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21):86-86
有人从月份牌的艳史中找到了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的法宝。这些天刘海粟美术馆正在举办一个月份牌收藏展,旗袍美女再次进入观众的视野,想必会引起尖叫或怀想,对上海史有兴趣的人,也能从中看出海派文化的渊薮。  相似文献   

2.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40):74-75
速写不独可以独立为一门艺术,为绘画创作立功张本,速写也是可以出如叶浅予这样光彩夺目的速写大家的。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刘海粟美术馆、桐庐叶浅予艺术馆联合主办的"叶浅予速写原作展"于10月24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开幕。这个可能在公众眼里"相当简陋"的展览,共展出叶浅予的速写原作170余件、国画30余件,时间跨度从上世...  相似文献   

3.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45):82-82
蔡元培也曾在张园跟黄金荣、杜月笙外加"阿德哥"虞洽卿等大佬合影留念,看上去彼此很热络。元芳,此事你怎么看?1912年,民国肇始的新气象叫慵懒愚昧的中国人连打几个喷嚏,脑子清爽起来。刘海粟在这一年与乌始光、张聿光每人出1000块大洋,在乍浦路办了一所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一年,刘海粟只有17岁。一...  相似文献   

4.
顾铮 《新民周刊》2012,(12):68-71
面对他留下来的珍贵影像,我们不得不睁大眼睛,再次打量中国整个社会在转型关头的表情,也不得不再次重审自己的记忆和灵魂。"光影惊沧——金石声摄影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了。金石声在中国摄影史上是绕不过去的人物,是一个时代忠实的记录者,更是摄影界仰之弥高的老前辈。面对他留下来的珍贵影像,我们不得不睁大眼睛,再次打量中国整...  相似文献   

5.
丹青两代人     
小雨 《新民周刊》2012,(36):89-89
今年是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建校100周年,这座学校在上海还依稀找得到蛛丝马迹,但凭吊它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民国肇始之时,中国有一批有识之士以教育兴国为口号,大办平民教育,尤其是从欧洲引进西方美术理论与冲击力极强的图像资料,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上海美专凭借其  相似文献   

6.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22,(34):62-65
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总在博物馆、美术馆与剧场、图书馆之间显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来上海看美展”已经成为市民美好生活和游客体验上海的优选。无论是博物馆里丰富、浩瀚的历史珍存藏品,让人们直观且动情地意识到中华文化的璀璨多姿,恢宏浩渺,抑或是各大美术馆中精彩纷呈的艺术展览,古今中外,远至宋元时期的艺术珍品,近到现当代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在上海大大小小的美术馆中,观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心头好”,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来进行一次既可远及古代,又能穿越未来的艺术之旅。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位于松江区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内,旨在推动国际对中国主题艺术的了解和认知。而集美术馆、阅读、餐饮、潮玩、艺术众创、美学生活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已经成了沪上新的网红打卡地。在上海西南,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天气晴好时,白天向前远眺,可以看见松江九峰十二山;夜晚抬头仰望,星空映入眼帘。放眼整个大上海,像这样能够既看见山,又看见星空的地方,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喻军 《新民周刊》2022,(12):78-78
近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办。展览以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为基础,对一年间中国当代艺术界发生的所有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调查和研究,最终整理为《年鉴》。《年鉴》旨在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反映当下的社会思潮、文化现象等。  相似文献   

9.
外滩心影     
《新民周刊》2017,(11):110-110
近日,外滩从1号到33号共22幢历史老建筑,被艺术家毛冬华以纯水墨的方式进行了全面呈现,这批水墨作品最近展出在刘海粟美术馆《外滩心影——毛冬华水墨作品展》上,这是中国画坛第一次用纯水墨语言描绘外滩万国博览会的全部建筑。该展览集中展示毛冬华自2008年以来创作上海城市水墨的成果。她的水墨创作实践探索了中国画转型发展所面临的两大学术难题——如何用传统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方法来呈现当代城市生活,如何在新题材下进行中国画的笔墨意蕴和艺术语言的当代转换。传统和当代、过去和未来、淡雅水墨和原石建筑,相互交融着,在画卷中缓缓流淌。  相似文献   

