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群 《唯实》2005,(6):54-56
“宪政制约民主”只是一种假象。宪政与民主是高度一致的,美国的宪政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尊重宪法、遵守宪法,首先应当尊重、遵守宪法所确认的民主程序。  相似文献   

2.
一、推行宪法政体是世界法制建设发展的趋势 1、宪政是民主的政治,民主是宪政产生的根源和基础 宪政制度近年来一直是宪法学界研究的热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宪政》中指出:“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宪法同宪政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  相似文献   

3.
张正德 《探索》2002,2(6):12-16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邓小平理论与“八二宪法”的内在联结点,邓小平理论的民主法制理论就是中国现行宪法的灵魂;邓小平理论对“八二宪法”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宪政在中国,路途坎坷而又前途光明,我们的任务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宪政、宪法的概念入手说明两者的关系 ,并进一步论述符合宪政要求的宪法应具备的功能 ,从而使我们对宪政和宪法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如美国大法官卡多佐所言:"一部宪法所宣告的和应当宣告的并不是正在消逝的片刻,而是为了不断延展的未来。"[1]美国宪法之所以成为世界宪政史上的常青树,正是得益于她的强大的宪法解释制度的运行;我国宪法在宪政实践中的功能不畅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6.
韩慧 《发展论坛》2003,(5):26-27
一宪政,是指宪法或民主政治的操作与运行过程,包括创造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等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毛泽东同志也说过:“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就政治与宪法的关系看,宪政实质是指政府的一切行为是以被授予的权力为范围的,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是被宪法所体现的民意限制的,在政府权力之上有一套更高的法律对政府权力进行规限,政府在法制下行使权力,才构成宪政。宪政与民主、法治一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宪政以宪法为前提,宪政是宪法的有效…  相似文献   

7.
“活着的宪法”——美国宪政制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宪政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进路首先,分权制衡和联邦制是美国宪法的横向纵向权力配置原则;其次,违宪审查机制是美国宪法的生命之源;最后,维护人权是美国宪法的核心和旨趣。分权制衡、联邦制与违宪审查机制这些法治之网是以维护人权、自由和平等为己任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8.
殷啸虎 《唯实》2004,2(2):57-59
中国宪政运动如果自戊戌变法算起 ,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然而 ,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1 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1 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 ,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宪政的道路迈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宪政制度建设的今天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宪政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宪法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9.
依宪执政作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是宪政发展的客观要求。关于宪政,它是以宪法为前提,以人权为目标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系统过程。宪政的基本前提是宪法。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宪法是真正宪政的前提和起点,一个现代国家的各项其他制度和程序都要经由宪法来规定和确立。宪政的基本价值目标是人权。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  相似文献   

10.
2 0 0 4年修宪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文明”等入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文章通过宪法保障制度说明必须加强宪法实施的立法保障 ,发挥国家机关在保障宪法实施中的作用 ,进而提高全民族的宪政意识和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11.
宪政挫折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致力于回答“为什么有些国家在宪政史上会出现宪政挫折”这一问题。为此,本文把宪政制度从建立到巩固经历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从而建构了一个宪政挫折的分析框架:即宪政需求的出现与宪政领袖的兴起;宪法制定的阶段;宪法初步运行/调适阶段;宪政巩固与深化阶段。并总结出每一阶段所需重点观察的变量因素。通过逐一地对这四个阶段的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宪政挫折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陈妍 《求实》2005,12(1):55-57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 ,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实质是依宪治国,法治与宪法和宪政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通过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而这一目标,只有在宪政条件下,才能真正完全地实现。法治的落实,首先要求有一部合乎宪政精神的宪法,只有在宪政条件下的法治,才是完善的法治;只有宪政保障的法治,才是真正的法治,只有实行宪政,才能真正推动法治的发展,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我国已经开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要实行法治,就必须坚定地贯彻实施宪法,实行宪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宪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使人们对宪法的实际效力产生质疑。纵观西方的宪政史,宪法效力是和司法审查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政审查制度是实现宪法效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国际体系在规则选择与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具有宪法性质的规范,这些宪法性规范决定和支配了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根本属性,并建构着整个国际宪政秩序的基础。而宪政主权原则是这些宪法性规范的最集中表述。从权力结构和价值基础看,现行国际体系属于“国家主导型”模式,保障国家价值是国际宪政的首要目标。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巩固主权地位和加强体系权威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林芊 《当代贵州》2011,(25):69-69
比照辛亥革命贵州宣布独立前后各省的宪法文件,虽然大都明确未来国家是“共和”政体,但都没有像“贵州国”如此强烈色彩的表达地方民主政治的词汇。“贵州国”一词充分表达了当时贵州政治家以宪政思想来建设“新贵州”的强烈企望。  相似文献   

17.
靳力  段秀卿 《奋斗》2004,(5):51-52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诞生,以宪法的方式确立了我国基本的宪政制度,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内容和重要原则,为后来宪法和宪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构建宪政秩序: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宪政框架是比较健全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政治体系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严格按照宪法规范有序运作,致使民主政治出现问题。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宪政秩序尚未真正形成。因而,构建宪政秩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宪政制度是一切民主国家追求的目标,宪政制度的实现需要一个很长的探索过程。宪法是国家实施宪政的承诺和宣言,树立宪法的权威是实现宪政的关键。但宪法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尚未得到真正确立,原因何在呢?一、宪政观念的迷误宪政观念的核心是权利与权力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宪法则是这一关系运动过程的反映。对权利、宪法、权力序列的准确认识,能够正确诠释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这也关系到宪政制度建立和运行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宪法之一,直到今天仍是美国社会的最高权威。关注这部宪法持久生命力背后的社会政治原因,有益于我们对民主宪政建设的积极探索。其稳定性的政治学原因在于:植根于公民广泛接受的社会政治理念、社会治理的法治传统以及妥协性的政治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