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猪肾虫病系由肾虫科的猪肾虫寄生在猪肾脏周围脂肪组织和肝脏等处所引起的一种土源性蠕虫病。常为区域流行,并常造成生猪生长、发育不良,肥育受阻,母猪生产性能和利用率降低,甚或引起大批死亡。对发展养猪生产工作威胁巨大,应积极进行防治和消灭,以促进养猪事业的迅速发展。 我省猪肾虫最早由赵辉元于1948年在安顺的猪体内发现,1961年我所在贵阳市郊沙子哨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在屠宰猪时,发现有局部孤立的小脓灶,起初未引起重视,后来这种病的病势逐年扩大,损失日趋严重,对养猪事业威胁很大。于1976年我场兽医同志们开展了用牛型结核菌素诊断猪结核病工作。 一、时间和对象:1976年4~5月份,对基础公、母猪和部分后备种猪群进行检疫,共计检疫372头,结果阳性15头,疑似10头,阴性347头。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春夏间,笔者参加了几次猪病的诊疗,通过临床诊断、治疗效果观察及剖检验证等,最终确诊为猪肾虫病。猪肾虫病是由猪肾虫寄生于猪的肾及其周围脂肪和与输尿管相通的结缔组织的包囊内等处而引起的一种线虫病。猪肾虫又叫有齿冠尾线虫,虫体粗壮、灰褐色,猪只不论大小均可感染,危害较大。患病肥育猪生长迟缓,公猪可失去配种能力,母猪不孕或流产,甚至可造成猪的大批死亡。初期病猪出现皮肤炎症;以后表现为精神欠佳,食欲下降,喜卧,后肢无力,跛行。逐渐贫血,消瘦。检查尿液,如发现虫卵或剖检病猪见肾盂及肾周围脂肪内有虫体,即可确诊。1 诊…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某猪场饲养母猪 60 0头 ,1999年 8月份初产母猪所产仔猪 3日龄开始发病 ,病猪以发热、尖叫、抽搐为主要特征 ,7日龄时有的整窝死亡。经确诊为伪狂犬病 (PR)和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病毒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该场建于 1997年 8月 ,同年 9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近 40 0头。 1998年 1月配种 ,生产正常。 1999年2月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 2 0 0余头 ,1999年 4月配种。配种前 3 0d左右按免疫程序分别注射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和PR等疫苗 ,其中PR…  相似文献   

5.
猪肾虫病是由于有齿冠昆线蛲虫寄生在猪肾脏及其周围脂肪组织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我市于1972年10月1日首次发现猪肾虫病,到目前止共先后在三个猪场发现该病。为解除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在省站的协助下,开展了猪肾虫病的诊断与试治工作,并已取得初步疗效,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弓形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原虫病。在我国近几年很少有集中发病的报道,2000年1—4月湖南省衡山市某中型猪场暴发了猪的弓形虫病,给该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发病情况该场设计年出栏肥猪2万头,母猪空怀期、怀孕期在集约化母猪栏内饲养,生产前15d转到产仔栏待产。仔猪哺育期为4周或5周。在疾病流行期间有育肥猪1710头,经产母猪151头,其中有妊娠母猪69头,带仔母猪38头。本次疫病暴发流行于产仔舍和妊娠母猪舍,首先产仔舍的1头母猪于产后3d出现体温升高,饲养员认为是生产过程感染所致,用解热镇痛、杀菌消炎的中草药物进行治疗,其症状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7.
我场是饲养地方品种“监利猪”的专业场,1973年爆发猪喘气病,当时,共有生产母猪后备猪110头,其中有明显症状的37头,占34%,1974年发病仔猪280多头,死亡仔猪142头,扑杀病仔猪87头。从1975年开始,采取坚决扑杀病猪、严格隔离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2年底经我省无喘气病猪场鉴定小组第三次正式鉴定通过,确认为湖北省第一个无喘气病猪场。  相似文献   