10.
伊莎贝尔家     
这个故事被詹姆斯写了无数次,始终包裹在一个爱情叙事之中:美国女孩怎样抵抗欧洲的诱惑,或者说怎样在这种诱惑面前不迷失自己。在美国生活十多年,去过的美术馆总有十几所了,波士顿的伊莎贝尔·嘉登纳美术馆却是最别致的一个。这是名副其实的一个人的美术馆。伊莎贝尔是新英格兰香料大王嘉登纳的妻子,本人也是纽  相似文献   

11.
《新民周刊》2022,(36):78-78
近日,“尽写奇峰--上海中国画院藏黄山主题作品展”在程十发美术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与院藏作品的有机结合,以社会人文的学术视角生动阐释了黄山与中国近代山水画革新的关系及黄山写生对海派绘画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路涌 《新民周刊》2012,(1):89-89
在全球化的今天,影像艺术区别于其他媒介,在影响当代文化和全球文化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告别2011年的时候,著名策展人侯瀚如将法国著名录像艺术家罗伯特·凯恩的个展《旅行/相遇》带到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凯恩出生于1945年,曾就读于巴黎国  相似文献   

13.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38):56-58
美术馆应该办成民众接受继续教育的大课堂,感受先进文化熏陶的大园圃,这个工作其实是文化惠民、文化民生工程。10月1日国庆节那天,浦江两岸隔水相望的两大文化地标"开始出发"——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试展。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大背景下,两馆的运营将在一个新  相似文献   

14.
徐冰的语言     
《新民周刊》2022,(11):78-78
近日,“徐冰的语言”展览在浦东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以徐冰文字语言和艺术语言为核心线索,展现作品中的思想和学术理论。70余组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作品分布在美术馆一层和三层,版画、装置、文献记录、手稿、影像、纪录片等展现其艺术的多元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系列活动将以现场、网络视频、图书等不同的方式影响不同的人群,发挥美术馆在文化造城中的能量,让整个社会感知、享受美术馆的核心价值,提升大众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水平。蓬皮杜艺术中心,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曾经,这些闻名遐迩的现代艺术殿堂听来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圣地,现在,你可以足不出户感受它们所传达的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16.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2,(44):38-39
"毋庸置疑,保护母语和家乡话就像保护参天大树的树根一样,是对曾经哺育滋养我们这代人成长的城市最好的回馈。"上海人唱上海话,天经地义。"汏脚水么烧",王厂长王昊一张口,上海人就hold不住了,一个个手舞足蹈——听惯了粤语京腔,突然听到上海人搞笑《圣斗士星矢》,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心情乃为之大快。上海人唱上海话,非自王厂长...  相似文献   

17.
辛丑辞岁,壬寅呈祥。"2022上海中国画院迎春画展"在中华艺术宫展出。在迎来农历新年佳节之际,画院老中青三代画师翰墨颂盛世、丹青诉情怀,展览作品无论花鸟、山水、人物,皆笔墨淋漓、色彩斑斓,无不体现了画家们对于美好明天的真挚情感和真诚祝福。  相似文献   

18.
阙政 《新民周刊》2017,(11):86-91
真实的上海,不仅有欧式高楼、花园洋房、老式石库门,更有洋派公寓、新式里弄、棚户区、滚地龙,乃至被人遗忘多年的工人新村。在百年岁月里,各国殖民者、各地来沪的人,都留下了他们不同的足印,为上海的城市建筑添过砖,加过瓦。上海,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万国博览会”。  相似文献   

19.
童世明早年创作作品《边城人家》曾获国家文化部颃发的美术群星奖,近年创作新作《高铁进苗寨》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作品《武陵晴韵》《苗乡映秋》《湘西秋韵》《武陵春山新》及《湘西四季》四条屏等多件精品曾先后被长城博物馆、湖南省美术馆、深圳市文化馆及湘绣集团、上海中闵集团收藏。数百件武陵山水作品先后被海内外相关政府机关、高铁站以及个人收藏,多件山水画精品入编国内各艺术名录典藏。  相似文献   

20.
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时刻,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倾力策划的"百川入海——二十世纪海上代表性书家作品大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揭开帷幕。展览以宏观的角度、开阔的视野,陈列出吴昌硕、康有为、曾熙、黄宾虹、于右任、李叔同、沈尹默、郭沫若、吴湖帆、张大千、白蕉、陆俨少、谢稚柳、程十发等九十九位海上书法家与文坛精英的佳作共二百二十八件,作者阵容之强大、历史脉络之系统、展品面貌之丰富,可谓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二十世纪海上书法大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