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伟 《传承》2010,(12):78-79
皖南事变是蒋介石在国共合作抗日时期制造的一次大规模的局部内战,它严重破坏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大业,但这次事件却遭到美国的反对。事变后国民政府开展了积极的对美外交,以化解裂痕,围绕这一事件从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态度、国民政府对美外交和事件的解决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二月十二日,是四安事变五十周年纪念日。发生在五十年前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国内战争,开始了国共再度合作的新时期,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在这伟大历史事件中,旅欧爱国华侨和侨团组织热情支持张、杨的爱国义举,竭诚拥护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合作,作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初,在中国战场上,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皖南事变。它的发生,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局面面临破裂的危险。这一严峻事件在当时国际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目前,史学界对皖南事变的反响及其作用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就此问題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抗击日本侵略,维护统治,展开了全方位的求援外交以争取尽可能多的经济、军事援助,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国民政府把求援的对象转向了美国。具有深厚“美缘”的第一夫人宋美龄成为蒋介石政府对美外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当时中美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5,(3):4-8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相继发生,中华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桂系实力派和以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推动广西形成国共合作的局面。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统筹南方抗日大局,谱写了华南抗日战争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国民党桂系执行片面抗战的政策,制造了桂林“七·九”事件等一系列反共事件,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反对顽固派的反共内战逆流,转移隐蔽精干,高举抗日旗帜,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宣传,放手发动群众,支援正规军作…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上 ,有两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一位是国民党的上将张学良 ,他发动了西安事变 ,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另一位是后来成为共产党的上将的吕正操 ,他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领导了令敌人谈虎变色的地道战和地雷战 ,被张学良戏称为“地老鼠”。这两位抗日名将 ,又有着诸多的相通和相同之处。如 :都是辽宁海城人 ;都是东北讲武堂毕业 ,张学良是一期 ,吕正操是五期 ;都是积极的抗日派———为抗日 ,吕正言改名为吕正操 ,意思是要操练军队打日寇 ;也是为抗日 ,张学良不顾性命发动了西安事变。最是有特色的 ,他…  相似文献   

7.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在我党的极力敦促和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同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统一战线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一是广泛的民族性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二是两支军队两个政权的合作;三是没有统一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的合作;四是处于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合作,并形成抗战初期我党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全国性的抗日统…  相似文献   

8.
从"九-一八"事变前后到全面抗战,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一直在变化着,最终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共同抗日的道路.随着形势的发展,陈诚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军官,蒋介石极度信任的心腹,他的对日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警惕到抗争,再到部分附和蒋介石的意见,即作有限度退让,做相当抗战准备.  相似文献   

9.
<正>冯玉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任旅长、师长、陕西督军、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西北边防督办、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军政部长、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等职。其中尤以推翻贿选总统曹锟,驱逐前废帝溥仪出宫,杀李彦青,为世人称快。"九一八"事变后,他与共产党合作,出任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领导了著名的张垣抗战。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西安事变对推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走上抗日的作用问题西安事变在推动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有人认为:国民党集团由对日妥协走上抗日道路,其根本原因是它有抗日的要求和愿望,而西安事变只是外因。换句话说,没有西安事变,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也是会走上抗日道路的。笔者不敢苟同。我们不应该抛开历史事实本身来作推断。虽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英美派集团,确实有一定的抗日愿望和要求。但是,如果没有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在王明“左倾”错误统治中央时期,在毛泽东已被排挤出中央苏区党和红军领导岗位的情况下,顶住压力,主动争取毛泽东参与红军作战指挥;坚持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主导地位做出了特殊贡献。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周恩来坚持北上抗日战略方针,协助毛泽东粉碎张国焘的分裂图谋,维护了党中央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在处理西安事变前后,周恩来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贯彻毛泽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为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晓哲 《两岸关系》2007,(12):15-17
学术论坛还原台渝历史渊源.1937年,在日寇侵华的硝烟中,国民政府移驻重庆。作为战时首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所在地,重庆谱写了一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张许玲 《传承》2008,(18):90-91
从"九·一八"事变前后到全面抗战,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一直在变化着,最终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共同抗日的道路。随着形势的发展,陈诚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军官,蒋介石极度信任的心腹,他的对日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警惕到抗争,再到部分附和蒋介石的意见,即作有限度退让,做相当抗战准备。  相似文献   

14.
邰言 《黄埔》2011,(2):48-51
共产党向台湾伸出和平之手,历史曾给了蒋介石"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机会随着朝鲜半岛的硝烟散尽,蒋介石第一次"反攻大陆"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在国际形势开始出现缓和的趋势下,中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而美台之间的矛盾却逐渐暴露。台湾岛内相继发生了吴国桢事件和孙立人事件,加上美国对"台独运动"的支持,台美矛盾  相似文献   

15.
1925至1928年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国民革命风起云涌,反帝斗争空前高涨,国共合作又分裂,北洋军阀的统治归于覆灭,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事件。这不仅是中国国内政治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亦是中外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关键阶段。特别是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拟结合中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对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主要是国民政府与美国的关系)作一客观的考察和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挽“一·二八”抗日阵亡将士联礼文“—·二八”事变是我国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日本帝国主义者自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后,又于1932年1月28日深夜突然袭击驻扎在上海闸北的十九路军。出于爱国和民族自卫的热忱,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军长蔡延...  相似文献   

17.
王保成 《协商论坛》2013,(10):53-55
1938年2月,日军侵占修武县城,国民党修武县县长携印南逃,进步爱国势力上山坚持抗日武装斗争,很快于3月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国共合作性质的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是河南省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也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共合作县级政权,它在修武抗战初期为抗日武装募集军粮,扩征兵员,组建地方抗日武装,发挥了重要作用。修武县城的沦陷与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和天津,接着向  相似文献   

18.
袁继成 《世纪行》2007,(5):34-36
北伐军1926年10月光复武汉三镇以后,武汉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中心。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决定,将以前各有隶属、各自为政的武汉三镇统一建制并确定为国民政府的国都,为  相似文献   

19.
曾景忠 《长白学刊》2007,(4):109-117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占领华北、华中一些地区后,除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外,国民政府军留置一些部队在敌后,沦陷区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率领保安部队坚持在原地抗日,战区组织抗日游击武装,还有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这些汇成敌后武装抗日的洪流。敌后抗日游击战于是展开。本文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和中共有关敌后游击战的方针和部署及敌后抗日游击战初步开展的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马若义 《长白学刊》2009,(4):135-139
“合作反蒋抗日”是中共处理与福建事变关系的主题。事变前,中共开始倡导“合作反蒋抗日”的上层统战新策略,推进福建事变向“联共反蒋抗日”发展;事变后,中共在批判福建人民政府“第三条道路”的同时,以灵活应对策略履行“合作反蒋抗日”诺言,努力形成爱国民主运动新高潮;事变失败后,中共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否定自我,实事求是评价福建事变,进一步团结和壮大中国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力量和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