。由此形成了洪堡神话并衍生出柏林大学获得成功的"柏林模式"。近些年来,德语学界的历史学家们展开了针对洪堡以及柏林大学早期校史的质疑与批判,层层解构了洪堡在德国现代大学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梳理和反思解构的内容与过程之后人们将会发现,德国学者反复纠结于洪堡神话,乃是对德国大学前景的担忧所致。  相似文献   

13.
中美台"两岸三边"关系,实际上是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和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台独问题既是危害和冲击"两岸三边"关系架构的"破坏性"因素,也是台海两岸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而在2004年台湾"总统"选举中的"台独公投",既是陈水扁激化岛内族群对立和危害两岸关系的直接根源,也是中美台"两岸三边"关系的角力焦点.  相似文献   

14.
约翰·文森特是20世纪英国学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其国际关系思想的立论基点是现代国际社会的"统一性",并明显体现在他有关主权与人权的相互关系及有关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的认识之中。他承认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违反其公民作为个人而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他认为国际社会甚至某个特定国家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对他国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利。文森特的思想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探讨的主题(即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国际社会中的人道主义干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在于他能够在赫德利·布尔倡导的"多元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观。文森特的国际关系思想对于当今国际社会其适用性虽具有一定限制,但却不失为一种有关当今及未来国际社会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木叶 《新民周刊》2012,(27):72-73
金士杰也知道穷的日子不好熬,但为什么有胆识这么去做?因为他心里储存了好多思想,因为他确定一出手就会有风,因为感觉到有好戏在召唤他。《暗恋桃花源》中永远的"江滨柳"、《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中的"莫利教授",被赖声川导演誉为"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的戏剧表演大师金士杰,成为"新民艺谭"第8期的座上宾,为我们上...  相似文献   

16.
日文当中对于"逐语译"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对"逐语译"评价也褒贬不一。在日汉翻译的语境下,"逐语译"既是一种翻译方法,即直译;同时也是一种翻译理念,即忠实于源文本、严谨细致的理念。作者以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作为参照物,探究了其"逐语译"特征,认为"逐語訳"是训读法的衍生物,是"日本式翻译范式"的集中体现。"日本式翻译范式"的形成与流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伊藤漱平的译文重视源文本,表现明显的"逐语译"的风格特点。同时,其译文表达又有重阐发之处。对译文的选择既体现了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他本人对原文本和目标读者的视域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期间生活在首尔的韩国作家所完成的一系列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均对首尔的都市面貌进行了描述。通过对首尔变迁或以首尔为基地所发生的事件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发展变化,从而折射出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心态以及人与历史在首尔空间的互动。这既是对文学史的回顾,也是对首尔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是工业结构变化的一种现象。世界各国的产业发展模型依靠市场因子运行,公共干预基本缺位。而在中国,无论是集群还是集聚,公共干预是发展和成长的动因。武汉"光谷","汽车城"和"都市工业园"的产生和发展见证了地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规划和组织效用。  相似文献   

19.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20,(16):92-92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不知怎么地就想起了我们家那本神秘的"手册"。我不说你也猜到了是不是。是的,它叫《赤脚医生手册》。那本手册在我家曾长期"神秘"。它当然不是禁书,在那个10年里,它至少被印刷了几百万册,但也不是什么"好书",后面印着"内部发行"说明发行渠道受限,父亲不但从不推荐它,还常常有意无意地藏它,掖它,有一次还被我撞见,他和母亲深夜的捧读,颇有前人"雪夜拥衾读西厢"的温馨。是以它既是家庭"显学",又是家庭隐学。  相似文献   

20.
安部公房是日本二战后有代表性的现代派文学大家,他将现代派文学的手法和主题自如地运用于日本的土壤和现实。其代表作《砂女》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和存在主义的主题融为一体,运用"美比乌斯圈"这一象征塑造了不分表里的现实与超现实的两个世界,通过这两个世界的相互投射揭示了人的异化及存在的荒谬,探寻人之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