8.
猪肾虫早在1835年于巴西从中国猪肠系膜中发现,经Diesing(1839)描述并定名为Stephanurus dentatus。虫体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组织和输尿管壁等处,引起猪的肾虫病。本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猪的常见寄生虫病,流行颇广。在大西洋沿岸和南美地区,是养猪业的一大病害。猪只感染肾虫后,食欲减退,营养不良,肾区敏感,消瘦拱背。严重的后肢无力,走路摇摆,甚至后躯麻痹,瘫痪倒地。母猪长期不发情或发情不受孕,死胎,流产。公猪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无精子,丧失配种能力。幼猪消瘦贫血,下痢,发育不良。当饲养管理不良时,往往造成大批死亡。据美国农业部(1961)报告,美国因本病每年造成的损失达七千多万美元。  相似文献   

9.
猪棘头虫病是大吻科蛭状巨吻棘头虫寄生于猪的小肠(主要是空肠)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从食品站屠宰猪检查看,本病感染率达32%。笔者应用阿的平治疗猪棘头虫病,效果好,病猪服药后表现安全。 (一)材料和方法 1.药物来源及用量:阿的平,黄色,片剂,每片0.1克,武汉制药厂生产。患猪服用剂量0.05克/公斤体重,一次口服。 2.选择病猪:采可疑患猪粪便镜检,发现巨吻棘头虫卵者,确诊为本病,共计11头。 (二)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笔者试用消虫净、蜱螨灵防治猪螨病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西安市人民面粉厂饲养场,养猪237头,在猪体上刮取病料,采用直接涂片镜检的方法,抽检52头,检出有螨虫(成虫)的阳性猪52头,占总数的21%;死亡2头,占发病数的3.8%;感染强度,在一个病料涂片镜检查出1~40个活虫。并收集标本固定封片保存。 (一)70%消虫净乳剂:系武汉市葛店化工厂生产提供。25%蜱螨灵水剂:系西北大学化学系研制提给。 (二)试验猪 系西安市人民面粉厂饲养场养的猪,经直接镜检见到活螨虫的阳性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78月 ,某商品猪场的部分初产母猪陆续出现死胎、流产、产畸形胎 ,所产仔猪急性发病死亡。对症治疗后疫情虽有所缓解 ,但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发病和死亡。笔者接到疫情报告后前往调查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急性暴发性钩端螺旋体病。经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控制了疫情的发展和蔓延 ,净化了猪群。1 流行病学调查该猪场 1996年建场 ,2 0 0 0年饲养繁殖母猪和后备母猪 14 1头 ,种公猪和后备公猪 16头 ,育成猪 14 5头。该场采取冬季舍饲 ,春、夏、秋三季放牧的饲养方式 ,当年 78月 ,部分初产母猪先后出…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2月初 ,武威市某种猪场的初产母猪产仔后发生以发热、停乳、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同时 ,新产仔猪也出现发热 ,严重腹泻 ,停止吮乳等症状。发病母猪占生产母猪的 33.0 % ,占初产母猪的75 .0 % ,仔猪发病率达 2 8.2 %。发病仔猪在 1~ 2d后死亡 ,病死率达 71.3%。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该种猪场共存栏母猪 36 0头 ,公猪 18头。 2 0 0 1年 6月从金昌调入后备母猪 4头 (分别编号为金1~ 4号 ) ,从青海调入 6头后备母猪 (分别编号为青1~ 6号 ) ,饲养 30d未…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南昌市郊某养猪场饲养的母猪群暴发急性弓形虫病 ,并引起母猪繁殖障碍。该场共饲养生产母猪 130多头 ,7月2 1日 ,1头空怀母猪突然发生高热 ,体温达 42 .3℃ ;第 2d又有10多头猪发病 ,既有空怀也有怀孕的 ,以后每日都有数头新病例出现 ,有的发热 ;怀孕猪发病后 3— 4d流产 ,胎儿多为 2月左右胎龄 ,有 2头足月分娩所产胎儿各有死胎 2头 ,但未见干尸化 ;自出现第 1例病例 ,场兽医即用青霉素和氨基比林治疗 ,但不能控制疫情 ;至 2 7日已有 30头猪发病 ,并出现死亡 ;该场对母猪均进行过猪瘟、猪链球菌病、猪丹毒和猪肺疫、细小病毒和乙…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1~ 4月 ,广东某猪场发生了以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母猪屡配不孕以及仔猪发病急、病死率高、高热稽留、出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试验动物接种以及乳胶凝集试验 ,确诊为猪伪狂犬病。经过彻底消毒、灭鼠、紧急免疫接种等措施 ,疫情得到控制。1 发病情况广东某猪场共有经产母猪 5 64头 ,后备母猪 60头 ,均未使用过任何伪狂犬病疫苗。 2 0 0 1年 1月该猪场生产 87胎 ,出现16头死胎 ;2月生产 83胎 ,出现 3 9头死胎 ,1头干尸化胎 ;3月生产 90胎 ,出现 5 6头死胎 ,每窝死胎 1~ 5头 ,但…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1984年以来,改进了猪瘟免疫程序,在专业养猪场全面试行,育肥猪于51~59日龄一次性加大量(1.5头剂)免疫注射,母猪于每次怀孕后40天进行一次加大量(2头剂)免疫注射。近年来,按此法共免疫注射育肥猪万余头、母猪千余头,经临床观察,未发现猪瘟病猪。  相似文献   

