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锦屏县河口乡按照"一乡一业"党建扶贫工作思路,推行党领村、村建社、社带民的"党社联建"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社联建",把合作社建立在党支部,成立1个乡级合作总社、17个村级背景合作分社,以"合作总社+党支部+村合作分社+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入社抱团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长海县大长山岛镇三官庙村党总支在支部联户发展经济中,推行"支部+协会+党员业户"的"三位一体"模式,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致富之路。三官庙村实现年人均收入2.9万元,村党总支被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支部设置前移,"三位一体"有依托。三官庙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拥有101名党员。为了提升党组  相似文献   

3.
正运用市场经济思维,采用市场经济方式,积极探索实施"五融五帮"脱贫新模式,推动融合发展、抱团脱贫,其目标是以促进农村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以党支部和合作社联合建设的"党社联建"模式为基础,推动"支部带实体、强村带弱村、能人带群众"的党建"三带"方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群众致富。  相似文献   

4.
正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在持续深化"党社联建"模式基础上,又探索"支部带实体、强村带弱村、能人带群众"的"党建三带"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抱团脱贫"的致富之路。盛夏时节,在黔东南州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占地4800平方米的热带植物馆里,百花争奇斗艳,村民郑茂菊不停忙碌。"现在光是在植物馆里管护花草,一个月就有2000多块钱的收入,前段时间刚搬了新房,  相似文献   

5.
正瓦房店市委坚持把服务中心、服务基层作为党建工作的"重头戏",在农村全力实施"五项工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完善村级"1+4"党组织设置,"1"是村全部建立党总支(党委),"4"是根据农村党员的不同类型,组建种植业党支部、新兴产业经济党支部、外出农民工党支部、老年党员党支部,全市共组建村党总支(党委)244个、专业党支部950个。把党组织向产业链条延伸,向党员集聚地延伸,组建农村专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水富县大力发展"合作股份",选择了10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庙湾党支部集体经济是该县第一家片区党支部集体经济,由水富县委组织部牵头,积极探索"组工干部+公司+基地+支部+党员农户"的"合作股份"模式,发展喜人。图为参与"合作股份"的庙湾党支部党员农户喜领红利。  相似文献   

7.
正颇洞村的"党社联建"、党建"三带"发展模式,得到省州县认可和推广,并写入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考核机制中。到2017年底,该村入股资金达1700多万元,覆盖全村31个村民小组1259户5053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13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60元,集体资产达6000多万元,真正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双超"村。2017年,该村组建了全州第一个村级"联合党委",覆盖10个中心村,24000余人,推动了区域共建、强弱共联、产业共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9,(21)
正海伦市百祥镇百义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56名。近年来,村党总支以"1+N"党建模式为统领,大力实施农村党建"富集体富群众"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一是严格组织生活,激发内生动力。党总支一班人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4+N"主题党日活动。党的十九大以来,认  相似文献   

9.
韩春秋 《实践》2011,(2):20-20
近年来,达拉特旗推行“三个覆盖”,推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突出组织覆盖。加大组建力度。采取“建、联、挂、派”等方式,拓宽组建渠道,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目前,在5个街道党工委分别成立了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明禾集团党支部与树林召镇关碾房村党支部成立了联合党总支,北联电高头窑煤矿党委与昭君镇党委成立了联合党委。树立“以党组织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说明在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孔庄村、沙门村、天源面业三个独立单位,以成立联合党总支为纽带"三位一体"整合资源、相互带动、和谐发展,有力促进了本地域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联合党总支是基层党建的新模式、新形式、新思考。其中"三位一体"促进"五位一体"联合党总支成绩背后的经验总结更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八五七农场第四管理区党总支下辖的15、19、21作业站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4名。管理区党总支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主体,以开展"基层党建制度执行提升年"和"北大荒堡垒工程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为辅翼,积极探索创新"党建+"模式,采取党总支引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建+联动联建",同频共振夯基础。党总支探索"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渭源县按照"成立大党委、构建大党建、实现大服务、推动大发展"的思路,在定西市率先建立了第一个村级联合党委——会川镇西关党委,探索出了一条区域化党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组织联建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推动体系.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能人带动、集聚发展"的原则,组建成立了会川镇西关党委,初步实现了"联合零边界、服务零距离、发展零差距、覆盖零间隙"的目标.一是科学设置党组织.西关党委实行片区型和链条型双重管理体制,即保留原西关、梁家坡、新城、东关4个村党支部,新成立西关产业党总支,将梁家坡仔猪繁育协会等4个"两新"组织党组织党员和镇区务工经商党员划归西关物流和中药材两个产业型党支部管理,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村级党组织、产业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正昌乐县2012年就总结推广庵上湖村"党支部+合作社"经验,全县相继涌现出一批典型村、示范社,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等刊发推介了昌乐这一做法。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昌乐县持续深化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05家,有市级以上示范社63家,其中省级29家、国家级5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为推进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富裕的重要途径,2019年全面消除了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到65.4%。  相似文献   

