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关于流通领域劳动价值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仪元 《理论探索》2005,1(3):59-6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那么流通和供求关系是否创造价值,流通中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实际上,流通和供求关系并不创造价值,供求双方讨价还价模型证明了只有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因此说,流通领域的劳动才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是否应把劳动价值论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问题。一种看法是: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也同样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同样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另一种看法是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创造价值,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虽然重要,但并不创造价值。(二)关于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物化劳动不仅转移价值,而且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单个主体看的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是从社会  相似文献   

3.
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在理论界已成为热点。长期以来 ,在经济理论界中 ,在政治经济学教材中 ,一般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 ,不能创造价值。钱伯海老师认为 ,物化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主要源泉 ,并认为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的观点是一种理论扭曲。① 两种观点全然不同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一、劳动论与劳动价值论劳动这个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中涵义十分广泛 ,并不一定和价值的创造联系在一起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就需要劳动 ,即使是到了共产主义 ,劳动依然是人类社会生存、生活的必要手段或条件。…  相似文献   

4.
确定创造商品价值劳动范围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以劳动的生产性还是非生产性作为区分创造价值与否的劳动界限标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商品价值的创造要从使用价值的创造角度来规定,因此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创设、增加、转移和保存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胡仪元 《理论探讨》2007,1(4):105-107
传统经济学把流通领域的一切劳动都视为非生产劳动,通过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承认流通领域的部分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但是,纯粹流通过程,即在交换过程中如何坚持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难题。在考虑流通的情况下,一方面存在历史时间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机会成本的作用。消费者在自己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高购买价格)和先进企业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价值(最低售价)之间讨价还价,形成讨价还价模型。通过讨价还价,使其通过交易换得的价值比自己生产的价值量要多,实现交换的劳动节约,从而把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6.
杨宏翔 《求知》2002,(3):16-17
目前存在着一些对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的误解。首先是对劳动含义的误解,有不少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劳动指的是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劳动,排除了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劳动,因此认为劳动的概念需要拓宽、发展,这是对马克思劳动的含义的误解。马克思所论述的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从来都不是仅指体力劳动者的劳动,而是包括了科技人员在内的脑力劳动者的劳动。  相似文献   

7.
孔小红 《学理论》2011,(33):65-66
劳动是能动的原始要素,唯有劳动要素才创造价值,要素价值论是站不住脚的。在现代化商品生产条件下,只有与总需求相适应的社会必要劳动才是有用、有效劳动,才创造价值。根据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有用、有效劳动需要扩展为有益劳动,有益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8.
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与否的争论长期争执不下,其原因是由于学者们将"知识产品"等同于物质形式,对知识产品具有的"价值溢出"作用缺乏认识。在综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新经济增长理论相关原理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知识产品的价值溢出模型。这一模型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坚持了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还在多个领域内拓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经济学研究必须以可经验的劳动范畴为出发点,进而从思维的具体的总体性中来把握劳动范畴。马克思开创了区别于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及庸俗经济学的新经济学,在他看来,劳动范畴不是纯粹理论的,而是经验的历史的具体总体。劳动范畴是生产形式的基本依据和要素,它在时间和空间中所结成的有关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构成了生产形式的基本样式。价值形成过程的一般形式能够依靠纯粹理性来加以阐明,但特定的价值形成过程却需要在对历史经验的分析中完成。  相似文献   

10.
管理劳动的内容决定了管理劳动的时代特征。从内容看,管理是确立方向、配置资源、激励人和分配利益的活动。在当代条件下,管理劳动具有五个显著的时代特征: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占据主导性,管理劳动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具有整合性,管理劳动在价值生成过程中凸现竞争性,管理劳动在实践开拓中需要创造性,管理劳动在成果形成中存在倍增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对此 ,就自己的再认识谈几点看法 :一、劳动的普遍性与合法性人类活动的任何结果都凝聚着劳动 ,劳动普遍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劳动结果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 ,是有收益还是无收益 ,都不影响劳动的存在。在商品经济社会里 ,劳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产出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各类商品 ,并通过交换而实现其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通过劳动生产出的商品形态多样 ,除了各类有形的物品外 ,资金、技术、商誉、使用权利…  相似文献   

12.
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动力派遣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动力派遣放松管制的概述劳动力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动力派遣在世界各国发展迅猛,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及美国都已经拥有十分成熟的劳动力派遣市场;奥地利、丹麦、芬兰、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及瑞士则是尚在发展中;东...  相似文献   

13.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劳动关系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劳动立法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迅速作出回应,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进而推进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机电工会坚持与时俱进,多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在劳动争议调解、预防的工作机制上创新,不断优化在新形势下协调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努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在实践中,我们围绕集团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以八个核心劳工公约为基轴,运用比较兼有实证的研究方法,从劳工结社权、平等就业权、强迫劳动及禁止童工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水平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差异,指出我国劳动法律制度水平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不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单个标准上,抑或是从相关标准的实践层面上,都有相当大的差距.正确认识这些差距是完善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加强劳工保护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深刻领会和落实这一论述的精神,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马克思主义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具有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时代的背景1科学技术发…  相似文献   

18.
19.
《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劳动关系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上海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取得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仍需关注的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