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前,美国军事战略面临新一轮调整。在"维持全球领导地位"总目标牵引下,结合国内外因素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未来发展将表现出延续、聚焦和平衡三大特点。在战略目标方面,将延续"应对多元冲突"的基本理念,聚焦"大国威胁",但未来还将在反击俄罗斯"侵略"和应对中国"崛起"之间寻求平衡;在作战思想方面,将延续对未来新型作战样式的关注,聚焦"跨域协同",但未来还将在网络、太空等新型空间与传统领域之间寻求平衡;在军队转型方面,将延续"创新驱动"的基本理念,聚焦"抵消战略",但未来还将在确保当前优势与引领长远发展之间寻求平衡;在战略部署方面,将延续对亚太地区的高度关注,聚焦南海问题,但未来还将在"离岸制衡"与"主动推回"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张伟 《新民周刊》2012,(22):24-25
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似乎仍在眼前。如今,舞台已转到伦敦。那里将会演绎怎样的奥运激情?中美金牌大战将掀起多少风浪?刘翔、孙杨、李娜等"中国龙"、"中国凤"还将续写多少传奇?历史上,英国人曾两次在现代奥运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如今,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徘徊不前的英国经济则热切期待奥运"反哺"。7月27日,口号为"影响一代人"...  相似文献   

3.
吉尔吉斯斯坦变局表明,独联体内部的新一轮"民主化"浪潮继续上涨.这是继苏联解体之后,原苏联国家确立新国家身份的延续.如果说,苏联解体解决了这些国家"离开谁"的问题,那么"色彩革命"则将解决"靠近谁"的问题.这一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独联体产生重要冲击.一系列"色彩革命"之后,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独联体"民主先锋"的角色、立场将发生重要变化,独联体内部因"民主化"问题而引发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威信可能继续下降,独联体未来发展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4.
笑饮 《新民周刊》2021,(1):37-37
他将美国外交政策推入谷底,正把自己变成"人类公敌"。2020年3月30日,美媒《华盛顿邮报》将"史上最差国务卿"的头衔颁给了蓬佩奥,用来讽刺他在疫情期间毫无建树。半年多之后的8月31日,该报再评蓬佩奥,称"史上最差"国务卿将美国外交政策推入谷底,让美国孤立程度达到巅峰。  相似文献   

5.
作为日本西学东渐史上第一人的西周翻译了众多哲学概念。在同时代学者皆将"instinct"翻译为"性"的情况下,唯独西周将其对译为"本能"。这是摒弃了以形而上的东方传统哲学为基础的翻译方法,在充分考虑到西方哲学形而下的物理学意义上人体器官官能所产生的作用前提下,兼顾"身体器官"与"机能"两方面关系的翻译结果。  相似文献   

6.
《里斯本条约》将欧盟经济界定为一种"具有高度竞争性的社会市场经济",这是欧盟首次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术语写入欧盟的条约。本文通过对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以及在欧盟层面关于社会市场经济争论的分析,认为将欧盟将经济模式界定为"社会市场经济"将使欧盟经济模式与美国经济模式的差异更加凸显,并且促使欧盟内部的子模式朝趋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洪 《新民周刊》2012,(37):23-23
专家认为,欧洲现在要么走向"政治统一",要么最终结果就是"瓦解、分裂"。130多年前,面对斗争频仍的欧洲,法国大文豪雨果大声疾呼:"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雨果憧憬的"欧洲合众国"之梦,在过去百年中趔趄前行、...  相似文献   

8.
阙政 《新民周刊》2012,(32):58-60
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爆红,重新点燃了本土纪录片的星星之火。身为全国纪录片生产的重镇之一,上海的"纪实频道"到今年已走过10年历程。今年8月,其运营方"真实传媒"正式接棒"全纪实"数字频道,预计将可覆盖全国2000多万用户。说起纪录片,爱好者们一定会将Discovery探索频道、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英国广播公司BBC等...  相似文献   

9.
香厂路小学成为"文化大革命"在小学生中的样板和代言人,"文革"的进程和风向也体现在对该校的一系列报道当中,可谓出尽风头。1960年代出生的人对"红小兵"都不陌生。2009年国庆60周年之际,有媒体推出60年盘点,一家报纸将"红小兵"一词列入《60周年流行语》,并将其解释为:"由小学生组成的造反组织。1966年‘文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印度洋战略价值的上升,美国在"重返亚太"战略基础上推出了"印太"战略,其战略实质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缔造战略支点,并将其塑造成美国霸权下的多极格局。印度、澳大利亚、日本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它们自身在南海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引导下,战略支点国家将对南海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将加剧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化。在中美战略博弈的背景下,考察美国"印太"战略特别是其支点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印太"战略的实质,也有益于我们全面地分析南海地区的安全形势,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天问·火星     
4月24日,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50周年纪念日,中国宣布了第一位火星使者的名字:"天问一号"。按照计划,它将在2020年7月搭乘长征五号火箭,远征太阳系的另一颗行星火星。这将是中国出发迄今最远的一次旅行。"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是屈原在《天问》里提出的课题,如今中国航天人将派出使者,试图去解开屈原之问。中国的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最先出发的是"天问一号",这是在以特殊的方式向先贤致敬。  相似文献   

