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姚远 《当代贵州》2014,(21):62-63
王阳明以心学传世,被评价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贤人"。阳明心学中包含哪些经世致用的道理?《传习录》中留下了怎样的管理智慧?管理者如何修炼心学?本期阳明茶座特邀著名国学学者刘伟见教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作为儒家代表人物、心学集大成者,其思想在中国甚至东亚、东南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认识阳明文化?黔中王门地位和影响如何?如何结合大众需求传播阳明文化?记者就此专访赵平略教授。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阳明文化东传日本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王阳明作为明代著名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其心学思想是如何传入日本,并被日本人认知、吸纳和改造的?对日本社会和思想道德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记者就此专访刘金才教授。  相似文献   

4.
阳明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派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十分深远。阳明文化发轫于阳明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其创始人是王阳明。贵州是阳明心学的缘起地和原生地,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及其随后创建阳明心学,与贵州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生态密切相关。阳明心学既推动了贵州地域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又是贵州地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先后讲学于贵州龙场和贵阳,始终讲学不辍,弘传心学。  相似文献   

5.
张明 《当代贵州》2013,(13):62-63
阳明心学起源于贵州,席卷于明代中后期的整个中国,引领出明末东林党的讲学之风,其影响远达于日本等国。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辛亥革命,都吸收阳明心学一些有用的思想资源。阳明心学对五百年的东亚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阳明心学起源于贵州明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因忤权阉刘瑾而谪戍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县)。他在生死边缘之际,潜心探究圣贤之道,终于大悟  相似文献   

6.
崔树芝 《当代贵州》2024,(12):22-23
<正>为帮助学生修身养性,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即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句教条,晚年又把心学的修炼方法概括为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中国人修身养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的建设方面也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对阳明心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当前,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已被列入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强调要把阳明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要实现这一结合,首先就要从工夫论角度把握阳明心学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7.
正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500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500年后的今天,阳明心中的理,还是人人心中潜藏的理;阳明悟的道,也是人们通向全面发展的一条大道。肯定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生活中,如何从多个维度发掘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8.
<正>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心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还传到日本、韩国,影响东亚世界500年的历史发展和走向。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随即在龙冈书院、文明书院展开书院讲学运动。此后随地讲学,天下云集响应,阳明心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此外,阳明心学还传到日本、韩国,影响东亚世界500年的历史发展和走向,成为近代以来学术界重点关注的"显学"之一。首先,对贵州的影响,使贵州成为"王学圣地"。王阳明龙场悟道和书院讲学活动,改变了贵州教育文化落后  相似文献   

9.
缪再强 《学习月刊》2009,(16):26-26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学者称阳明先生,有《阳明全书》三十八卷传世。在整个明代学术中.以王阳明“致良知”为主旨的心学影响最巨。笔者以为,阳明心学之影响,可以从心即理,致良知,倡道德这几个方面进行窥探。  相似文献   

10.
黔学与心学     
郦波 《当代贵州》2023,(17):79-80
<正>在阳明心学的诞生过程中,具有文化独立意义的“黔学”随之伴生。因心学开黔学,以黔学促心学。一句“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充分体现了王阳明的文化自信。500年前,在贵州创建了心学的王阳明,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当然,王阳明没有预料到的是,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影响会如此之大,不仅影响了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甚至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生以讲学为首务,并把讲学当作分内事的阳明,其心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影响与因讲学而形成的弟子集群密切相关。嘉靖元年至六年九月,阳明在完成了平定宁王之乱等一系列事功,且心学思想已达圆熟之境后,居越讲学,并因之而形成越中弟子群,无疑是他精神生命史上极有意义的事件,对中晚明思想界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谭嗣同分别为明代与近代心学的理论代表,谭嗣同推崇阳明亦有发展,二者论"心"在理论来源、心之本性、认识论类型、心与仁之关系方面存在异同,亦有其反映阳明心学与谭嗣同心学的时代差异性和理论宗旨的社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张明 《当代贵州》2024,(12):19-21
<正>王阳明站在“大一统”的立场上,维护贵州秩序的稳定,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王阳明去世之后,贵州各地纷纷修建阳明祠、王文成公祠,这些祠堂加强了阳明心学在贵州的传播,促进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和融合。  相似文献   

14.
<正>龙场所悟之"道",从直接的内容看,不外是对格物致知之说的重新理解,而其深层的内涵则颇为复杂,主要包括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和致知格物三个内容。居"夷"处困动心忍性明正德三年(1508),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贵州龙场驿,发生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件重大思想事件——龙场悟道,标志着阳明心学的诞生,阳明文化因此成为贵州"五大文化"之一。王阳明作为明朝士大夫阶层的一员,为什么会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重视"立德、立言、立功",王阳明则被视为将这"三不朽"做到了极致。提出致良知,桃李满天下,可谓立德;创立阳明心学,可谓立言;定南赣、平叛乱,可谓立功。能做到这三点,全凭王阳明年轻时"沉溺"于各种领域。S+哲学王阳明曾对弟子表示"某幼不问学,陷溺于邪僻者",可在悟得"圣人之道"、创立阳明心学而归正于儒学后,他对道、佛之学进行了重新诠释和选择性的吸收,融汇贯通,得出"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正>王阳明早在五百年之前就在贵州龙场悟出"知行合一""大道""心即理"及"致良知"等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同时,他还在当地创办了龙岗书院,广收弟子,讲授心学,培养了堪称典范的黔中王门学者、旅黔阳明后学者等大批贵州思想家,他们努力践行并将其学说发扬光大,给贵州大地注入了思想的火花。时至今日,阳明学说对贵州民族社会的深远影响犹在,阳明祠、修文阳明洞、孔学堂及孔子书局的建立,昭示着孜孜后人从不曾忘记阳明先生的教  相似文献   

17.
学术道统之继承,概有其同之大端,亦不妨其稍异。朱子学兴起后,同时也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例如心学的陆象山、事功学派陈同甫、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等等。历来反对最力的心学派,与朱子同时代的有象山,明代有阳明,当代新儒家则以牟宗三先生为首。牟先生可谓心学家之集大成者,对朱子学的批评甚力。但笔者认为,牟先生的许多批评只是一种误解,可以进一步解消。本文试图让心学与理学两大派系之间作出对话,检视牟先生对朱子学的批评是否合理,又如果站在朱子学立场,是否能给予回应。  相似文献   

18.
张明 《当代贵州》2013,(11):62-63
明代是贵州书院讲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契机肇始于阳明先生在"龙岗书院"和"文明书院"的讲学活动。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在王阳明之后一百年间,黔中王门弟子在贵州新建40多所书院,掀起了三次书院讲学运动高潮,形成五大王学重镇,对贵州民族地区社会文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2):41-41
正明代正德年间,王阳明受宦官迫害,贬谪为龙场驿丞,受尽搓磨,终于在此"悟道",创立阳明心学,流播千秋。他创设龙冈书院,受邀来省城文明书院讲学,大兴黔人向学之风,肇启西南文化,其功厥伟。阳明先生离黔后,学子们承其遗风,好学不倦。可惜龙冈书院已撤,学子无所依归。20多年后,王杏巡按  相似文献   

20.
李坤 《当代贵州》2013,(21):58-59
阳明心学以道德良知为核心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救治当今社会种种非人性化弊端,无疑是一剂对症良药。我们应提倡"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尤其是当政者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与发展观,启发人们的道德自觉,以求澄清吏治、净化风俗。"归本于圣学"的思想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