16.
从山西省晋中、太原、大同、阳泉、晋城、临汾、运城、朔州和忻州市及吕梁地区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的种公猪、种母猪、肥猪、生长肥育猪、断奶仔猪、哺乳仔猪采静脉血 170 2份 ,进行压片镜检 ,均检出附红细胞体 ,感染率达 10 0 %。对 5 0头产仔母猪于产后第 2d同时采母猪及其 3头仔猪血样检查 ,母猪及其仔猪均为阳性。表明了垂直传播可能是目前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猪肾虫病是由有齿冠尾线虫(Stephnurus dentatus)侵袭猪只所引起,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及北方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研究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防治这个病就比较困难。自1976年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问世后,国内外的试验报告认为对猪肾虫具有驱虫效果,我们应用此药,在受侵猪场进行驱虫试验,并采取隔离、消毒等综合性卫生措施,结果消灭肾虫病,建成康复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87年4月,射阳县家畜改良站饲养的18头猪,全部裂蹄,轻则跛行,重则出血卧倒不能起立;皮肤亦有不同程度皱裂,精液质量下降。经本站诊断室检查,确诊为缺锌引起的裂蹄症。 (一)发生情况 我县家畜改良站,1984~1986年从外地购进8头种猪,后经繁殖,共达18头。其中母猪2头,投产种公猪8头,后备公猪2头,其余育肥。共3个品种,即大约克6头,汉普夏10头,长白2头。近两年发现种猪皮肤粗糙,腹部经常出现红润、丘疹,有  相似文献   

19.
我场种猪在1981年以前采取大猪一年2次、仔猪于断奶前后进行一次的猪瘟免疫程序。1981年秋开始大猪不变、仔猪改用10日龄首次注射、断奶前后2次注射猪瘟疫苗的免疫程序。至1983年春季发现有的仔猪首次注射疫苗后,整窝地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到目前为止,先后已有6头母猪的后代共13窝118头仔猪发生反应。反应范围极其明确,凡属这6头母猪所生又吃到这6头母猪初奶的仔猪,即使以后寄养别的母猪,注射疫苗必然引起反应。而其它母猪所生后代,中途寄养到这6头母猪,注射疫苗就不会引起反应。参照有关过敏反应的理论,如此幼龄的仔猪,在首次注射猪瘟疫苗时发生症状明显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确属罕见。  相似文献   

20.
猪坏死性皮炎 ,一般情况下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以脏器或皮肤化脓、坏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近年 ,笔者收治 1例以皮肤坏死为主要症状的病猪 ,运用多种抗菌药难以治愈 ,改用补锌及维生素A很快恢复。这种非细菌性坏死性皮炎 ,在我地属首次发现 ,所以暂定名为“猪缺锌性皮炎”。1 发病情况该单位共养猪 5 7头 ,生病 7头 ,占全群的 12 .3 % ,其中种公猪 1头 ,后备母猪 3头 ,经产母猪 1头 ,育肥猪 2头。本病多为蚊虫叮咬诱发 ,初期局部红肿 ,皮肤瘙痒 ,并经常擦拭 ,而致肿块破溃 ,逐渐发展到流出黄色的液体 ,露出创底 ,久溃不愈 ,化脓。病灶多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