12.
读家     
《新民周刊》2012,(45):18-21
环球热点A日本政坛再洗牌日本众议院在11月16日的全体会议上被解散。政府随后在内阁临时会议上敲定"12月4日公示,16日投开票"的众议院选举日程。在此次大选中,执政3年有余的民主党政府将接受民众审判。同时,大阪市长桥下彻的"日本维新会"、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太阳党等政坛"第三极"势力将参与民主党和自民党两大政  相似文献   

13.
刘迪 《新民周刊》2020,(16):27-27
以疫情为界,人类将进入一个不同生活模式、生产模式的世界。今后及未来政治,将围绕人的生命、生态政策、生命伦理等问题展开重大讨论,这类话题将成为优先议题。疫情全球暴发后,各国政要号召国民团结起来,与新冠病毒这个"敌人"斗争。但是人类这种以病毒为敌的思考正在悄悄转变。法国生态哲学家蒂莫西·莫顿说,不要以新冠病毒为敌,而是要与其共生。他说,"我们都是共生的存在,与其他共生存在交互缠绕"。必须与病毒"共生"的思考,也表现在防疫政策领域。5月4日晚6点,安倍首相在记者会上宣布日本全国"紧急状态"将延至5月底,与此同时,他呼吁"为保护生命,必须早日建立新冠病毒流行时代的新日常"。安倍提倡的国民"新生活方式",系由专家研究制定,涉及个人、国民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等方方面面。这个"新生活方式",意味着人类要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重大思考转变,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14.
石渝 《新民周刊》2012,(22):42-43
当人类打破大自然食物链时,将因自身的过错而受到惩罚。看过好莱坞影片《沉默的羔羊》吗?影片中有一位名叫汉尼拔的"末日博士",以高智商的方法诱走猎物,并以非一般的方式将其杀之、虐之,最后食之。"末日博士"的猎物不是别的,而是活生生的人类。随着近期"食人变态"事件在全球频频出现,有人惊呼":汉尼拔幽灵回来了!"美国:啃人脸...  相似文献   

15.
应琛  韩学玮 《新民周刊》2012,(18):55-57
上海市第八中学第一届面向社会招生的"男生班"下学期将开学,"因性施教"的呼声终于在上海"落地"。被废弃50多年后,男校教育很可能在"男生班"尝试后,重新回到人们身边。  相似文献   

16.
读家     
《新民周刊》2012,(50):12-15
A韩国"将门虎女"当家当选韩国第18届总统的朴槿惠20日主动与落选的前民主统合党候选人文在寅通话,向文在寅抛出了欲通力合作的橄榄枝,强调将创造"共生与大统合"时代,为韩国开创一个新纪元。韩国国内舆论认为,当选韩国新一届总统的朴槿惠未来将在执政期间面临巨大的考验。她将面临的是要比之前任何一届总统都更加严酷和复杂的国内环...  相似文献   

17.
书之用     
顾文豪 《新民周刊》2012,(20):84-84
因此也就可以二度理解为何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因为必须与其他书籍产生联系的每一本书在其被运用的过程中,将不自觉产生某种"离心力",将读者带离本觉得安稳妥当的知识地界,而"少"的喟叹或许是生于对于失去地心引力的一种轻微而美妙的晕眩之感吧。  相似文献   

18.
微区域是区域合作新的实践重点。以"跨合区"和"经济走廊"为代表的跨境合作在全球方兴未艾,我们将此类跨境合作界定为微区域合作。文章以微区域安全及其治理的逻辑为研究中心建构微区域概念,建构包含微区域与"宏—次区域"的"大区域",以此为基础将微区域安全分为内部安全与微区域间安全,并通过对安全"内渗"与"外溢"效应的分析,探究微区域安全治理的逻辑。文章将"一带一路"视为一种"大区域",将"大湄公河次区域"视为一种微区域,在上述概念与分析框架基础上探究"大湄公河微区域"安全及其治理的逻辑。文章认为,安全既是"大湄公河微区域"产生中的固有要素,也是其当前发展的瓶颈,在"内渗"与"外溢"效应下,"大湄公河微区域"安全治理的关键在于要以中国—东南亚间的规范协调为基础,以在"大湄公河微区域"与"澜湄合作"对接中建构微区域安全规范为重点,最终获取中国参与微区域安全治理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欲将钓鱼岛群岛的"施政权"随同琉球群岛"归还"日本。台湾当局通过外交途径与美国交涉,否认琉球主权属日,强调钓鱼岛不属于琉球,应分案处理,然自身所处困境使其在对美交涉中进退两难。美国从自身利益及亚太战略考虑,在此案的处理上偏袒日本,表面采取"中立"立场,实则将钓鱼岛的"行政权"交予日本,为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提供了便利,造成之后中日之间的钓鱼岛纷争,为中日关系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20.
刘迪 《新民周刊》2012,(41):23-23
日本担心,一旦"右倾化"的结论得到广泛认可,将对日本的世界形象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近半年以来,日本政坛一系列举动令亚洲局势紧张,并给世界带来困惑。今年4月石原慎太郎跑到美国宣布"购岛",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将钓鱼岛"收归国有"。另一方面,在日本国内,对外强硬的政治主张则受到拥护。今年9月举行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