14.
正房申村位于凌源市东部,区域面积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0亩,总人口2116人,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现有党员67名,2014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万元。2013年,村党总支领办创办了惠于民花卉合作社并成立了党支部,通过突出"三个强化",实现"两个促进",达到"一个目标",走出了一条"村社合一"的基层党建之路。突出"三个强化"。强化村社一体,实行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村"两委"成员兼任理事会成员;强化队伍建设,开展"三吸收三培养"活动,有效破解基层党员队伍教  相似文献   

15.
正走进三穗县颇洞生态蓝莓园,成熟饱满的蓝莓果挂满枝头,一串串、一簇簇,香味沁人心脾。"趁假期带一家人来颇洞玩,吃蓝莓对身体好,正好可以和家人一起感受田园乐趣。"8月2日,家住凯里的王艺蕾和家人来到三穗县颇洞生态蓝莓园,如今这里的蓝莓正迎来成熟季节。颇洞村党支部书记吴富才介绍,借助采摘游这种体验式营销,  相似文献   

16.
《新长征》2013,(8):45-45
<正>洮南市注重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从三个维度入手,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在组织组建上拓宽广度。洮南市固定职工在7人以上的民营企业共有168家,从业人员4853人,党员625名。市委以"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原则,指导企业"因企制宜"建立党组织,目前共成立4个党委、14个党总支、52个党支部、9个联合党支部、17个派出党支部,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72名,实现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成立了洮南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任党工委书记,洮南香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组织  相似文献   

17.
正大方县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探索出"一社两业"巩固摘帽后脱贫攻坚新做法、新思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良好态势。"一社"即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两业"即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和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实现群众稳定脱贫。聚焦合作社带强,提升发展原动力。统筹推进七权同确,量化股份20万户7.08亿元入股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支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申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扶贫资金项目95个4909万元,培养打造了凤山乡银川村、兴隆乡菱角村等一批示范点。  相似文献   

18.
我叫尹德明,是镇远县蕉溪镇郎洞村人.2017年,我当选郎洞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发展,我倍感责任重大.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村"两委"没有办公场所,群众办事极不方便.上任后,我带队到各村民组调研,最终选定原郎洞小学校舍为村级活动室,并得到了蕉溪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按照党支部"八个规范化"建设要求,我们对校舍进...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以开展基层党建提质攻坚行动为契机,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动基层党建"标准化",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着力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重点在自然村寨(村民小组)、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组织、易地扶贫搬迁点等领域建立党组织,并探索建立村级"大党委"、片区党工委,优化建立村级党委24个、村级党总支212个,在自然村寨(村民小组)、产业链等建立党支部528个,形成了党委(党总支)连党支部、党支部连党小组、党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21,(9)
正群众有所呼,组织有所应,谁来做好传声筒?户长!2019年以来,巴彦县创新实施党建"户长制"管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建立"层级明晰、覆盖全面、机制健全、信息及时"的农村党建网格工作体系。科学划片,组织网络全覆盖。巴彦县以全县116个行政村、1345个自然屯为基础单位,将村作为一级片区,屯作为二级片区,按照功能在二级片区中成立产业互助、乡风文明、心连心脱贫等若干互助组作为三级片区,在三级片区中成立片区党小组和户长互助组,构建"村党组织+片区党小组+户长互助组"三级组织架构体系,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与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